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科学管护对策探讨

2020-12-19 16:15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尤溪县龙门银杏

李 芳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中仙林业站,福建 尤溪 365109)

银杏(GinkgobilobaL .)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1]。为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裸子阔叶树种,在冰川时代之后成为中国独有的树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位于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龙门场的古银杏林是福建省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银杏林群落,现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关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探讨多囿于其风景摄影与旅游观光等方面的报道,而从生态保护角度进行科学管护方面的研究尚处一片空白。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历史遗存珍稀瑰宝的保护工作,本文在深入实地全面勘查的基础上,就古银杏林群落的科学管护与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1 尤溪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概况

1.1 龙门场自然地理条件

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位于福建戴云山脉北段的尤溪县东南部的中仙乡(地处25°52′—26°03′N、118°12′—118°30′E)善邻村龙门场自然村,人口200多人,距尤溪县城57 km,距中仙乡政府10 km,距莆炎高速中仙出口7 km,交通十分便利。

1.1.1 地形地貌 境内为中低山地貌,呈南北走向地势,海拔240~950 m,坡度15°~36°,地貌特征表现为山势较陡,坡度较大,东西两面山夹南北走向中间沟的地形。

1.1.2 气候条件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温和多雨,因海拔差异较大,导致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气温17.1 ℃,年均降水量1500 mm以上,全年无霜期281 d。

1.1.3 土壤条件和岩石状况 境内地貌发源于2.5亿年的上古生界二迭系和石灰系,发育成以石灰岩等沉积岩为主,并有侵入岩浆冷凝成一部分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土壤以红壤为主,海拔850 m以上中山地带分布黄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适宜,土质疏松,理化性状好,肥力中等。

1.1.4 水文条件 水系属剑溪水系,由龙门场流经剑溪村,进入台溪和坂面后注入尤溪(为闽江支流),水质清澈纯洁,水文条件极佳。

1.1.5 植被类型 境内植被资源丰富,分为针叶林区、毛竹林区和农田种植区等3种类区;针叶林区以马尾松为主,植物群落包含有热带和亚热带的科属植物种类较多;毛竹林区也分布有一些少型属和多型属植物;农田种植区内含有古老成分较多,如银杏、红豆杉等。

1.2 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规模

据考证,南宋年间龙门场自然村方圆几百亩内原植有银杏500多株,距今树龄已达800多年[2]。现古银杏林群落仅遗存有353株,其树高大都在18 m以上,平均胸径50 cm,最大胸径达160 cm。其中最大的一株银杏雌株高达20 m,基部周长12 m,胸围11 m,需3人合围,冠幅达700多m2,堪称尤溪县树龄最大(据考证1170年)的古银杏,被记载为银杏王[3]。另有一株基部周长12 m,树冠最大直径达21 m,从其基茎上部萌发出不同年代的粗细不均的5根主干,每根主干上侧枝层层向上延展,形成老、壮、青、少、幼5级枝干相互依偎的簇拥状,恰似一个尊老爱幼、密不可分“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当地俗称“五代同堂杏”。

1.3 龙门场古银杏林历史溯源

关于龙门场古银杏林之源,当地存有诸多传说,而坊间流传最广的是说这片银杏林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及炼银历史有关[2]。龙门场自古就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银矿储量较大[4],古法采矿炼银的遗迹现在龙门场依然四处可见,而有关龙门场开采银矿炼银的记载,散见于明代和民国时期的《尤溪县志》[4],早在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龙门场就已采矿炼银,因龙门场的银矿质地好,朝廷特别喜爱,就命一位大臣到当地组织采矿炼银,据说古时炼银加入以银杏为原料的配方,那时的龙门场还没银杏,这位大臣便在龙门场引种银杏,遍植成林[4]。若从现代的角度看,那位炼银大臣还真不失为一位注重生态保护的有识者。

1.4 龙门场古银杏林的科研药用价值

由于银杏为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存裸子阔叶树种,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被学术界誉为活化石。而龙门场古银杏林是福建省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古银杏林群落,对生物多样性与银杏遗传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药食两用,富含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等[2],叶、根、皮均可入药,有延缓衰老、美容养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2],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食品,目前市场走俏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与药用价值。

1.5 龙门场古银杏林观赏旅游价值

银杏叶呈扇形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4],春夏绿叶葱茏,秋冬时转色成淡黄色或橙黄色,艳丽夺目,加上果实累累、黄叶飘飘[3],是典型的优质落叶季相树种。由于龙门场自然村民风纯朴,四周植被茂密,生态景观优越,加上古银杏群落遍植山村,村在杏林中,房在杏树下,如诗如画,宛如世外桃源。十多年前随着旅客摄影,拍客“点火”网络“炒热”[4]的互联网助推,而声名远扬,引来了众多热衷于摄影游[4]、乡村游、自驾游游客的垂青,2008年被福建省摄影家协会辟为摄影创作基地后,尤溪县将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纳入“千年古县”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重点景区建设项目之一[5],由县旅游局、中仙乡联合把这个景区作为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包装[4],提出建设以家文化为主题的风景摄影游、亲子游、文化游规划,专门成立了尤溪县古银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景点、景区游步道主线路和配套设施进行建设[5]。2015年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19年龙门场古银杏林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每年游客量已达4万多人且呈逐年增长趋势,随着生态游和特色乡村游的日益时兴,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生态观赏旅游价值未来可期。

2 尤溪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现状与存在隐忧

2.1 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现状

据实地现场勘查,由于古银杏遍植山村,村在杏林中,房在杏树下,目前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基本处于田宅树相间、人畜杏共生、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自然原生状态。

2.2 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存在隐忧

2.2.1 生境碎片化现象严重 随着自然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为满足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因早年砍树开荒造田、盖房、修路等建设破坏,据村里长者回忆,仅解放以来先后被砍掉200多株,现遗存下的古银杏,多散立于村中的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导致原有的古银杏林群落生境被人为的碎片化。

2.2.2 树势衰弱趋势渐显 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6],龙门场古银杏林大部分植于南宋时代,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其树龄早已届自然成熟的时期,生长放缓,粗大的主干上树皮开裂、小洞遍布,树冠上枯枝横生,不少树体出现顶梢枯萎现象,整个群落朝着衰弱的趋势发展日渐显现。

2.2.3 牲畜禽侵扰现象突出 由于古银杏林群落分散于村里的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发现不少古银杏基干部长期遭受村民饲养的猪、牛、羊等牲畜拱啃蹭擦和鸡、鸭、鹅等畜禽的啄噬,致使其基部许多树根和树皮损伤,导致部分木质部外露而影响其正常水分和养分输导。

2.2.4 抗病虫和风雷害能力下降 由于古银杏林群落树龄严重老化,抗病虫害和风雷害能力逐渐减弱,加上古银杏树一般树型高大,树冠上发生病虫害侵染难以及时发现和施以有效防治;当遇有强台风过境时,大量树冠上部老枝桠易遭风折损坏;当遇强对流雷暴天气时,古银杏树遭雷击现象也偶有发生,给古银杏林群落的生态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2.2.5 人为活动干扰加剧 一方面由于许多古银杏位于村民房前屋后,村民为了宅屋安全,人为斩断危及房屋的许多侧枝;另一方面由于村民的生活垃圾弃堆树下和污水导致古银杏树的生长土壤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加上村民的日常起居和大量旅客纷踊而至的踩踏造成古银杏树下土壤板结,给古银杏林群落的根系生长带来严重的潜在危机。

2.2.6 专业化科学管护不够完善 龙门场古银杏林虽历尽800多年的沧桑巨变却以其特有的顽强生命力,至今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但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古银杏林群落安全的不良因素增加,如何加强病虫害和风雷害预防、复壮养护以延缓其衰老速度、逐株调查建档一树一案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专业化科学管护措施还不完善。

3 加强尤溪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科学管护对策

3.1 编制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科学管护规划

对古银杏林群落的全面深入调查,是实施对其科学管护的基础。组织专业人员对整个古银杏林群落的自然生境、资源数量、生存现状进行全面调查,详细了解掌握每一株古银杏的生长情况及其生存环境[6],采取一树一案精准建档,编制包括反映其历史、周围生境、生长现状、养护管理技术措施[7]以及有关古树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科学管护规划,并汇总形成群落资源管护数据库,实现专业化和数字化管理。

3.2 建立健全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管护机构

由县乡名木古树主管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古银杏林群落的专门管护组织机构(或专业队),做到上有人抓、下有人管,真正形成管护组织机构(或专业队)与当地村民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加强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有效保护提供组织保证。

3.3 加大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复壮养护,是各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7]的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古银杏林群落的管护的前提。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8]加大对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全社会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事业,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对古银杏树管护认养或认捐的方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既可弥补保护管理资金不足,又可提高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7]。

3.4 强化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日常管护

3.4.1 加强病虫害预防管护 重点做好病害(真菌、细菌)和叶部害虫(防治蚜、螨、柏毒蛾、潜叶蛾、槐尺蠖等)、枝干钻蛀性害虫(叶柄小蛾、木蠹蛾、小蠹甲、双条杉天牛、白蚂蚁等)的预防。由于古银杏林树形高大,最好配备植保无人机,按照防早、防小、防了的原则,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季节,定期检查提前预防,若发现有病虫危害,应对症下药及时进行防治。

3.4.2 加强抗风雷害预防管护 由于古银杏林历史悠久,生长时间长,树形高大,枝繁叶茂,为预防其遭受风雷为害,对主干有中空、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倾斜不稳、大枝开展下垂的古银杏树应采用金属、木桩、钢筋混凝土材料做成的支架加以支撑保护,以减少遭到风折破坏;对生长在地势高、空旷处以及高大突出的古银杏树,安装避雷装置,以减少遭雷击的伤害,如有遭雷击,应及时将伤口刮平,涂抹保护剂防护。

3.4.3 加强日常复壮养护 复壮养护是名木古树保护与延缓衰老的有效措施。根据古银杏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板结程度,因地制宜、因树制宜,采取不同养护措施,如灌水、松土、施肥。春季、夏季灌水防旱,秋季、冬季浇水防冻,灌水后应松土,既保墒,又增加土壤透气性;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的办法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9]。

3.4.4 预防牲畜禽和人为活动侵扰 一方面要提高当地村民和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另一方面,根据每株古银杏树所处的位置,在其基部分别选用不同的围护方式和措施,以避免古银杏群落遭受牲畜禽和人为活动的侵害。

3.5 加强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科学研究

古树名木是研究古自然史的重要资料,尤其对研究树木的生理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对当地树种规划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0]。由于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历史悠久,面积和规模居全省之最,且保存完整,虽历经800多年的风霜,仍展现出顽强生命力[11],因此加强对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为科学管护古树名木提供技术支持。

4 小结

尤溪县中仙乡龙门场的古银杏林是福建省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银杏林群落。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一历史遗留的生态瑰宝的保护工作,加强对古银杏林群落的科学管护是关键。根据龙门场的古银杏林群落的现状与存在隐忧,提出从编制科学管护规划、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加大保护的资金投入、强化日常管护、加强科学研究等5个方面的对策,为今后加强龙门场古银杏林群落的科学管护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尤溪县龙门银杏
尤溪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银杏
龙门石篆联
龙门里的白居易
腊月里的银杏果
“行贿妙计创新招,撒钱扔地独离去”
龙门这边(71)
尤溪县召开全民参保登记工作会议
银杏
龙门有个“程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