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国经野之道”的教学思考

2020-12-19 00:04福建省福安第一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政区划学科历史

福建省福安第一中学 王 丰

一、“体国经野之道”一课中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

南宁三中李杰老师的课“体国经野之道”,大小标题都十分具有历史政治感。课堂的主干知识落在汉、唐、宋、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在此基础上一些规律性认识的形成上,主要由“政治的空间”“空间的政治”“千年追问”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政治的空间”,通过设置“汉为何采取郡国并行而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为何在七国之乱平定后依然要分封同姓王”等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政治空间体现政治现实,可理解为西汉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是政治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政治因素包括秦制的利弊、汉初的社会环境及汉初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这一历史结论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第四层级要求,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检验以往的假说或提出新的解释。

第二部分,“空间的政治”,主要从行政区划三要素——层级、幅员、划界的原则入手,分析唐、宋、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其中在“幅员”这一要素的讲解过程中,用到了两张地图,西汉与北宋岭南地区行政区面积的变化图,同时给出北宋地方机构设置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从唐“弱干强枝”到宋“强干弱枝”的变化。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第四层级要求在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李老师的这一处理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这一层级的学科素养。

最后,“千年追问”这一部分意在总结:在中央地方的关系处理上应吸取中国古代的教训,发挥中央与地方两者的积极性。

二、“体国经野之道”一课的教学思考

(一)梳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规律探寻

通过梳理表格,可生成的规律有:首先,三级制最常用,二级制适用于疆域较小的朝代或时期,多级制则不利于政令民情的上传下达。三级制有实三级和虚三级,如宋的路、明的布政使司,他们并不全面掌握地方权力或该级权力分属于几个机构。其次,历代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往往由吏治检查区或军务督理区转变而来,最高行政长官往往由派遣在外的中央官员转变而来,如汉的州、元的行省。这样既可通过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学科思维,与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这一素养要求中的选择、组织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相符合。

(二)探究影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

首先,政治因素的影响。通过文字材料及地图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生成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呈现西周的分封制地图和秦郡县制图,设问:秦为何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呈现西汉与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图,设问:东汉州为什么变为郡以上一级的行政区划?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在前朝的基础上设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制度,并给予调整,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这样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更能佐证“政治空间体现政治现实”,即政治因素影响地方行政制度。

其次,经济因素的影响。再次呈现李老师课上用到的西汉与北宋岭南地区行政区面积的变化图,设问:为什么西汉岭南地区的地方行政区面积较北宋大?再如,秦的郡县划分也是如此,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稠密,郡县多;秦岭淮河以南郡县少。这说明在分析影响郡县划分的因素时还应注意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因素的分析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或重要影响。

再次,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唐中后期的道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山川形态及各地文化风俗差异。

最后,维护边疆地区安定和民族团结因素的影响。秦朝辽东郡的设置及西汉时西域都户的设置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人文原因或边疆地区经济、文化与内地的差异有关。

综上,在探讨影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影响因素,这既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的多种历史因素互相作用的原理,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关联性思维,使历史解释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应时刻想着学科素养,方能有意无意地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同时也应注意学科核心素养不应该是机械地灌输和强调,而应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引领与渗透。

猜你喜欢
行政区划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河北省行政区划
河北省行政区划
河北省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