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希宁,陈良超,杨剑锋,廖静雯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随着企业生产对危险化学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涉及到此类化学品的存贮和运输问题也逐渐得到生态环境部门与应急救援部门重视。此类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方面相较与普通物品来讲,都存在较大的运输风险。因此,经济发展伴随着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需求的激增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需求,然而也对道路的运输管理状况提出了新的问题。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增长如果不能配合严格而有效的道路运输管理,就会在运输的各环节——装卸、在途、临时贮存、处置等方面引起严重的隐患。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若运输危险化学品也会涉及到毒气泄漏、火灾爆炸等运输安全情况。从人民群众的安全层面来讲,次生危害一旦发生,会完全悖离人民群众所期望的健康无污染的生存空间这一愿望。因此,要下大力气承担起防止危害发生的情况。虽然尚无法完全预防交通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但可根据应急救援的经验及推演,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事态的急剧恶化,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护发生事故场所的环境。
危险化学品在交通事故中所造成的损失,引起的污染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维护道路的运输安全,就无法保障当地的企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情况加以研究,充分发掘应急救援的优化路径,这对道路运输应急救援的体系构建具有理论意义。此外,政府对应急救援的规划和运用还不够完善,在涉及管理、科学、政策、体系等综合性应急救援时,缺乏第一时间选择最佳路径的方法。在不可避免的发生交通事故时,如何以及采取何种紧急的救援方式,减少交通造成的拥堵,减少财产的损失,具有实践价值。
目前道路应急救援主要通过集中—下沉式分级管理系统对交通事故进行定级,再统一判断事故的等级,进行体系内的救援。应急管理体制是基于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制定的统筹规划、相互联动政策下,形成的以救援为目的的管理方式。相关应急指挥中心综合设备与仪器的数据,运用专家参与,对救援进行调度。林金玉等[1]提出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救援应建立在全国性救援网络的基础上,选择相对较近的应急中心调拨救援;姚智宏等[2]阐释了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如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心的选址中;赵江平等[3]提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售卖环节都离不开政府引导及其他机构、组织的协助;张蒙[4]论证了运用三维可视化分析构建危险化学品运输路径的效果。何雪涛等[5]说明了保障危险化学品的道路运输的安全,就是保证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席永鹏[6]阐释了知识递进型空间数据分析力可以解决应急管理人员对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的判断速度问题;周海牛[7]阐释了信息化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管理是由现代化通信设施所组成;杨丽凤[8]说明了如何运用GIS的分析决策,解决加权路的最短路径。本文从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和救援背景入手,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理论发展,进一步解释了危险化学品道的路运输应急救援系统构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得出优化的应急救援路径,以期为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全链条管理提供参考。
1987年7月,我国颁布和实施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这是危险品在公路运输中的明确区分。2005年实施的国家新标准,又将危险品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即放射性、有毒、易爆等性质的物质,在运输中发送交通事故时,易产生危险,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危险化学品即其中的化学物质。因此,危险化学品属于道路运输的危险货物。
危险化学品的内涵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危害性。此类化学品一旦发生危险,可能在特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对周边群众和环境的危害。在运输中与其他物品相撞、震动或泄漏等都会催化化学物质的变化。二是危险性。这是由危险化学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本质在运输前也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等特点,因此具有不稳定性,极易引发次生灾害。三是防护性。对运输车辆、包装、运输装卸程序等过程要严格管理,做到特殊的防护,保证禁用明火。
1.2.1 车辆及设备的要求
首先,对生产企业自备的运输车辆,性能上要完全符合国家颁布的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法要求,例如对车辆外观、轴距等有拉运危险化学品的要求。再次,要建立一支车辆队伍,最低不能低于五辆车(含五辆),同时应满足车辆上对通讯设施的规定,荷载质量符合标准,专车专用,使用专有停车场地或区域,在车身上设置显著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专用标志;最后,长期备有运输危险品对应的环境、安全、消防相关的设备。
1.2.2 从业人员要求
遵守国家和企业制定的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严格按照运输岗位职责工作,遵从岗位责任的需要,严守安全生产和运输的程序。直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取得普通驾驶证件的基础上,还应掌握当地危险品运输政策与法规,服从管理部门的核查,具有市级以上颁发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
1.3.1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特点
要注意液体化学品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流动性强的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的情况更易发生,此类物质发生泄漏,遇到强风较易造成火灾隐患,并且起火的时间短,火势很难控制,在人口较多的地区附近发生事故时,泄漏还会对周边生活空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范围的扩大使救援人员很难及时到现场控制火情,增加了救援难度。
1.3.2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交通事故时首要因素。运输中专用车辆发生碰撞,撞击产生的力量或震荡运输专用罐,产生泄漏,散落危险化学品到外界。道路质量也是主要原因。车辆行驶中,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产生颠簸,会加速产生静电,此静电的火花储备到足够能量,会激活危险化学品的点火燃点,引发爆炸。此外,运输途中,外部环境也会对专用运输罐形成影响,风力、湿度等使罐内化学品产生反应,释放出有害物质造成了环境污染。
2.1.1 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
应急救援机构的组织构架为,指挥部门、通信部门、交通管制部门、医疗协助部门、专业救援部门、危险化学品检测机构等单位。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着救援网络在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救援的相应速度和救援效果[9]。因此,组织公交中各部门在遇到道路应急救援工作场合,需要集体协作,互相配合,有序调度,开展救援,从而形成紧密的应急救援网络。在协同合作时,要通过指挥部门使用资料中心的数据,分析危险品的事故道路救援途径,选择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骤,发挥技术支持的作用。对危险化学品及时提取相关信息,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2.1.2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是指在遇到急发公共性事件时,运用事先做出的预案方法,参与事故的紧急处理。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由政府相关救援部门负责并分类。在重大事故中,一个优良的应急预案作为救援指导,会对接警响应和事故的妥善处理带来重大便利。因此,救援预案的编制十分重要。它是事故处理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指导意见,综合的预案可以提高救援行动的速度,尽早确定化学品的危害程度,并根据事故发生的地点,分解整体预案,将现场的处置细分为几种类型,分别为单项应急救援方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以及现场预案。各类预案由于响应层级不同,在事故发生时,进行预警和救援调配的部门也不相同。
危险化学品道路救援体系,从事故发生启动救援,到控制住事故事态,具有预判性。需要依据救援部门的统一管理,从设定最优救援方案开始,迅速判断事故发生地点的情况,并联络交通部门联合决策。派出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结合通信、医疗队伍开展救援。救援人员通过应急通道进入事故现场,协调专家指挥决策,对救援提供专业的救援技术建议。同时,设置各事故的级别,按照级别进行救援。调配应急救援人员的物资、设备和人员,解决指挥部门与现场救援人员的沟通。最后按程序控制事态发展。事故发生时,展开救援的信息是快速流通的,一旦确认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的发生,信息就会按照程序逐级逐环节进行相应传递。
处理危险化学品的善后,首先要解决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要对周边空气进行稀释和净化,可运用方式为物理隔离、中和处理和清洁等。还要注意救援人员和事故当事人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中的被污染情况处理。加强救援队员本身的清洁。此外,要在维护好秩序的基础上对现场的破坏情况进行评估,制定计划有序恢复路面。最后,撤销现场使用过的救援装置,做好事故的原因调查,协调保险的理赔程序。
人才方面,缺乏专业的救援人员。参加救援和日常事故处理的人员较少,并且缺乏相关的培训,无法保持遇到紧急重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时的高效运转。如重庆市的公路交通应急体系,由于缺乏专业人才,难以保证日常的道路抢险运行;物资方面,缺乏设备存贮的运行体系。在参与抢险救援时,往往缺少大型专业救援机械设施,储备也有所不足,没有形成层级式的器械管理方式;管理方面,各救援参与部门缺乏同一的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系统的搭建进展缓慢,资源的不统一在遇到紧急救援时无法达到迅速有效的共享信息,易导致延误救援,产生安全隐患。例如京珠高速河南信阳段2011年“7.22”事故,事故大型卧铺客车不是危险货物专用车辆,不具备运输危险货物资格,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违法运输了15箱共300公斤的易燃危险化学品偶氮二异庚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暴露出管理上的不足;运力方面,无法满足救援行动市场化运行的需求,供给力量偏弱,难易维持各地区面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应急救援。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此评价方法运用模糊数学作为基础构建,对边界不清晰的或定量不易的因素进行定量,从而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是将某分析对象的评价集合因素集进行确认,再确认下来因素权重和度向量,最后得到模糊评判矩阵,再与权向量一起,进行模糊运算,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结果。例如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路径优化时,可采取模糊综合评判的方式。然而,其隶属函数权重具有主观性,因此,指标权重难以确定,用专家打分来确定权重时人为因素又过重。
4.1.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即AHP,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它强调对待决策问题进行分层,例如分解成为方案、目标等几个层级,再用此层级对标人的主观判断,从而得到客观的量化结果。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概念判断,显然,问题的解决要靠分层级和关联层级之间的各要素组合形成的多角度结构模型。例如使用这一方法对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路径确定权重,弱化主观因素。但层次分析法在应用时要求指标的层次结构系统中的指标相互独立,否则不能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1.3 综合评价法
此方法将以上的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混合算法显示出这两种算法的优点,即先将评价对象分出层级,再对层级确定指标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综合评价法的不适用性在于,函数权重的主观性决定了此方法的主观因素过大,有时会导致指标权重的不确定性。在危险化学品的应急救援路径评价中使用综合评价法,是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评价,同时,也是路径优化二级模型建立的基础。此方法以专家打分求出各因素的权重,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最佳路径,使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本文针对危险品应急救援的特性,从实际需要出发,深入研究决策理论和方法,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采用AHP法确定因素指标权值,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建立评价决策矩阵,实现对应急救援路径的评价。假设危险品应急救援共有4条路径,通过层次—模糊分析法进行评价。应急救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救援路径的好坏主要表现在救援成本、救援风险、救援后果等各个方面。根据各个方面各个指标的组成情况,并遵循确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危险品应急救援多目标路径优化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道路运输事故发生的频率,影响着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的进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的分析与路径的优化是目前急需提上日程的研究任务。要充分考虑到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风险,加强事故现场的救援能力,根据分析出来的最短路径数学模型,来构建优化救援路径的社会网格。从而起到提升道路救援社会化程度,挤出更多宝贵的救援时间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交通事故、环境等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现状,得出问题,并使用综合性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模拟分析,得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应急救援的优化路径。随着危险化学品救援体系的完善、政府道路应急能力提升、人民群众防患意识的增强,今后的救援路径应朝向协调化与统一化发展。将救援前的预案编制、开展救援行动、善后处理和净化等救援全流程纳入到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应急救援路径中来,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的救援路径。本文探讨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多目标路径优化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政府改善救援路径的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