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市第三中学 李晓红
语文教学体系当中,交流是最基本的知识传递方法,交流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任务。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在良好的互动环节中,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情感。互动式教学模式优势凸显,需要对其模式构建进行分析。
互动式教学开展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第一步要放在互动氛围的形成上,打造自由、开放、灵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敢于提出自身想法和见解,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笔者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利用情境教学法完成互动氛围的创建。情境创建主要通过语言搭建、多媒体观看、情境模拟等方式实现。语言搭建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互动过程,即由教师从生活实例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导其参与到课前讨论当中,活跃课堂气氛,并为之后语文知识的讲解建立生活背景,同样也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观看多媒体视频进行情境创设的方法更为简单和直接,更能将学生带入与知识相关的背景当中,加深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后,就有了进行互动教学的基础,此时教师就需要通过自由对话、巧妙设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内心想法表达出来。情境模拟开展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例如,在古诗词复习阶段,进行接诗游戏,由教师出上句并随机指定学生接下句,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古代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降低古诗词记忆的难度,完成互动式教学。
要想使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学生在互动式学习中的自主性就必不可少。建立在自主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积极、踊跃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当中,逐渐降低教师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法时的教学压力,从引导变为配合,将学生回归到课堂主体的位置,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权提高,其个人表现欲望也会随之上升。例如在讲解课文《苏州园林》时,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学习。每组负责一个段落,要求在10 分钟之内找出段落的中心意思,并使用3 个关键词或短语概括每一段中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点。完成小组学习后,选派代表上台讲解,由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该教学活动中教师仅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对教师岗位进行体验。由于没有师、生的严格界限,学生课上活跃度明显上升,不少学生敢于给其他组的学生出难题。通过生生交流、互动,个人语文思维在集体中发散、发酵,共享集体智慧,教学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小组学习、任务探究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优良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占用较多的课上自主学习时间,因此在使用此类方法时,应选择难度适中的教学篇目,或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了解基本知识,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以确保课上小组探究环节能够顺利进行。
互动式教学中的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师生交流、沟通过程,其必须服务于语文知识的深层理解和高效传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选取互动方法时,必须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巧妙设问、分层提问,保证问题的问答过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分层提问在课上实现差异化教学,确保互动式教学能够覆盖到不同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的学生。例如,针对课文《背影》中“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首先提问,作者为何会描写这一段行程安排,这段行程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说出“仓促”“短暂”等词汇;再提问,短暂而仓促的行程意味着“我”与父亲间怎样的关系,学生此时能够想到“离多聚少”“相处时间有限”等,进而意识到“我”与父亲的关系和父亲对“我”的关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背影”的伟岸,深刻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主旨。这一设问过程是对学生语文思维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层层深入,剖析文章主旨。除了利用巧妙设问进行师生互动外,人机互动也是互动式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即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实现知识从电子教学资源向学生的转移。当代初中生对于现代教学设备的接受程度较高,合理运用能够提升课堂互动效果,丰富教学形式。
互动式教学法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带来新契机,要求结合学生学习偏好和语文知识特点,优化设置互动流程和互动形式,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