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小雨(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期,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发育日趋成熟,高职特色专业品牌优势越渐明显,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越发广阔。构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品牌化战略,不仅可以提升毕业生创业就业层次和质量,更能使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持续提高。因此,基于品牌塑造视域下,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品牌”一词最早来源于挪威文字“brandr”,其原始意思为“打上烙印”,最初这个词的主要作用是行使“识别”功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的意义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比较著名的观点是美国学者科特勒博士对其的阐述:“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设计、符号、术语,或者是这几者共同作用、结合,用于识别某个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区别。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和企业产品的营销有着相似的过程和特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
高职学生作为一种有“思想”的产品,使用“品牌营销”的策略会获得更大的“效益”。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品牌塑造的内涵是指:高职院校在彻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教育政策基础上,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建设、充分进行校企结合,提升毕业生职业指导和服务,从而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特征。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下面三层含义:一是依托国家和社会需求,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确定院校的品牌专业,以品牌专业带动院校整体发展。二是借助特色的品牌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用人单位和高职学校的高效对接。三是通过各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唤醒高职毕业生自我塑造优秀品牌的意识,提升毕业生品牌形象,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
现阶段,关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细化的法律规章。相关就业市场信息的发表和反馈机制也十分不健全,用人单位参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观动力不强,就业信息的反馈渠道不畅,这就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在职业的选择和目标的定位上处于盲从的状态。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并未融入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随机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将其与就业指导课程混为一谈,对二者区别不够。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多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式进行。该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学时短,学分低,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该门课程并未足够重视。在授课方式上多数也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理论性强,但授课内容往往较为空洞,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差,知识的渗透性不强。教师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多是教授相同的教育内容,专业针对性差,学生的专业化与个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外,在师资配备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是思政课的教师,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也缺乏系统的专业技能,教育效果不明显。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和本科院校仍有一定差距。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目标,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参与度低、学习不积极,在大学这一时期,是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增长和职业理想确定的黄金阶段,但部分高职学生却没有很好地把握与利用这段时间。也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初始阶段,可以根据老师的要求制定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但持续性差,在后期的实施效果不明显,教师也难以展开跟踪调查。
在当前实行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下,人才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人才的“品牌”效应也日趋突出。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品牌化塑造,不仅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学生做好其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条件。政府要牵头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品牌化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理清当前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从政策法规角度规范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形成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办法具体的管理制度。
各类企事业用人单位要消除高职学生的“学历歧视”,在当前“用人紧张”的客观条件下,按照实际需要吸收高职毕业生就业,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案制定,还可建立“品牌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订单式培养下的“对口招聘”。
宣传机构要着力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形象,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营造和谐氛围。要加强职业规划的舆论宣传,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使社会充分支持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同时加强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检查督促,宣传高职院校与社会单位之间的合作优势,促进品牌化形成。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想要形成品牌化,则必须与当前经济发展对高等人才的客观需求相适应,同时还有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与院校、专业自身特色以及学生专业水平相结合。要将该课程贯穿于学校的全部年级,有层次、分步骤的开展课程。在师资配备上,校方应设立专项费用,邀请学者、创业导师、企业资深HR 等专家进课堂,开展多种途径的职业生涯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提供个性化教学,并进行职业测评。同时可借助知识讲座、创业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特色性,在理论教学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不同社会岗位的情况,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早规划早执行的理念,强化品牌意识,在校内外广泛建立生产实践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接轨,增加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作为高职院校“生产”的一种特殊“产品”,具有独特的属性。毕业生创业就业的过程,不仅让其自身品牌价值逐步提升,还从社会贡献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地位和社会声誉。所以,他们不仅是自身的“名片”更是学校的“名片”。
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在目标制定时,必须要将个人素养和长期发展相结合,将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将主动学习和被动教育相结合。在上述过程中,高职学生首先应该通过职业测评的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能力进行比较清楚的认识和定位。在职业意识的导向下,通过不断学习将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统一协调于职业规划中。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在新的时代,我国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毕业生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面对众多挑战。而学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品牌化,能够做到人与工作的最佳匹配,对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较为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校只有不断的挖掘自身特色,寻找自身优势,掌握核心竞争力,用品牌管理的思维规划职业生涯,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学生个人品牌价值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