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这些科学大咖致敬

2020-12-19 08:57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丁肇中嫦娥月球

导语:他们的名字,你或许还不太熟悉,但是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你一定不陌生。他们是真正的科学大咖,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一颗叫作叶培健星的小行星

胡征和

75岁的叶培健已经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整整奋斗了53年,这位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被授予了“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计划迈开了第一步——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继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开启之后第五个月球探测计划。面对全新的领域,叶培健院士带领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制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在没有任何经验、数据参考的探月白纸上,先后攻克了月食、轨道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2007年,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3天后进入月球环绕轨道展开科学探测,嫦娥工程的第一步——“绕月”顺利完成。

第一步成功迈出,让叶培健和他的团队信心倍增,更有了不懈前行的动力。接下来,2010年和2013年,“嫦娥二号”与“嫦娥三号”相继成功发射,前者获得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精确的全月图,后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航天器送到月球,并实现落月的国家。而2019年1月登月的“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次,叶培健格外激动,因为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航天实力。从此以后,别人不能再说中国人只会跟着干了。

叶培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1978年国门刚刚打开之际就前赴瑞士纳沙太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在那里,叶培健以努力刻苦而出名。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叶培健回国了。

回国后,他总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参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设计,实现了星地一体化设计;他是第一个实践把电测与总体分开的人;他是第一个提出在卫星进入发射场前,要进行整星可靠性增长试验的人。“嫦娥四号”原本属于“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三号”执行任务成功后,作为备份星的“嫦娥四号”再落在月球正面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叶培健便建议落在月球的背面。可当时有专家认为没有必要冒险。叶培健据理力争,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迎来了探月史上的世界第一次。

2017年1月,为表彰叶培健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健星”。

(《知识窗》2020年2期)

感 悟

心怀祖国的叶培健,在国外获得博士文凭后马上回国效力,凭着一股闯劲儿,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果,在航天深空探测领域重重地写下了“中国”的名字,赢得了世人尊敬。天空中那颗闪着光芒的“叶培健星”,便是对他最高的奖赏!

适用话题:爱国、科技、创新、第一次、坚持、拼搏、榜样等。

秦元勋——我国核事业的开拓者

秦元勋是贵州贵阳人,著名数学家,负责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计算工作,是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项目的主要工作者之一。他在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近似解析、机器推导公式等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处于开创的地位。开辟了计算物理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14岁时的一次考试,语文、英语都是90多分,唯独数学70多分。秦元勋十分沮丧,他认为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此后,从《从算术到微积分》《代数方程论》《群论》,到《万有文库》《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种起源》《相对论》等书,秦元勋一有时间就游弋其中,进而让他一步步向着数学领域进军。

浙大期间,秦元勋在数学上的天赋更是得到了竺可桢校长的赞赏和高度评价。大学毕业后,秦元勋抓住了“自费”留学考试机会,考了当年全国留学生数学类的第一名,得到了去哈佛深造的机会。来到哈佛,秦元勋的求知欲更加强烈,毅力更加惊人,学习分秒必争。那时,他主攻数学和物理,利用暑假进修了经济和工商管理课程。仅5个学期,就拿到了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两个学位,成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博士毕业后,秦元勋在著名数学家伯克霍夫手下当助教。当时,伯克霍夫邀请秦元勋参加其领导的研发工作,只要在申请表格上签字就可以拿到正式工作。不过,那时美政府要求,申请在要害部门工作的人得宣誓保证:“若美国与另一国(包括中国)交战时,要效忠于美国”。同时,秦元勋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的消息,于是谢绝了伯克霍夫先生的邀请,毅然回国。

1959年,秦元勋参加原子弹的研制,踏上了新的征程。在这里,秦元勋主抓数学、计算和计算机方面的工作,和数学家周毓麟一起向国家建议研制更快速的119机和J-501机。此后证明,这两台计算机及时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后来氢弹突破和研制。

(《大众科学》2020年3期)

感 悟

没有谁天生就是当科学家的料,面对考试中“拖后腿”的数学,秦元勋下苦功夫,终于渐入佳境,崭露头角;进入哈佛后,更是分秒必争,拼命努力,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学业完成后,秦元勋本可以留在美国工作,但他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把毕业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用赤胆忠心书写大爱,令人敬仰。

适用话题:不服输、努力、刻苦、选择、爱国等。

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

薛 峰

丁肇中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他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

有记者问丁肇中:“您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很正确,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丁肇中答曰:“不知道,可能侥幸吧!”记者又问:“难道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吗?”丁肇中摇摇头,答道:“No,不知道。”记者并不死心,继续追问:“那么您是如何让每一次选择在日后不后悔的呢?”丁肇中两手一摊,说道:“对不起,我实在不知道。”

记者有点儿困惑了,说:“我发现今天访谈中您说得最多的词就是‘不知道’。”这次,丁肇中作出了正面回答:“是的!我不知道的绝对不会说知道,这也算实话实说吧!”

三个“不知道”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到意外,但丁肇中教授简短而朴实的解释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无独有偶,丁肇中访问山东大学时也接受过媒体采访,记者问他:“物质和反物质最大的特点是两者相遇就会变成能量、变成光,瞬间又湮灭了,是这样吗?”丁肇中答曰:“我不知道。”记者又问:“很多人把反物质和暗宇宙想象成黑暗世界,很恐怖,认为它代表了邪恶,您怎么判断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丁肇中回答:“不知道。”记者再问:“爱因斯坦说他没有什么资本,成年后才开始思考时间和空间问题,为什么偏偏是他创立了相对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丁肇中答道:“这个问题我更不知道了。”

(《知识窗》2020年5期)

感 悟

丁肇中教授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敢于当众说出自己“不知道”,这不仅无损于他科学家的形象,反倒凸显了他严谨活学的科学态度。丁肇中“一问三不知”的故事启示我们,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和美好的境界,它与伟大永远是近邻,它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一个人的心灵,帮助他走向成功。

适用话题:谦虚、严谨、实事求是、诚实、榜样等。

猜你喜欢
丁肇中嫦娥月球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丁肇中三问三不知
丁肇中的“一问三不知”
丁肇中的“不知道”
丁肇中的“不知道”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