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付珍
(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乡政府,河北 邢台 054014)
他是一位养蜂人的后代,从小在父亲养蜂的熏陶下喜欢蜜蜂,长大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全身心扑在养蜂管理上,饲养的蜂群从10 群发展到现在的140 群。今年虽然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但是他的养蜂收入仍然保持在3 万元。他就是养蜂后生吕喜才。
今年55 岁的吕师傅,出生在邢台县的太行山深处,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有刺槐、枣树、荆条、柿树等蜜源植物。他的父亲看准当地丰富的蜜粉源优势,在上世纪60 年代就开始饲养意蜂。当时也得益于政府关爱农民,没有把养蜂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割掉,而是支持群众在参加集体生产的同时允许个体养蜂。他的父亲是生产队的柴油机手,负责抽水浇地,利用空闲时间饲养蜜蜂争钱补贴家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父亲养不动蜂了,他便从父亲手中接过养蜂的活儿。刚开始他雄心勃勃,一边饲养父亲交给他的蜜蜂,一边还饲养着1 万只鸡,由于邢台市处于饮水源保护区,政府不允许在此地发展活鸡养殖,因此鸡场被迫关停,蜂场也没有经营好,这样下来,他自己没有争到多少钱还遭到养蜂伙计们一番数落。
“干啥就要谋啥,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将养蜂事业在我手上垮台”。现在说起来,他惋惜当初自己没有把心思放在蜜蜂养殖上,没有把蜜蜂养好。为了重整旗鼓,他花2.8 万元重新购买了一些蜂群,与妻子一道在山上定地饲养。从2018 年开始,夫妻俩专门从事转地饲养,蜂群从70 箱发展到现在的140 箱。2019 年开春,将蜂群转运到沙河市平原区的油菜地进行春繁后,采集刺槐蜜。夏季到沙河市丘陵区采集荆条蜜,受干旱天气影响收成有限,随即转往山西省晋城一带放养,花期一结束又转运到河南省驻马店采集芝麻。中秋时节落地沙河市郊区采集杂花蜜源繁殖越冬适龄蜂。一年紧张的放蜂结束,虽然遇到大旱年但他饲养的蜂群也都保持在六七框以上,养蜂收入还有盈余。
在学习养蜂技术过程中,吕喜才每年都按时订阅《蜜蜂杂志》,积极参加县养蜂协会及合作社组织的养蜂培训学习,经常向同行请教养蜂技术和交流经验。2019 年夏季,吕师傅到养蜂合作社学习巢蜜生产技术时因疲劳驾驶跌落沟里造成面部受伤,今年的巢蜜生产只能半途而废。“2020 年,他将继续做好养蜂工作,准备一开春就到南方去春繁,把蜂场的饲养规模再扩大一些,好好大干一场”。吕喜才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