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淑贞 宋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近年来兴起的反映大学生群体依托网络平台展现自我思想、实施自我行为的一种全新的形式。准确把握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形式及发展状况,有助于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自组织”本义是指系统没有外部“指令”或外力干预的情况下,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按照某种规则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现象。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将自组织定义为“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就可以称作系统自组织”。
根据现有理论,我们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定义为:具有相同志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自发成立、自我发展、自我运作并接纳具有相同目标指向的大学生为成员的民间组织。一般为在网络中自发组建及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自组织以网络形式呈现,表现为网络活动或通过网络联络转化成为现实活动两种活动形式。
现有的大学生正式组织未能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不能满足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期的大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在这一前提下,形式多样、彰显个性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兴起及其快速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
目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主要是以微信群、QQ群、网络论坛(BBS)等为运行平台。大致可以划分为七种类型:学习发展类、休闲娱乐类、交友联谊类、商务交易类、社会公益类、政治类,可以说,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类型覆盖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了与传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的特征,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产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是制度松散,约束力弱。一般而言,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多采用扁平式、自主式的管理模式。仅有少数的自组织有相应的准入制度并严格实施。
大多数自组织强制性的规章制度较少,成员加入、参与活动、参与管理、退出等基本不受制约和限制,成员的流动性较大,一旦自组织不能满足成员的心理利益需求就会解散。
二是活动现实化趋势增强。目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正处在一个蜕变期,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中以网络活动为单一行为方式的自组织已经不多了,越来越多的自组织倾向于通过网络的联络转化为现实活动,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这些现实活动的范围不仅涵盖了校园和社会,有的甚至涉及境外。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为大学生网络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拓展校园文化、提供公共服务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学生群体依托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平台,开展了许多有利于交流学习、践行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有效弥补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所不能及的盲点和弊端,有助于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价值实现途径。近年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维护权利、践行公益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类型蓬勃兴起,在优秀文化传播、民意表达、维权监督等方面具有强力推动作用,同时,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以大学生的自我意愿为核心的,大学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较为自由地展现意愿、发挥优长。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一批精通网络技术,具有创新精神、服务热情和组织能力的骨干成员,他们在自组织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将成为新崛起的校园学生领导骨干。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寻求情感寄托和慰藉、满足大学生自尊自信以及培养独立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日益增强的现实活动趋势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产生消极影响。可以说,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既是日常行为的延伸,又是大学生日常所隐匿的行为的集中呈现。二是自组织的现实困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在网络自组织活动中,经常会有学生带领非自组织成员参加,加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存在着活动资金不足、来源不稳等现实困境,使得他们面临着开展现实活动时约束力和监管力不强等问题,甚至存在着被社会不良势力诱导和利用的危险。同时,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也给高校教育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认识并加以重视,很容易使得大学生的行为偏离正常的轨迹,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阻碍。
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积极作用,并有效遏制其不良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绿色校园网络建设,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可将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与校园网络相联系,将其纳入到学校的网络监管之中,从而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运行中提供适度帮助,减小自组织及自组织行为存在的风险与隐患,为自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第二,引导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构建和谐健康的自组织文化。大学生网络自组织是一种校园文化形式的表现,也呈现出了相应的文化特质。作为教育管理者,应注重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引导。在自组织领袖、成员素质培养、体制机制建设、日常活动、大学生网络自组织间的交流、现实组织与网络自组织间的交流等方面加强管理和引导力度,用和谐健康的文化服务于网络自组织参与者的成长。
第三,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水平。大学生网络自组织通过互联网传播与交流信息,参与群体的网络素养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一方面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通过相应的教育活动增强参与群体自觉遵守网络法规的意识,提升网络道德水平。
第四,努力开拓党团组织在网络中的教育新阵地。党、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核心力量,党、团组织应深入到自组织群体之中,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和参与一批优秀的自组织,建立党、团在网络教育中的新阵地,发挥党、团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以全新的视角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成才。
第五,有效提高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预见性。大学生网络自组织以网络为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快、影响范围广、即时性强等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虚假、夸大和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事物的判断客观性不足,对信息的把握与评判往往过分依赖于外界,在热点和敏感问题的认识上往往缺少客观判断。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存在着隐性的危险,容易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和诱导。因此,引导参与自组织群体客观准确地认识网络自组织中的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教育管理者应注重加强相应机制的建设,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网络自组织舆论倾向,注重引导,有意识地提升对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预见性,保证大学生群体安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