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0-12-20 01:57:00德州市农业农村局骆兰平武城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王青娟
农业知识 2020年9期
关键词:赤霉病抗病性侵染

文/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 骆兰平 / 武城县畜牧渔业发展中心 王青娟

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并逐渐成为黄淮冬麦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危害有加重趋势,据全国农技中心预计2020 年赤霉病在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感病小麦籽粒的千粒重和出粉率降低,作种子时发芽率下降。感病小麦籽粒含有毒素,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生年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30%以上。

症状特征

赤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穗腐,通常在小麦灌浆期发生最重。最初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即枯死。降雨较多或田间潮湿时,在小麦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角质霉层。当病菌侵害穗轴或穗茎时,被侵害部位及以上部位枯死,发生穗枯后多不能灌浆,籽粒瘪瘦,千粒重降低。

发生规律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其典型病程是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病菌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危害,尤其以扬花期侵染危害最重。病情轻重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量多少及天气关系密切。若抽穗前有降水,扬花期又遇上3 天以上连阴雨天气,小麦品种抗病性差,该病害就极有可能流行危害。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期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浇水,及时排涝;科学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小麦抗病性。

2.药剂拌种。建议用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量的0.15%拌种。

3. 化学防治。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多雾天气,立即喷药预防;若气候条件特别适宜,1 周后补施1 次。每亩可用30%多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130 克,或30%己唑醇悬浮剂8 ~12 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200 克,兑水40 公斤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赤霉病抗病性侵染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5:30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
食品界(2016年4期)2016-02-27 07:36:41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食品科学(2013年22期)2013-03-11 18:29:40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
食品科学(2013年8期)2013-03-11 1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