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龙,陈亚蓝,姜兴旭,朱 静,刘 涛
(信阳农林学院食品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2018 年7 月2 日,复旦大学举行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复旦大学5 位教授分别在5 间教室同时开讲课程思政示范课,5 门课程中有3 门是理工类专业课。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5]。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一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二是从教师方面出发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三是以具体学科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例如,有机化学教师要力图精选和提炼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课程教学。目前,尚未有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研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是必然趋势。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作为理工科专业,在专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必然需求。开展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有效提高对岗位的认同感,降低就业风险[6-7]。同时,也将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改革打下基础[8]。因此,探索一条适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的剧增,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是社会所亟需的[9-10]。“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等食品专业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重要环节。在专业教育中推行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出思想进步、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思政在课程上落实的重要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改善专业课程的结构,改良课堂教学的环节,这对高校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丰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样化,重点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及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等,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都由专职辅导员担任,能够结合专业特色进行教育。其次,在教学大纲基本的前提下,专业特点要鲜明,要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与重点,在教学时要有侧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11-12],熟悉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具备建立食品质量控制体系和食品企业安全管理的能力。就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而言,一方面要加强课堂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重构教学设计,积极引入课堂之外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实训实习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中典型的“食品微生物”“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可以结合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事迹,如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爱国华人钱学森等,从真正意义上将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食安精神等自然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每个方面。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的育人作用,逐步实现思政课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共赢,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培养效果。
十九大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要牢固教育战线就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跟党走。高校教师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思想上提高站位,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将学习教育充分融于到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过程中,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核心,一门课是否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修改过程中,除了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还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充分发掘课程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大纲中,达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在教学大纲编写中,要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勇担时代重任、回馈美好故乡、心系广大人民的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模式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培训学习,促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充分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通过思考和参与,实现情感、认知、行为、态度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
3.3.1 情景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思考所教授的课程能让学生收获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课程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做什么,要从职业定位和爱岗敬业的道德要求入手,完成师生关系向转化企业主管和员工的角色转变。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依据教学岗位的任务,按照企业要求开展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又要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同感,同时加强道德素养的提升。通过模拟工作环境下的行为与对话,全面开展思政工作,改善学生浮夸心理,使学生养成高标准、严要求、求极致、专注严谨的工作作风。例如,在“HACCP”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某一食品企业的HACCP 体系,教师担任主管角色进行修正勘误。
3.3.2 任务驱动法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研工作,促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岗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团队精神及敬业精神,如将超市食品调研细化为多个任务,可分为“食品标签小组”,负责收集各种食品标签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结合“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包装学”等课程;营养检测小组负责针对食品营养指标进行检测,可以结合“食品营养学”等课程;“理化分析小组”负责食品理化指标的检测分析,可以结合“仪器分析”“食品理化分析”等课程。此类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成就感;同时,努力使学生通过实践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浓厚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荣誉感。
3.3.3 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自身要加强思政、时政方面知识的扩充,全方面地了解并掌握学生高度重视的社会热点问题,基于案例互融的教学方法,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案例(如国内外食品安全动态、食品行业领军人物事迹、食品安全大事件)等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明确专业课程和学生思想动态、社会现实的结合点。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与公共卫生及食品安全的关系,可考虑把分工合作讨论实际案例,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分组讨论,以此培养学生善于讨论、自主学习、协同合作的习惯,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在其中引导促进,做好思政内容的升华工作。
一般而言,教师能力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和品性3 个方面。以食品类专业教师为例,分析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可能途径。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要突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带领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育中主要涵盖食品检测技术和食品质量管理2 个方面知识,教师可通过教材、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授课方式,将食品企业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检测操作、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相关行业动态等展示给学生,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入科学的成才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岗位使命感,增强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为了做好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需要查阅文献、寻找案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明确思政课程的内容,并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挖掘可进行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做好思政教育的预案,精心设计教案,课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做到专业教育与责任教育的有机融合。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要积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食安精神,致力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建立具有特色的育人方式,坚持全面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此才能满足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