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骏,王 玲
(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2.新疆和田地区农业农村局,新疆 和田 848000
2018 年7 月,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和田地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农业系统科技人员赴津培训考察,学习借鉴天津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为提升新疆和田地区农业科技人才综合素养和当地的脱贫攻坚提供支撑。
新疆和田地区农业科技人员赴津培训包括7个专题讲座: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基本情况介绍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现代农牧技术应用、畜牧养殖与环境保护、物联网时代农业战略规划与商业模式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与生态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国内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及生产现状。新疆和田地区农业科技人员分别到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创新基地、天津市农业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市食用菌技术工程中心4 个单位考察交流,参观了百米马阿甘生态农场、农产品信息电商平台—多兴庄园、中延菌菇业有限公司3 家企业。
天津市“三农”工作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各类发展规划,推进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城乡发展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等。天津市“三农”工作形成了上下一盘棋的局面。
天津市农业科研机构为“三农”工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各类涉农数据收集、分析、预测等为天津市农委提供了重要支撑。如天津市农业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拥有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和多个检验测试中心,配备了国内外多种先进测试仪器设备178台(套),重点研究农兽药残留、农业产地环境监测与风险预警、中药与药食同源等技术,十二五以来,多次承担国家、农业部和天津市各类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观摩百米马阿甘生态农场、天津市多兴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天津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其中百米马阿甘生态农场作为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从源头入手,建立食品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为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转型起到了示范推广作用。天津市多兴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成“物联网+平台”服务模式,直接服务津京冀地区的家庭会员17000 余户,企事业单位百余家,为发展智慧农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建立健全农村工作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实行地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市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乡村振兴合力。(2)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考核内容纳入全地区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3)建立各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全面加强“三农”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组织相关人员到疆内外较为发达的地区交流学习,开拓眼界、深化认识、拓展思路,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组织编制全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五年实施规划,部署一批重大工程、行动计划、实施项目。实行地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科学把握不同乡镇、不同村庄的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采取“一村一策”,发展“一村一品”,增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优化乡村布局规划,强化规划引导,组织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建设。加强美丽宜居村庄规划设计,加强农房风貌整体建设引导,提升农房单体设计水平,建设立足于乡土社会、富有和田地区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避免千村一面。
积极借鉴百米马阿甘生态农场发展模式,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各县市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企业、合作社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营销设施、营销平台,鼓励农户和返乡下乡人员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加工、仓储物流设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壮大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和自治区农科院、林科院、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做好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粮棉高产示范的重大技术攻关;探索果粮经复合立体种植关键技术,解决果粮经高产高效的技术难题;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培肥、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大对尼雅黑鸡、于田麻鸭、策勒黑羊等畜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推进高产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和引种示范推广;发展壮大农业装备产业,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核桃脱青皮及玉米圆捆包膜等新机具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智慧气象,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