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丽 ,宫庆锐
(1.吉林省农业宣传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3)
(2.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3)
在中国北方,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季,对农民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北方属于黑土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如果实施精细化种植技术,将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玉米生长过程中受不同因素影响,会影响产量,需要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玉米适应能力强,属于旱地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要求比较高。如果在春季种植后,在前期生长过程中气候干旱,会使玉米缺少水分,影响生长进度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 土壤养分。
北方地区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且土力肥沃,土壤中富含丰富的锰、铁等微量元素,能为玉米生长提供支持。不同区域土壤肥力不同,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施肥、用药不恰当,会导致土壤中氮含量减少,进而影响玉米生长。
3. 秋淋问题。
北方的秋天日照时间短,在玉米生长的后期,如果光合效率低,会导致玉米中的有机化合物含量少。在秋季,如果遇到秋淋气候,会导致玉米授粉受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结实率。
1. 品种选择。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品种选择是关键。玉米品种决定玉米生长态势,决定玉米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先择玉米品种时,先要根据区域气候、环境、土壤墒情等进行品种的选择。之后要选择发芽率高的品种,目的是减少种植成本。在玉米品种选择时,要选择抵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目的是提高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和结实的影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根据区域的环境及玉米的生长周期进行,目的是使玉米在正常的生长周期内,在提高发芽率、提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基础上高产。
2. 播种期选择。
在北方,大概在4 月下旬土壤才会解冻,所以玉米种植基本是4 月下到5 月初。玉米种子种植后,其发芽和生长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高。在播种时,要根据区域实际天气情况进行,目的是保证玉米发芽的温度、湿度,提高幼苗的发芽率。确定播种日期,一是要根据区域实际气候条件,二是根据年份确定。不同区域的实际气候条件会有所差异,不同年份降水、温度等也会有所差别,要关注好气候和年份,并科学选择播种期,目的是保证玉米的发芽率和出苗率。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We first met each other on the day.
3. 种植密度确定。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的产量,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土壤墒情等都影响玉米种植密度,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玉米种类、地块情况等确定种植密度。相关研究显示,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通风性,导致玉米高发热病;种植密度过低,会增加种植成本,影响玉米产量,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保证玉米产量,可以依托宽窄行等种植方法确定玉米种植密度,进而提高玉米生长效率,最终提高玉米产量。
4. 做好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肥水管理、幼苗管理等。当玉米种植后快要出苗时,需要进行观察和管理,避免因降雨量过大出现的蘑菇盖影响幼苗出土。在玉米幼苗出土后,要观察幼苗出苗率,对缺苗处及时补苗,避免影响玉米产量。在幼苗长出3 到4 片叶子时,需要进行间苗,间苗的原则是留大去小,留强去弱。在幼苗长到5 到6 片叶子时,要进行定苗,保证一穴一苗。当玉米长到分蘖期时,要在大喇叭期到来前将多余的蘖去除,目的是避免多余的分蘖与玉米植株争抢营养。除了对玉米幼苗进行管理外,还要对肥水进行管理,以保证为玉米提供充足的营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可在两穴中间的位置按照每亩18 kg 左右的量进行尿素的施加,同时进行灌溉。为了保证玉米的质量,需要以施加农家肥为主,并保证春耕时底肥施足。在玉米生长在拔节期或灌浆期时,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因此时玉米需要的营养比较多,为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要保证营养的供给。
玉米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主要有大斑病、病毒病、锈病、玉米螟、黏虫、蚜虫等。
1. 对病害的防治。
首先,大斑病。大斑病主要先发生于玉米叶片处,若未及时处理会扩散到苞叶、叶梢等位置。发生大斑病后,玉米的叶片会出现灰色小点,随着病情的蔓延,小灰点开始向四周扩散,并慢慢变成黄褐色大斑点。如果大斑病发生时气候潮湿,则容易导致叶片发生大斑病的区域产生霉状物。对大斑病的防治主要是选择抵抗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在耕种深耕时将土壤彻底翻耕,目的是减少土壤中病菌的含量。在发现大斑病时,要及时对发病叶片进行清理,要做好日常管理。严重时要及时喷洒低毒性高效果的农药。
其次,病毒病。病毒病是影响玉米生长的病毒,其中矮花叶病毒最常见。矮花叶病毒发生时一般先感染玉米植株7 叶以下的叶片,在叶片上会有绿色线条,随着病情的扩散绿色线条会布满整个叶片,导致玉米叶片呈黄色。对矮花叶病的防治主要是做好田间管理,并及时喷洒农药。
再次,锈病。锈病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防治锈病主要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在缺水季节及时灌溉,并做好钾肥的施加,目的是有效预防锈病。
2. 对虫害的防治。
首先,玉米螟的防治。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虫害,对玉米的侵害是玉米螟幼虫寄生于玉米雌蕊的花丝中,并以嫩苞叶为食物,待玉米籽粒长成后啃食玉米粒。对玉米螟处理不及时,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而且被玉米螟啃食的玉米颈部会出现柔韧性差的情况,遇大风容易折断,会影响玉米产量。防治玉米螟可以依托几种方法:一是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深翻处理,目的是避免玉米螟卵在土壤过冬,进而第二年出土侵害玉米植株;二是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在玉米螟繁殖盛期,在固定区域设置点放入赤眼蜂,目的是使赤眼蜂的幼虫寄生于玉米螟的虫卵中,破坏玉米螟的繁殖,减少玉米螟的数量,进而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侵害。当玉米螟发生面积较大,生物防治无法作用时,可进行化学药剂的喷杀。
其次,玉米黏虫。玉米黏虫多发生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对玉米的危害比较大。对玉米黏虫的防治,首先利用其趋光性,设置灯光诱捕,或在田间放置容器,容器中放置糖醋混合液体进行诱捕。当玉米黏虫虫害严重时,可利用喷洒敌百虫粉等进行防治,以提升防治效果。
再次,蚜虫。蚜虫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害虫,对其进行防治时可先依托物理防治方法,将田间的杂草拔除,减少蚜虫的生存源。之后再进行化学防治,在玉米种植时先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从根源上减少蚜虫的发生几率。玉米生长到心叶期,在蚜虫发生严重的时期,玉米会因蚜虫的侵害大面积死亡,为了预防这一情况,可在心叶期在玉米的心叶中撒上辛硫磷颗粒剂等,目的是消灭蚜虫。
总之,玉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对农村经济发展、国家粮食安全、新农村建设等都有重要作用。玉米产量的高低与玉米种植技术相关,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相关。要研究玉米种植技术,依托选种、选播种期、选种植密度,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促进玉米健康生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