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萍,李智丽
(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 沈阳 11100003311))
中国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淡水养殖主要是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饲养和繁殖鱼、虾、蟹、贝等水产经济动物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公害水产品必须源于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并按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养殖产地环境是无公害生产的源头和前提,把控和保护好产地坏境是做好无公害养殖的关键问题。
无公害淡水养殖产地环境主要包括淡水养殖用水和淡水养殖产地底质两个部分。农业农村部于2016 年10 月1 日发布了NY/T 5361-2016《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在NY/T 5361-2016 标准中规定了淡水养殖产地环境里重金属、农药、微生物等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等,在实践中可遵照执行。
淡水养殖用水应无异味、异臭,其12 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值应符合:总大肠菌群≤5 000 个/L、总汞≤0.0001mg/L、镉≤0.005 mg/L、铅≤0.05 mg/L、铬(六价)≤0.05 mg/L、砷≤0.05 mg/L、石油类≤0.05 mg/L、挥发酚≤0.005 mg/L、五氯酚纳≤0.01 mg/L、甲基对硫磷≤0.0005 mg/L、乐果≤0.1 mg/L、呋喃丹≤0.01 mg/L。
产地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要求6 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值应符合:总汞≤0.2 mg/kg、镉≤0.5 mg/kg、铅≤60 mg/kg、铬≤80 mg/kg、砷≤20 mg/kg、滴滴涕≤0.02 mg/kg。
利用无污染的湖泊、水库、江河等天然水域及天然饵料,水域的水、土壤、空气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以获取优良的养殖本底值。注重养殖区域的环境保护,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依据水态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进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创造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条件的水域,利用水产品与农作物互利共生养殖法如稻田养鱼虾等,形成物质流的良性循环。利用微生物活菌制剂如光合细菌等,分解水体中的残饵等有机质,降低水中的氮含量,清洁养殖水体,改善养殖水环境。
强化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把控淡水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全面监管无公害养殖过程,保证淡水养殖生产、运输、加工以及包装、销售等环节都依法开展工作,惩治淡水养殖行业中违法违规行为。
无公害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的优化是无公害淡水产品生产的前提,可从选取无公害养殖区域、建立无公害养殖模式、完善无公害法律法规来加强保护,从而促进无公害淡水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