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吴琦琼
在我国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的形势下,中职生基础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愈发突显,在中职会计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对此,广大专业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案,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这样才能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会计专业学习的起点,初始基础是否牢靠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保障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质量。但由于新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教师若是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有很大一批学生因无法跟上课程而放弃学习,这将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方法就是引入分层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分层次教学方案,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应遵循改革要求,基于会计专业教材分层教改和创新,解决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存在的重叠交叉现象,将一些高难度、高深度的内容从基础会计课程中剔除出去,并适当缩减教材的体量。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及会计实务分层次制定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
对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开展的前提,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在分层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学习意向等,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第二层次是成绩中等、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次则是成绩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在这种分层形势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避免高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低层次学生又因内容过难过多无法完全接受吸收的情况出现。
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也应体现出差异性,并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对而言,学习成绩越好且学习能力越高的层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越难以达成。根据布垆坶的认知行为,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复杂应用、综合应用以及评价六个层次。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确定共同目标,之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层次目标。一般情况下,对于处于顶层的第一层次,教学目标应定为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并灵活熟练应用基础知识;第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定为熟练掌握并学会复杂应用基础知识;第三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并具备简单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方法”课程为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为:分析查找未达账项、错账,在此基础上进行错账更正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在已知有错账的前提下进行错账更正,并根据未达账项编制余额调节表;在掌握未达账项的情况下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应以大局指导为主,锻炼其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培养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其依托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应进一步加深其对基础知识技能的领悟、掌握和应用,同时偶尔给出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使其不断突破自我,进军第一层次。对于最低层次的学生,应多加帮扶,从基础出发,以概念和基本技能教学为主体,在课堂上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步培养其自信心,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构建多层次动态评价机制,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其中,高层次学生采取竞争性评价,调动其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对于中层次的学生应采用激励性评价,为其指明努力方向;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应采取鼓励性评价,对其亮点进行挖掘,突出所取得的进步,帮助其找回学习自信。
综上所述,针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巨大差异,应引入分层教学法,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推动所有学生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