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崇安小学 刘淑丹
语文核心素养是适应语文终身发展、语文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帮助学生不再机械学习,而是自主自发式地进行语文学习,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进步更新。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整体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
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战略指引,需要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各要素共同“合力”,需要分阶段一步一步不断完善进而提升。但实际调查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较为直接地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技能,却很难真正领悟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所以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从整体角度来看需要两者之间的教学皆同步进行。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立足文化角度,注重学生文化品味、思维品质、品德修养的培养。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不懂就要问》中,教会学生面对问题要勇于探索;《司马光》中,教会学生面对危难时应懂得变通;《我不能失信》中,教会学生要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即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解疑、课后复习。新课改下,教师为了使语文核心素养能够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推动知识灌输教育向学习力转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带刺的朋友》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照教学任务为学生制订课前预习计划。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需要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向教师提出疑惑,根据教师的讲解,感受文章中的“我”与刺猬之间的友谊。在课堂结束复习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把学习该篇文章中所获得的感受写出来,并依照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体现的哲理等进行深度挖掘,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为了让学生与阅读课文的作者产生同等感受和思想,了解文章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以及深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就需要尽力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情境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激发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有效拉近学生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走进作者的世界,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分析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教学场地转移到户外,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一致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户外活动区域,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中描绘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声音的喜爱之情。
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使用过程中将词语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一幅可以让人欣赏的画面,而审美可以作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内化为学生的品格。在锻炼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品味其语言艺术,感受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秋天的雨》的阅读教学中,作者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给秋天赋予了感情,通过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季的美好,而应用艺术性的语言却也让学生对文章的部分内容的理解难度增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挑选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审美的角度欣赏作者使用文字创设的美好画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作者描绘的画面,想象自己是一片小叶子像扇子一样扇呀扇,想象自己是一片枫叶在天空中飘呀飘等。学生将设想的场景通过动作展现出来,不但增添了课堂趣味,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品味到了其中的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领很重要,但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思想精神境界的提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升知识储备、培养思维逻辑、提高审美、促进情感表达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积极进行语文教学策略探索变革,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