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蜚声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在摄影艺术实际创作中,优秀的作品取决于摄影师主观因素的表达,而主观因素则是由摄影师的精神劳动来决定。因此,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应提高对主观艺术性的重视程度,摄影师要通过熟练的摄影技巧、与众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拍摄出优秀作品,抓住每个精彩瞬间。
摄影艺术创作包含主观与客观两部分,其中主观指的是在世界观以及艺术观念引导下的摄影实践。而客观则含有两个因素:其一是摄影师用来表现实际生活的物质工具,即照相机;其二是表现的对象,即客观真实生活。摄影师利用照相机记录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与审美体验的各种场景,以此来影射社会生活,表达个人情感,摄影艺术实践创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是主观对客观能动反映的具体表现。
过去有许多学者利用摄影的客观性来全盘否定摄影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这些学者认为,摄影主要依靠机械性能的拍摄工具,这种工具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无法辨别美与丑,也不能识别真真假假[1]。摄影师只需要按下快门就能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记录下来,缺少创新性和想象力。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只强调了拍摄的客观性,却严重忽视了拍摄的主观性以及摄影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和他们面对现实生活的思维活动。在摄影艺术实践过程中,脱离了自然与客观现实是无法展开摄影实践的,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利用机械方法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表达,哪怕是较为抽象的摄影作品,也同样要以自然和客观现实为创作基础。但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全取决于客观因素,关键在于主观因素,也就是创作者的精神劳动。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如果缺少思维活动,最终的作品将会失去灵魂,进而也就不具有任何艺术价值。
首先,摄影艺术作品实际上是主观与客观地相互融合。具有代表性、知名度较高的摄影作品,比如拍摄于希望小学中,一名脏兮兮的女孩那双清澈、纯真的眼睛,这名女孩是现实存在的人物,生活在偏远贫困的山区,摄影师当时抓拍的瞬间只是女孩的日常。但在摄影师看到女孩的那一刹那,却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决定以写实的方式近距离拍摄,将女孩明亮的双眸作为拍摄的重点。与此同时还挑选了较为柔和的光线,充分将这名女孩的天真无邪及其脆弱的心灵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任何事物在摄影师眼中,已不再是原本客观的形态,而是变成了带有主观情感的特殊对象。
其次,主观性艺术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客观性艺术的发挥。在摄影实践创作过程中,摄影师可以完全按照个人喜好来决定镜头拍摄范围,重点表现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2]。在某些新闻媒体报道中,的确存在很多虚假报道的现象,仅仅将镜头对准特定的方向,抓取主观想要呈现的内容,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这种断章取义的新闻报道,通常以主观意识为主,严重影响了客观事实的呈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主观与客观性之间缺乏磨合。
洞察力是摄影艺术作品诞生的前提基础,在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中,原创者能否真正发现蕴含普遍内涵的生活哲理和蕴含深刻寓意的景物,将极大程度的影响这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质量及其艺术美。例如全国摄影艺术大赛中金奖作品《士兵》,就充分表现了摄影师武治义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并未像常见的摄影作品那样重点表现战争的激烈,也未重点拍摄刻苦训练的官兵们,而是从崭新的视角将军队中一名枪杆上插着色彩格外耀眼玫瑰花的士兵作为拍摄目标,想要借此来影射士兵对美好的心灵及其对生活的热爱,侧面表达出了抗战官兵对和平世界的憧憬[3]。
感知力是每位艺术创作者对日常现实生活细致观察后所产生的最直观的心理感受,是原创者对周边环境信息分辨和接收的综合性感知,这种较为敏锐的感知力部分是源自原创者在摄影创作实践中的瞬间直观感受,而其他部分则是其长时间对自身所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主观认知和体会。在全球和平青年摄影艺术竞赛中,斩获最佳瞬间奖项的摄影作品《第一回》,和荣获上海国际摄影艺术竞赛的第一名的《有子万事足》,就充分在作品中体现出了摄影师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主观艺术性的充分发挥与其自身及时创作能力。事实上,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思维模式、文化层次、社会经验以及创作水平等存在较大区别,所以他们对客观事物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的感知力、提升作品层次等是保障主观艺术性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
想象力是摄影艺术创作最基本的推动力,不管是哪一种艺术都需要艺术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摄影艺术来说更是如此。世界知名哲学思想家黑格尔就曾表示:“最优秀的艺术技能就是创作者自身的想象力,而想象是需要创造的。”同时,著名哲学家康德也认为:“想象力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认知能力”[4]。这些伟大的艺术创作者,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共性,那就是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对于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门类来说,因纪实性照片的特殊属性,使其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但即使在实践创作中面临各种挑战,摄影师们也依然能够克服困难,突破各种限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按照自己的喜好,在个人主观意识的引导下,对客观物体加以重塑,通过抽象性的艺术提取,根据艺术本身的具体需求,在充分遵循真实性原则下,采取合理的手法与方式来体现摄影作品的主观艺术性。
摄影艺术实际上精神层面的一种创新性行为,包含丰富的情感元素。其中情感是对客观物体产生的最直接心理感受以及最真实的态度表现,情感和人自身的现实需求、美好愿望、理想具有紧密联系,带有显著的主观色彩。情感始终贯穿在摄影作品创作过程中,它是主观艺术性充分发挥的关键驱动力。在摄影艺术日常实践过程中,在客观物体切实达到摄影师拍摄愿景和理想的情况下,会使其产生极其强烈的创作欲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展开深入探索和创作。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是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整个人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但片刻后内心便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感,紧张的情绪也随之消散。这种心情事实上就是主观艺术性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充分发挥的真实表现。
首先,摄影师应具有敏锐力、洞察力,要从光的色彩、透视、虚实关系以及比较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和拍摄,并且还要具有预测拍摄效果的能力。由于人眼看到的客观实物与摄影机拍出的物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人眼观察的角度是不变的,但镜头却包括常规镜头、广角镜头等。因为视觉角度的不同将直接影响着视觉场景和不同位置物体之间的透视比例,若镜头焦距长,则视觉角度就会小,继而镜头中的透视率也会小于真实的视觉。
其次,人眼所看到的物体全部是立体的,具有较强的纵深感,但镜头却只能从某个固定的角度来观察和拍摄物体,摄影师看到的画面更接近平面。大部分物体重新出现在摄影作品中时,通常失去了原有的立体感,显得过于平淡、普通。因此,如果想要二维空间的摄影作品具有明显的立体感,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时,合理把控个人的主观意识,利用缜密的构图在平面画面中刻意制造错位,以此来凸显作品的立体感。
最后,人眼在观察实际物体时,通常会进行主观上的选择,更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因此所观察的物体仅仅是一小部分,具有显著的主观性。往往这种纪实相片拍出后,画面背景显得较为混乱,作品的核心和主题不够明显,对于这种情况,在挑选拍摄物体时,摄影师应通过拍摄角度仔细观察物体,既要观察个人感兴趣的物体,也要注意中心物体与其他物体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佳拍摄角度,去掉某些不太重要的物体。
摄影艺术作品是一种瞬间艺术,每个作品都是摄影师在瞬间拍摄的,这是由拍摄工具的独特属性所决定的。在摄影师看到拍摄物体时,在什么时间按下快门、在什么样的空间对拍摄目标加以重塑,都取决于摄影师自身对目标的把控能力以及他们的艺术形态创新水平。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摄影师精准且全方位地把控拍摄目标的基本发展规律,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拍摄目标独特之处,进而挑选出既契合自身主观思想,又可以充分表现出拍摄目标自身独特属性的精彩瞬间。
要想让个人的摄影作品原本简单的拍摄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主观艺术性创作,就要求摄影师具备高于他人的高超技巧和表现能力,可以让拍摄镜头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性。拍摄的过程是摄影师对客观现实物体的一种独特艺术实践行为,往往拍摄者自身的主观创作思维会受到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严格意义上的主观拍摄的人并不会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不知所措,他们会在自身的主观意识引导下,积极深入的探索可行性路径,以此来让主观艺术性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得到最大化发挥。
所谓拍摄者的表现技巧指的是其自身的拍摄水平、技术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观念等诸多要素的综合性表现,是摄影师努力战胜外在所有限制条件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把控拍摄画面整体效果的技巧。例如通过控制镜头焦距的远近来调整拍摄画面的空间与视角,利用合适的快门速度生动地表现动态物体。通过光照角度的不同来把控不同物体之间的虚实关系,重点体现拍摄的核心目标,适当掩盖次要目标。此外,还能按照各种暗房技巧来控制拍摄画面,营造多种气氛,以便达到预期拍摄效果。
摄影艺术实践创作过程是一种人在特定目的创新性行为,是原创者长期对自身生活环境的深入观察与真实体会的外在表现。只有充分意识到主观艺术性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才能促使摄影师打破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客观限制条件,发挥个人主观意识,更加深入地感受社会、表现社会,进而逐渐开辟出其他个性化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