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老三病”防治及病例分析

2020-12-20 02:58:22朱云生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15期
关键词:塘口全池鱼体

○朱云生

在常规的草鱼养殖过程中,草鱼“老三病”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今草鱼养殖中的“老三病”。

一、草鱼“老三病”及病原

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称为草鱼“老三病”。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

二、流行特点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均发生,发病高峰为4-6月份和8-10月份。发病鱼龄4-6月份主要危害1-2龄草鱼、8-10月份危害当年草鱼鱼种。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时为流行高峰期。

三、草鱼老三病主要由四个方面引起

1.春夏之交,白天气温高于水温,晚上气温低于水温,水体密度产生变化,导致水体对流,底部病菌覆盖整个水体,增加鱼体发病几率。

2.另外温度骤降骤升,草鱼越冬几个月没吃料导致抵抗力低下也会增加鱼体感染疾病的几率,所以开春以后一定要内服保健。

3.有的塘口几个月没进过新水,加之开春以后胡乱的使用药物,水体环境较差,也容易引起疾病发生。

4.连续低迷的鱼价行情影响,草鱼存塘量较大,密度高,拉网等操作造成的鱼体机械损伤,加之疫情影响,管理力度也是很大一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发病诱因。

四、草鱼“老三病”主要症状

病鱼无力地离群独游,撞墙,无方向感,头部发黑。鳃盖充血并伴有半透明小孔,发病严重时鳃盖溃穿,鳃丝充血肿胀发炎,腐烂有淤泥。腹部会有充血发红,鳞片松动易脱落,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解剖肠道可见肠内无食,肠壁出现充血发炎呈成紫红色,肝脏为土黄色。

五、案例分析

刘老板是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的老板养鱼老板,为了支持家乡建设包下村委的8口鱼塘、面积200亩,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主要投喂颗粒饲料。今年因疫情春季疏于管理,导致鱼塘一直发病,草鱼出现持续死亡,先后用了一部分药,但是没什么效果,该死的还是继续死,因为没有找到发病死亡的根本原因,所以花了一些冤枉钱也没有搞好。2020年6月6日到,经过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诊断,养殖塘口就是让养殖户头疼的草鱼“老三病”,针对该病症给出详细的治疗方案。

1.塘口鱼情况综述。病鱼离群独游,撞岸,无方向感,且头部发黑;打捞发现赤皮严重,尾部分叉;鳃盖轻微充血,鳃丝腐烂杂质较多;解剖发现轻微腹水,肠道发紫,肠道无食,且有轻微黄色脓液,肠黏膜充血发紫。

2.处理方案。经过现场测水、解剖、询问用药史,结合塘口情况给出专业治疗方案:第一天,先使用多元复合有机酸解毒调水剂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m用400g,缓解死亡量,增加鱼体活力;使用20%过硫酸氢钾片片300g/亩全池改底;同时内服20%恩诺沙星粉200g+2%亚硫酸氢钠甲奈醌粉200g+青板黄柏散300g为一组拌40kg饲料喂鱼连吃5天。第二天,使用20%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300g/亩·m全池消毒,隔天再用一次,收敛鱼体伤口。

经过治疗以后,电话回访用药第五天鱼塘就不死鱼了,6月16号去塘口回访,打样起来鱼体完好,赤皮明显解决,吃食正常,同时使用芽孢杆菌稳定水质。

六、草鱼“老三病”预防措施

1.积极做好池塘环境卫生工作,保证良好养殖环境。勤换水、改底,多用微生物制剂调水,补菌补藻,定时消毒杀菌。

2.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病情发生。合理混养,科学密养,科学投饵,平时注重保健,重在预防,可以有效地防控草鱼“老三病”的发生!

(通联:331300,江西省新干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塘口全池鱼体
塘口类型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效益的影响研究
科学养鱼(2023年1期)2023-02-10 09:16:34
沿海地区二龄鮰鱼种四川养殖模式初探
科学养鱼(2021年6期)2021-07-21 12:01:20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51年养殖历史,塘口卖价70~80元/斤,虾苗要排队预订,这条虾今年被看好
当代水产(2019年6期)2019-07-25 07:51:54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推广
草鱼病防治咋用中草药
淡水养殖鱼类疾病及其防治技术(28)——鳗鲡疾病(五)
常见蟹病防治方法
湖南农业(2016年12期)2016-03-10 12: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