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娜,王 威,郭永强
(渑池县自然资源局,河南 渑池 472400)
气候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尽相同的气候环境中,温湿度、风速以及光照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别,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和发展。首先是温度的变化对植被的生长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过高的温度会灼伤植被鲜嫩的枝叶,使植被枯萎;而过低的温度将会使植被承受不住而遭受冻伤甚至是冻死。温度和湿度的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在高温的环境中,湿度也比较大。因此,在既高温又湿润的环境中,土壤中具有过多的水分,导致植被缺氧。此外,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速度极快,会对植被造成严重的侵袭,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甚至是导致其死亡。其次,风速过大也会制约着植被的生长和发展,风速过大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植被受损以及花果掉落等问题,此外还会紊乱植被的水分代谢。最后,光照也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光照过强会导致气温过高,从而灼伤枝叶,而光照不足将会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
土壤是植被成长的基本要素。土壤的肥沃程度对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肥沃的土壤能够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而贫瘠的土壤则会导致植被缺乏养分而发育不良,甚至造成植被的死亡。
植被的生长无法与土壤中的水分相分离。倘若土壤中的水分稀缺,则会导致植被的根系没能吸收充足的水分,从而导致枯萎死亡。而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则会导致植被根系出现缺氧和腐烂现象,从而造成植被死亡。因此,土壤中含有的水分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
在长期的人工造林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的人工造林原则,而因地制宜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工造林原则之一。但是在部分的人工造林中,并没有根据该区域的实际自然条件而选择适合栽植的树种。也没有充分考虑人工造林树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栽植的树种种类过于单一。除此之外,由于对植株成本和培育成本的考虑,往往选择价格低但是成活率也较低的树种进行栽植。而较少选择价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成活量较高的新品种树种进行栽种。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影响人工造林的成活率。而在人工栽植的工作完成之后,部分单位由于缺乏对植被的养护,没有对病虫害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治工作,导致幼嫩的植被遭受侵袭和破坏,因此造成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
苗木质量是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基础要素。在精选苗木的时候主要看苗木的顶芽是否健壮、根系是否发达、表皮是否光滑以及是否无损等。而质量高的苗木抵抗力强、生长速度迅速,是保障人工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而质量低的苗木将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成活率。
科学合理的栽植技术也是提高人工造林技术的关键因素。栽植技术涉及到挖穴、栽植、打围、浇水以及铺地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倘若不能将这些方面的内容落实到底,苗木就无法正常生根、发芽,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在人工造林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不同树种适宜自身生存和成长的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只有让树种生活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才能够促使树木健康成长。人工造林过程中应该对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立地条件、交通及劳动力因素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树种进行造林,从而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优质的苗木是保障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基础。优质苗木具有抵抗力强、适应性强、恢复速度快等特点。人工造林单位在选择造林苗木的过程中,应该要注重挑选粗壮饱满、根系发达、表皮无损伤的优质苗木。除此之外,最好在当地选取苗木。因为从外地运输过来的苗木,暴露于阳光之下,长时间被风吹袭,会造成苗木失水过多,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在冬季运输苗木还容易造成根部冻伤等。
在进行人工造林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树种的特点、造林地的条件以及单位的经营管理条件等因素,而合理、有效地选择人工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适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植苗造林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的说不那么严格。播种造林法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封育是一种很有效的自然恢复方法,比如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等有效造林方法。在植树造林时,还要充分考虑植被多样性的问题。因为,单一的树种没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也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和破坏。而混交林的苗木种类更为丰富,对土壤中含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从而有利于促使自然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要栽种混交林,比如说阔叶林或者针叶林等混交林。
将科学高效的栽植技术落实到底是提高人工造林技术的关键。因此,在栽植苗木的时候,要做好挖穴、栽植、打围、浇水施肥以及铺地膜等相关工作。在放线挖穴时,要确定好植株之间的间隔。苗木根系体积的大小决定了穴的大小。一般来说,穴的大小是苗木根系体积的二至三倍最佳。栽植是最重要的过程,要在穴底铺设热性肥料,并与土壤均匀混合,然后将苗木放置在穴中央,其根系自然分布,最后进行培土,使苗木与土壤紧密融合。而在打围时,围的高度最好是二十厘米,并且拍实外围的泥土,达到防止漏水的作用。而浇灌的水要充足,要浇透泥土。除此之外,合理运用地膜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分的蒸发以及土壤板结等现象,有利于提高地温,从而促使苗木生根、发芽。
在人工造林工作结束之后,还要注重日常养护工作。倘若植被没有了及时、有效地的养护,也会使植被受到侵袭而无法成活。因此,人工造林单位要转变思想,加强对林地的养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进行清除杂草、灌溉水分以及施肥等工作,从而促使植被得到充足的养料和水分。除此之外,还需加强对人工林地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的防治工作,对破坏林地的人和事进行严厉的处分等等。
人工造林在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对于维持和恢复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也成为了我国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影响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了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保障苗木质量、选择高效的造林方法以及加强对植株的养护工作等举措用以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从而增加我国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