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畲族服饰现状与保护传承研究

2020-12-19 17:42王苗苗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畲族服饰文化

王苗苗

三明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和湖南、贵州等七省,聚居地则主要在闽东和浙南。闽西北畲族主要分布在福建三明、南平一带,大多散居或杂居在汉族中间。

一、闽西北畲族服饰的现状

(一)闽西北畲族服饰的文献研究现状

有关福建畲族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文献来看,缺少专门就闽西北畲族服饰文化展开的研究。研究者的目光更多投向了居住比较集中和民族文化特征比较突出的闽东、闽西地区,在这些研究当中偶尔能够看到关于闽西北畲族的描述,有提到分布区域的,有研究宗族社会的,也有研究经济文化,还有阐述其服饰特征的。

(二)闽西北畲族服饰的田野考察现状

本次田野考察地点以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为主。青水畲族乡是三明市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1987年经福建省民政厅、三明市人民政府批准改设,位于永安市东南部的群山中,现有畲族人口5 600多人。因汉化严重,在青水畲族乡平常的生活中已看不到穿着完整畲族服饰的族人,畲乡里做民族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少。

1.民国时期的青水畲族服饰

青水畲寨刺绣服饰馆有一套民国时期的畲族服饰,由上衣长衫和下大摆裙组成。上衣为深蓝色苎麻长衫,低矮立领,连袖,右衽,衣身同质盘扣,衣袖为短袖,天冷时内搭一件长袖,袖口处有花边,衣下摆两侧开衩,衣长至膝盖处。领底有褐色贴边一圈,大襟边依次贴镶一细条与领底同色、一细条红色、一粗条浅褐色贴边,短袖袖口处有一圈精美的宽边刺绣。下裙为黑色,面料比上衣的更为细腻,由16片长条形面料拼缝成一片布,又称石榴裙,中间加缝一大块长方形布片,腰头的两段各接一段红绳,穿时围在身上系上绳索,长方形布片调整到前中位置。裙片的每条接缝都用有色布进行包边,裙下摆依次往上贴镶与大襟边相同的三条贴边,中间长方形的布片三条边有贴边装饰。

2.现代改良的青水畲族服饰

现代改良版的畲族服饰基本是照旧衣样版裁剪制作,装饰性更强,色彩鲜艳夺目,只在细节上稍做调整,如:上衣衣领加高,衣袖做成长袖,衣身更窄更短,比较修身,下裙拼接的裙片更窄,衣身与裙身上装饰用的贴边和刺绣边都与传统式服装不同,花纹更大更宽,绣法采用了更简单的十字绣法。

二、畲族服饰保护与传承困境

(一)学术文献研究不足

目前,闽西北地区畲族服饰研究鲜人问津,学术文献研究不足。其作为福建畲族服饰文化、中国畲族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福建乃至中国畲族服饰文化的全面深入认识和了解,也有助于拓展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二)畲民对畲族传统服饰保护意识薄弱

在田野考察中发现,目前青水乡各畲族村落很难见到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民。“畲民对畲族传统服饰保护意识薄弱,家中的老人过世,就会把老人家穿戴过的畲族服饰一起火化或埋葬,并未意识到应该妥善保管使其一代代传承下去”[1]。现在青水乡只在“三月三”文化旅游节时为了吸引游客,才穿上简化的畲族舞台表演装和自制的改良版畲族服装。对畲族服饰保护意识的薄弱还表现在对现存的传统畲族服饰随意拆解,服饰馆内那套民国时期的畲族服装上衣为短袖,袖口原是各有一圈精美的刺绣被拆了下来,坠上吊坠做成了头饰。

(三)畲族服饰传统制作工艺式微

“畲族传统服饰做工考究,工艺非常繁琐。纯手工制作一件畲族传统服饰需要5天时间,这是完全精通畲族传统手工艺老艺人需花费的工时”[1]。青水乡里曾经举办免费的畲族刺绣培训班,因工艺太过复杂,大家都没能坚持下来。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曾开设畲族服饰讲座,但大家只学会了一条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绣法,其主体纹样蛇萢花稍有变化,在场100多名老师和同学只有一两名可以绣出枝蔓部分,蛇萢花部分则没有人学会。培训后他们普遍认为畲族传统服饰的纹样很精美,但工艺太复杂。

(四)现代改良版畲族服饰地域文化特征模糊

现代改良版畲族服饰虽按照传统服饰的样式进行制作,但在制作过程也做了改动,这些改动多是参照比较盛行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的,导致了改良版的畲族服饰文化特征模糊。如上衣仿浙江丽水畲服,又不完全相似;下裙像江西漳坪式畲服,又与汉服的马面裙高度近似;头饰则更加多样,这些服饰既可以搭罗源式凤冠,也可以搭景宁式凤冠,还可以搭霞浦式凤冠[2],但这种改良全凭喜好。

三、畲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一)加强对闽西北畲族传统服饰的发挖和整理

闽西北畲族服饰做工考究,工艺精湛,包含了较高的民族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畲族服饰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由于之前疏于保护,伴随着畲族老一辈的去世,现存于世的闽西北传统畲族服饰已经很少,应尽快进行全面考查,挖掘和整理这些财富,将其作为物质文化珍品保护起来,帮助闽西北畲族人民认清自己的民族服装,增强他们对传统服装的保护意识。

(二)培养制作畲族传统服饰的专业人员

闽西北畲族服饰的发展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整合。畲乡可以加强与闽西北本地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一方面共建闽西北畲族服饰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田野研究基地,让学术的根须扎在畲乡;另一方面开展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使闽西北畲族服饰后续人才的文化素养和制作技艺得到提升,解决后续人才问题[3]。

(三)对闽西北畲族服饰进行创新性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如何将闽西北畲族传统服饰做到与时俱进的改进令其得以更新和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前提。提炼传统的闽西北畲族服饰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与现代服装设计等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历史和时代气息的文创产品,使传统的闽西北畲族服饰文化更广泛地接触现代人的生活,焕发新的活力。

四、结语

闽西北畲族服饰存在学术文献研究不足、畲民对自身传统服饰保护意识薄弱、畲族服饰传统制作工艺式微以及现代改良版畲族服饰地域文化特征模糊的现实困境,我们可以从加强对闽西北畲族传统服饰的发挖整理和宣传、培养研究和制作畲族传统服饰的专业人员和对闽西北畲族服饰进行创新性探索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畲族服饰文化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