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叶飞
(贵州省福泉市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0500)
胃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溃疡性胃穿孔是因胃溃疡久治不愈引发的,发作时穿孔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并累及腹部、背部。若不能及时治疗患者的胃穿孔,则会对其生命健康产生威胁[1]。开腹手术治疗该疾病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创伤,不利于预后。腹腔镜下修补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且疗效显著。本次研究通过对溃疡性胃穿孔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与开腹手术,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36例溃疡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18例对照组和18例观察组。对照组男12例,女6例,年龄21~64岁,平均(42.03±1.54)岁;穿孔时间3~11 h,平均(7.16±0.24)h。观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20~66岁,平均(42.76±1.81)岁;穿孔时间4~11 h,平均(7.85±0.9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溃疡性胃穿孔;②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②存在精神类疾病。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方法如下:全麻后确定操作孔,作6.4 cm左右横向切口,修复缝合胃穿孔部位,放置引流管。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方法如下:全麻后建立气腹并确定压力值,作一切口于脐部,采用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将溢出物吸出。确定病变组织并缝合穿孔位置,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创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比较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术后进食、肠鸣音恢复)和手术相关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
文中资料用SPSS 20.0软件处理,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手术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观察组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比较(,h)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名 n 术后排气 术后进食 肠鸣音恢复对照组 18 82.28±2.41 89.16±1.52 28.43±1.54观察组 18 62.11±2.36 55.18±1.35 15.16±1.66 t 25.370 70.914 24.864 P 0.001 0.001 0.001
消化性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一种常见疾病,溃疡性胃穿孔是消化性胃溃疡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既往治疗该疾病通常采用开腹手术,但传统开腹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较大创伤,且术后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恢复,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心理负担。腹腔镜下修补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手术方式[2]。该术式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因此出血量低,恢复时间短,造成的痛苦小,能够让患者尽早出院[3]。另外,有育龄计划的女性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不会对其造成不孕伤害,对于肋骨角较小的肥胖患者也适用该手术方式,不会造成严重损伤。由于腹腔镜手术器械不会在空气中暴露,所以对患者肠道产生的刺激更小,使患者术后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有效缩短。由于腹腔镜下修补术造成的切口小,也能够有效避免出血量过大、切口感染等情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手术相关指标均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表明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修补术更适合用于溃疡性胃穿孔的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