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缺牙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被困在家,有人买了个唢呐准备学习,结果刚吹了15分钟就被物业找上门。实在不怪物业,毕竟唢呐一出,谁与争锋!
有网友在某平台发布了改编版《菊次郎的夏天》的视频,经唢呐一吹,立刻变成《菊次郎没能挺过的夏天》,又叫《菊次郎的头七》……
俗话说得好:“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唢呐开玩笑。”作为一个纵横官场和战场、连接江湖和武林,同时执掌婚礼和葬礼的乐器,唢呐是真的厉害!
《黄飞鸿》里的《男儿当自强》和《水浒传》里的《好汉歌》,都是因为有了唢呐才有了慷慨激昂的王霸之气。《红高粱》中,片尾曲《九儿》高亢嘹亮的唢呐一出,那种乡土野性豪放的气质立刻就扑面而来。就连我们七侠镇的“堂堂一捕头”燕小六,也是唢呐界达人。
除了在影视剧中,现在很多走国风、求创新的乐队,也会选择唢呐作为音乐的点睛之笔。像二手玫瑰就有专职的唢呐手,在很多歌曲的编曲里都有唢呐;而在《乐队的夏天》里,九连真人也凭唢呐助阵,一首《凡人歌》气场全开。
唢呐如此受专业乐手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极强的穿透力。琴房里只要有一个唢呐,什么钢琴、小提琴、手风琴、萨克斯都别练了,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
别看唢呐外形构造简单,它的装饰音和演奏技巧其实是很多乐器所没有的。因为大部分吹管乐器都是定调乐器,从理论上讲,想要演奏滑音是非常难的,可唢呐却能非常轻松地做到这一点,而且还能翻出各种花样,堪称演奏届扫地僧般的存在。
不过,相较于唢呐在专业领域大杀四方,生活中的它则显得有点灰头土脸。很多人都不喜欢它,觉得它像个喇叭,吹不好的话,那就是一个字——吵,吵得人头昏脑涨。
但其实,唢呐也是一门洋气的乐器。大约在公元3世纪时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从明朝开始,唢呐迎来了它的春天,戚继光曾经把它带到军队里做军乐,戏曲里也开始有了唢呐的身影。直到20世纪80年代,唢呐匠都算得上“社会精英”。因为想要练好唢呐并不容易,吹唢呐要气足、记性好,有时候需要根据情况一口气吹上好几首不同的曲子,普通人根本干不来。
所以,一个好的唢呐匠,忙的時候得赶好几个场子。可惜时移世易,人们的喜好变了,现在大家更愿意学钢琴、小提琴等其他乐器了,唢呐慢慢失了宠。
“三年笛子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支唢呐吹一生。”作为一个能从满月吹到头七的乐器,唢呐可以说承包过很多人的大喜大悲。
(摘自“网易上流”微信公众号,Stac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