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志祥 梁译文 袁思祺 李可颖 王君宇 (南京审计大学)
2017 年共享单车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弊端浮现出来。围绕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共享经济的角度展开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诚信。共享经济实质上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陌生人之间的一种依赖于社会诚信的交易。交易的成功率与社会上集体的诚信程度成正比关系,虽然说有平台公司来为交易提供一定保障,但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
二是社会与政府对共享经济市场的监管力量。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经济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会与现行的监管体制发生冲突,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政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摸索出与之相匹配的监管政策。
三是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当前,共享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单一模式,但是却没有办法立刻实现其与传统经济发展的有效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凭借着其产品的新颖和个性化的服务而受到部分用户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济的产业结构。
第一辆共享单车OFO 的创始人戴威“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成为共享单车的使用者。面对OFO 的不断壮大,许多公司蜂拥而至,涌入这个新兴领域,纷纷推出代表本公司颜色的共享单车,从价格、数量等方面展开竞争,试图占有更多的客户、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当OFO 共享单车出现退押金难的问题之后,众多共享单车运营商开始采用新的用车模式,即免押金。可见在需求增长放缓,竞争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共享单车也逐渐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在任何领域,供给的多少、投入的费用以及在这种供给数量下可以收回的成本,这些都是对于经营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因为该领域有着大好的前景就忽略市场,一味投入产品,导致的现状是很多共享单车摆在路边无人使用。OFO 小黄车曾经疯狂地向市场投放车辆,这种行为的确曾刷新了企业在该市场上的占有比例。但OFO 小黄车投入的车辆用户评价并不高,在铺天盖地的投入中,小黄车难开锁难骑行、安全性能差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其在很多新品牌发展起来后逐渐被人们遗忘。基于此,本文认为共享单车的供给不单单要考虑数量的充足,同时也应考虑投入产品的质量以及用户体验等问题。作为共享经济型企业,不能一味地只考虑投入新资源,结果造成更多浪费,而是应整合社会中的闲置资源,让闲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共享单车的浪潮中,不得不提的是作为产业链条上游的自行车制造企业。由于共享单车的出现,在黑暗中的自行车制造商迎来了“短暂的黎明”。共享单车产业需要在市场投入数量庞大的自行车,这给自行车制造商带来大量的订单。一年内国内三大自行车企业即天津飞鸽自行车厂、上海永久自行车厂和凤凰自行车厂都与共享单车达成了合作。在2017 年,仅OFO小黄车和摩拜两家共享单车的订单就能达到2500 万辆,这相当于此前我国每年的内销数量。这一可观的规模是任何一个自行车制造商都不愿放弃的巨大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厂同一拥而上的投资商一般,想要在这共享单车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众多的自行车制造商想要和共享单车企业达成合作,获得大额的利润。由于这些厂商争先恐后地想要和共享单车企业达成合作,在供应方面,共享单车运营商处于一种“有恃无恐”的状态。当然这场浪潮并不会持续很久,前期市场大量的供给已使需求饱和,同时很多共享单车企业出现退押金难的问题,共享单车并没有获得最初推行时设想的市场与社会的正面评价。总而言之,自行车厂商对共享单车市场的供给影响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有他们坚定支持才让共享单车运营商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向市场提供单车,自行车制造商在供给的过程中起到了保障的作用。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小黄车吗”?例如在南京市,共享单车聚集最多的地方就是每一个地铁站的各大出口。初衷本是解决市民从家到地铁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地铁口被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覆盖,规模之大以至于仅留出一米宽的横道留给步行出入地铁口的市民。骑行共享单车的愿望是好的,只不过选择单车出行受到诸多隐形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在多雨多风的南方城市骑行共享单车则更加困难,导致小黄车的实际使用率堪忧。作为完全依赖日活用户的各大共享单车运营平台,用户打开一次应用可能就代表着收入的流入。但事实上希望用户选择共享单车作为出行工具成为一种习惯的困难是非常大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费用问题,当日积月累的使用费用累加成为每一个月的不小的数目,效用达不到用户心中的标杆,还会继续使用共享单车吗?
不光是用户感觉到骑行共享单车的费用见长,对于共享单车运行公司来说,涨价的部分对于日常养护数以万计的开销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对于用户来说使用共享单车的费用在提高,公司养护共享单车的费用也在提高,两者以不同的速度在奔跑着,可能带给公司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资金链受到严重威胁,陷入流动性陷阱当中。共享单车在大街小巷风吹日晒,更何况严寒酷暑可能会给自行车的打击更大。如果遇到一些刻意想要破坏自行车的人来说,道德成本低并且不易被发现,追究行为的可能性较小,故受到潜在性破坏的共享单车数量则会大大地增加,养护成本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初期共享单车想要通过较低的资费标准吸引市民骑行共享单车,但是公司经营到今天,可以猜测到各大共享单车品牌收费标准都会同幅度的提高,摩拜单车(现美团单车)的费用是15 分钟0.5元,骑行套餐是前两个小时是免费骑行的;哈罗单车资费标准是每30分钟1.5 元,同样地,单车月卡是前两个小时是免费骑行的,但是小黄车OFO 的时长费高达0.5 元/每分钟,并且还加收每公里0.5 元的路程费。同向比较下,小黄车的资费标准更高,收费方式会更加的复杂,其实用户在不经意间骑行共享单车并且在没有购买任何套餐的情况,费用会更加高昂。公司其实会建议用户以办理月卡或者次卡的模式来收费,但是对于那些一时兴起的骑行用户来说是比较鸡肋的产品套餐。一次高昂的收费可能带给用户是难以衡量的负效应,不会再选择通过骑行共享单车的方式来图方便、图省事。双方的费用都在上涨的情况下想要继续完成和谐的愿景是比较困难的。
在共享单车的初始阶段,OFO和摩拜两种共享单车品牌为了共享单车的市场份额,两者在产品推广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长期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就是盈利,即便现阶段无法实现,但未来也要有可预测的盈利。两家企业通过价格补贴方式进行竞争,使得两家企业获利额远不及预期。对于小黄车而言,早已为如今局面埋下了伏笔。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除了自行车本身材料、钢构、设计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同时针对自行车的安全保障用具——车锁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第一种是机械锁,类似于日常的密码锁,每辆车锁都有固定的密码,输入相应的密码即可开锁。第二种传统的智能锁— —只是通过套上二维码的外套来表现出的“智能”,其本质依然是非智能化的。此外,由于每个自行车都是固定密码,导致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专门共享自行车密码的组织,以至于自行车被长期免费使用,甚至会被作为私人自行车使用。以上诸多行为也使得自行车的运营管理过程产生很多不便。
对于公司而言,没有长期相对稳定的融资来源,再加上其自身想要更多的市场,更是进一步带来资金链的风险。此外,对于押金的保管使用问题,尽管两家公司都声明自己的押金已经交由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安全托管,100%保证用户押金安全,并且对于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的模式表示热烈赞同。但从2018年小黄车无法退还押金来看,早期人们不断质疑的押金使用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已经对整个共享单车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对于一家在新浪潮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尽快占据市场份额,拓展用户人数是必要的,但是不计成本地扩张则是不可取的。OFO 最开始是针对校园学生进行推广,在考虑到高校学生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推广使用机械锁是可行的。OFO 最开始是稳步地进行定点投放车辆,但是后期在和同行的竞争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迅速投放,导致目前OFO 现存数量少之又少。这些行为,一方面使得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费用激增,为企业的资金链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后期的车辆运营管理留下了一些问题。
每个企业在市场中都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市场定位,进而确定经营战略和目标人群,而不是盲目的扩大市场,不加以筛选用户群体。对于OFO 而言,其最初的市场仅仅针对高校学生,所以其产品设计也是以校园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设计和投放的,年轻群体对于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的认可度也较高。但是后期OFO 沿用校园共享单车的模式,在向社会推广则缺乏对于现有市场情况的调研与思考。因此,OFO 应当对于自己在市场中定位有所研究,进而指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并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同时,OFO 可以通过APP 广告或者自身的企业文化来增加人们对于OFO 的认同感,在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地区之间)有选择地进行车辆和广告投放,针对性地提升目标人群的认同感。OFO还可以通过改变产品资费标准的方式,对于企业用户进行筛选,将自身产品的忠实用户保留下来。
OFO 的主要业务是租借单车业务,企业可以在自行车和手机APP上以其他的盈利形式创造收益,譬如在自行车车身和手机APP 设置广告位,进而赚取一定的广告费来补贴企业运营维护的费用。利用企业自身产品的天然便利性来创造性的盈利,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的匮乏问题。
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一个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做好产品客户体验,企业才能更好地和同行进行竞争。OFO 应该陆续地改善小黄车的锁具,实现车辆的升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同时可以在运营中对于自行车的车型和部分部件进行升级,使企业的产品使用更加便利和快捷。
OFO 还可以通过在自行车车身设计不同的主题风格的方法来吸引用户,这样各式各样的车辆彩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同好者的骑行兴趣,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征集车身绘制的图案,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产品进行宣传,也可以增加产品的亲切感。同时,OFO 应当对线上的客户服务进行能力再提升。对于客服,应当完善更多的问题细节,在APP软件中给予用户更多的问题答复和便捷操作。在人工服务中应当对于用户的问题进行统计,便于后期进一步改进。
企业良好运行需要企业资金链条的稳定。对于OFO 而言,企业应当对于自己现在和未来能够拥有的现金流量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不盲目使用企业资金。
OFO 对于自身的投资商应当展现企业可以盈利的可期未来,以此来为企业寻得稳定有效的资金注入。同时企业对于押金问题应当遵照国家的规定“即租即压,即退即还”,妥善保管用户押金,保持企业信用和认可度。
市场上的共享单车运营一直都绕不开产品损耗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用户自身操作不当甚至恶意导致的产品损耗。所以OFO 可以指定想要的共享单车使用用户责任分类和信用赏罚机制。一方面,对于恶意损坏的用户扣除相应的信用分并处以罚款,对于不在规定服务范围内停车加收运营服务费用,并且开通举报奖励通道,使用户参与到自行车的运营管理中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对于长期使用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优惠服务,增加用户认同感和使用满意度。
在以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进入了2.0 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疯狂烧钱占领市场、粗放式发展、资本扩张的上半场,所以在下半场把握市场脉搏之后要及时转变模式,“柔性生产”和“准时供给”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因此精细化发展、理性经营成为主要节奏。对共享经济涉及到方方面面,各领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既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以下是针对共性的共享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
与传统生产方式大不相同,如今不单单是生产力指数上升速度的时代,之前二三十年各地发展经济所带来的资源过剩、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不仅仅要调节生产力,还需要调节这些剩余的、闲置的资源,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共享经济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
对于共享经济,尤其是2.0 时代,只有供给和需求双方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三方平台的参与,即搭建“闲置资源+人人参与+第三方平台”的框架。供给方提供海量的闲置资源信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寻找到合适的资源进行利用,这应是共享经济传统的状态。在2.0 时代,第三方平台或者说共享平台的构建极其关键,它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将每一位用户的需求分析变得更加精确。平台搭着越来越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快车,收集供需双方的信息再进行算法快速匹配,完成交易,使得三方都获得收益,达到“三赢”的局面。2015 年“互联网+”成为热词,而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模式,连接非常契合。“互联网+”为共享经济打下了信息化和联网化的基础。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每一家企业都有机会搭乘互联网的快速通道,达到转型跨越升级的目的。共享经济所必需的第三方平台,正是由于互联网的支撑节省了很大比例的成本,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能彰显其使用共享平台的便利性。
互联网的发展是迅速的,加号后面有无限种可能性。有无数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也有无数的“互联网+”公司默默消失。但是共享经济在互联网行业的地位是很稳固的,因为它已经作为一种人们可接受的经济模式和消费习惯。人一旦养成习惯就同时培养了消费惯性,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共享经济占有的一席之地关键在于第三方平台的搭建,而第三方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在大众创业方面可以看共享经济中还会出现哪一类型的新共享公司,比如在Airbnb 和Uber 分别在住房领域和交通领域的开发,有一系列公司涉足了餐饮、家政、娱乐行业的共享,这就是创新。在万众创新方面可以看具体一所公司对于自身产品的研究开发创新,例如在APP 或者小程序里增添了新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增值业务等更具人性化的措施。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不会发展长久的。
早在2016 年,“大数据”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写进了备受关注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些政策支持无疑给大数据产业足够的信心。大数据的普及性越来越高,只要拥有一台移动设备,就会进入大数据的采集范围。大数据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还可以让许多互联网公司根据大数据获益。在共享经济领域,大数据是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共享单车在使用前,都必须经过实名认证,将自己的个人详细信息填入系统。当共享单车用户的个人信息与出行数据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平台不仅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科学预测共享单车使用者的需求、车辆供给情况、停放状况等,也可以将其数据有偿提供给商户,帮助商户得出准确的受众群体。
这就是规模效应,共享规模越大,越能积极地获得更多的共享资源,也能将响应速度和服务价格做到最优,进而吸引更多用户。共享规模越大,价值链也越长,并且可以形成有巨大含金量的“大数据”,从而又能使公司达到新的盈利点。这种良性循环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一旦企业有了高效率,盈利才能够在大数据层面实现连续性。
共享经济风风雨雨这五年,一方唱罢,另一方粉墨登场。用户需求始终存在,匹配用户需求的供给企业也必将存在。大浪淘沙,能够在共享经济站稳脚跟的不是创造资源的企业,而是利用现有资源的企业。公司不断地反思、改进、整合,社会不断地磨合,资本褪去的“后共享经济”时代已然到来。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共享经济企业活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