金 静
(青海油田医院,甘肃 酒泉 736202)
静脉输液是儿科治疗方式中常见的一种给药途径,利用静脉在体内输入药物,然而,患儿的血管细,并且穿刺期间,很多原因会使得穿刺失败情况出现,同时反复穿刺会发生不良状况,如静脉痉挛等,从而增加药液渗漏率,若发生此情况,会对患儿疗效造成影响,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情况,所以,为了使输液渗漏率降低,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1]。所以,本研究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门诊输液防渗漏中应用效果,如下。
2017年8月~2018年9月,118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男29例,女3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5±1.21)岁;对照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52±1.3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包括:①增加风险管理教育。培训护理人员,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分析并讲解穿刺技巧,提升其操作熟练度。②完善护理方案。结合本科室患儿具体情况而拟定合理、科学的护理计划,同时对于刚入职的人员,先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③组建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组长,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同时总结并分析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输液情况,小组讨论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归纳对应的解决措施。④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为了将输液期间患儿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升,降低输液渗漏率,护理人员为家长实施健康教育,讲解输液期间渗液状况,增加其重视度,从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①记录两组输液渗漏发生情况。
②家长满意度[2]: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SPSS 18.0分析数据,计数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用()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观察组输液渗漏1例,发生率为1.69%(1/59),对照组输液渗漏8例,发生率为13.56%(8/59),两组输液渗漏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11.021,P<0.05)。
观察组满意40例(67.80%)、一般满意16例(27.12%)、不满意3例(5.08%),满意度94.92%(56/59),对照组分别为27例(45.76%)、20例(33.90%)、12例(20.34%),满意度为79.66%(47/59)。两组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10.514,P<0.05)。
小儿在输液期间,因其年龄较小,同时抵触治疗,使得输液渗漏情况极易出现,若发生渗漏,在对疗效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会加重患儿痛苦,因此在输液期间,需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给患儿,预见性护理坚持先预防,后治疗原则,分析护理期间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同时应用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护理工作整体的预见性提升,保证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同时拟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在小儿输液中应用,分析输液渗漏的情况,拟定对应预防方法,从而降低此情况的发生率[3]。并且,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在为小儿输液前,可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而选取适当的静脉,同时确保护理人员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操作技能,对静脉穿刺流程严格执行,积极、从容面对穿刺,此外,总结并分析过去的渗漏事件,找到适当的解决措施,并提升护理水平,降低输液渗漏率,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为,关注输液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输液渗漏率,确保疗效,家长较满意。
总而言之,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门诊预防输液渗漏中应用可有效减少输液渗漏率,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长满意度,从而使整体护理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