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珊
(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夏银川 750021)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世界公认的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银川市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近年来,葡萄酒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机构、政策、规划、人才、监管等发展体系,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近五年来,李欣、王春梅、曹柠等曾对宁夏葡萄酒产发展进行SWOT分析[1-3],但针对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的SWOT分析未见报道。本文立足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法,对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势-机遇策略(SO)、劣势-机遇策略(WO)、优势-威胁策略(ST)、劣势-威胁策略(WT),对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制定具有参考意义,对银川市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1.1.1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 7°4 3'~3 9°2 3',东经105°45'~106°47',处于葡萄种植南北纬30~40°的“黄金地带”[3]。并且,贺兰山东麓的气候条件非常优越,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200 mm左右。有便利的引黄灌溉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能保障葡萄生长的灌溉用水[1]。而8—9月份葡萄成熟期间降雨量少,不仅有利于葡萄品质的提高,也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再加上独特的土壤条件,灰钙土、风沙土和灌淤土,使这里的葡萄病虫害少,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品质优良,能够酿造高档葡萄酒。
1.1.2 产区获得高度认可
近年来,产区葡萄酒屡次在布鲁塞尔、品醇客、柏林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大奖,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国内外已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知名度,获得国内外葡萄酒界高度认可。2013年,宁夏被评为全球“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目的地,理由是“在宁夏可以酿造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说:“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时也指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优良,宁夏葡萄酒很有市场潜力,综合开发酿酒葡萄产业,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5]。2020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位列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10位。且2018年和2019年银川市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大大提升贺兰山东麓产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葡萄酒已成为宁夏耀眼的“紫色名片”。
1.1.3 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前景看好
宁夏贺兰山东麓现有酿酒葡萄种植基地3.07万 hm2,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银川市作为贺兰山东麓产区核心区,现有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47万 hm2,占宁夏48%;建成酒庄(企业)58个,占宁夏63%,其中列级酒庄33个,占宁夏70%;年产葡萄酒4.5万 t。目前,银川市不仅有法国保乐力加、酩悦轩尼诗,中国张裕、长城等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投资建设的酒庄,更有贺兰晴雪、志辉源石、银色高地、迦南美地、贺金樽、立兰、利思、留世等一批本土精品酒庄,主要形成西夏镇北堡、贺兰金山、永宁玉泉营、永宁闽宁镇4个酒庄集群,葡萄酒产业及葡萄酒+旅游等复合业态发展前景看好。
1.2.1 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
葡萄酒产业投入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葡萄园基地从建园到结果需要3年时间,且一瓶葡萄酒从酿造到销售至少需要18个月。由于贺兰山东麓土壤的特殊性,葡萄园开垦的费用较高,每667 m2葡萄园的建设费用为1~1.2万元,个别达到2万元。并且与国外及国内东部产区相比较,贺兰山东麓产区冬季需要埋土防寒,春季展藤出土,这一环节需要大量人工,大大增加葡萄园管理成本。加上产区目前机械化水平较低,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缺少种植、酿造、检测及灌装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机构,导致产业发展成本高,企业后期资金筹措难度大,这在小酒庄上表现更加明显,酒庄虽小,仍然要购齐从酿造到灌装的所有设备,使用率却不高,从而增加小酒庄的生产成本,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2 产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虽然2011年以来,银川市政府在葡萄酒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配套水、电、路、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但还不够完善,在人饮工程、天然气、通讯、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更是薄弱,目前产区内多数酒庄无法使用天然气,冬季只能用电取暖,西夏区贺兰亭、兰贝、蓝赛等部分酒庄无法使用互联网,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防洪设施方面,受近几年几次洪水侵害,许多原有设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完善,同时需要统筹规划实施一批防洪设施,确保110国道西侧酒庄不受到洪水侵害。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葡萄基地增加,葡萄园灌溉用水指标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个别酒庄采用地下水灌溉,既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产区持续健康发展。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的125例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经我院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钩虫性十二指肠炎综合征;②临床病历资料保存完整且可查阅。排除标准:①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影响嗜酸性粒细胞因素的相关疾病;②临床资料缺失或描述等病历资料不完整、不明确者。
1.2.3 产业链延伸不够
葡萄酒产业发展涉及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制造业、旅游服务等一、二、三产业,但目前银川市葡萄酒产业仍处在以种植和酿造为主的水平上,产区没有酒瓶、木塞、橡木桶等相关包材和设备的生产企业,目前酒庄多从山东采购酒瓶、木塞等包材,橡木桶、发酵罐等酿造设备多依赖进口;也没有较好的酒标设计印刷企业,一些酒庄不得不从深圳等城市寻找酒标设计印刷公司;并且没有对葡萄皮渣加工利用的企业,产业发展链条较短,三产融合度不够[6]。葡萄酒旅游等复合业态虽然正在逐步兴起,仍需下大力气推进。
1.3.1 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葡萄酒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历史中一个具有特殊魅力的产业。近几年,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是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据统计,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4.5瓶,法国为57瓶,美国为16瓶,而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仅为1.7瓶[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的保健功能不断被研究和发现,伴随葡萄酒文化和知识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并喜欢上葡萄酒。中国只要人均消费提高一瓶,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而且,未来几年,80后、90后一代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些人追求健康时尚,对葡萄酒的喜爱将会远远超过白酒,中国酒类市场消费习惯将会被改变。因此,中国葡萄酒未来的消费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1.3.2 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
银川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成立了市级产业主管部门“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全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和服务工作,并且将葡萄酒产业列入全市“十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谋划发展,同时先后制定《银川市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产业实施意见》《银川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建设项目核准实施办法》《银川市加快推进葡萄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从产业规划、项目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全力推进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1.3.3 葡萄酒旅游正在兴起
1.4.1 进口葡萄酒的冲击
我国是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产国重要的出口市场。2010年以来,我国与多个葡萄酒生产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智利、澳大利亚等葡萄酒出口我国已实现零关税,大量的进口葡萄酒抢占了国内市场份额。并且,法国、西班牙、智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均把葡萄酒作为农产品,给予多种葡萄种植补贴和葡萄酒出口补贴政策,而我国将葡萄酒生产界定为工业产品,过高的税率导致国产葡萄酒在面对进口葡萄酒时,毫无价格优势,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葡萄酒产业造成极大冲击。
1.4.2 中低档葡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进口葡萄酒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多以高端葡萄酒为主,但实现零关税后,国外有大批的中低档酒进军中国市场,使得中低档葡萄酒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9]。并且,相对于胶东半岛、河北昌黎、甘肃河西走廊等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属于比较年轻的产区。虽然近几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发展迅速,也获得了国内外葡萄酒界的高度认可,但是在广大消费者之中,对于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要抢占中低档葡萄酒市场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4.3 葡萄易受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首先是葡萄的种植,而宁夏的种植业非常容易受低温霜冻、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尤其霜冻是葡萄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0]。例如2012年爆发的霜霉病、2018年突降冰雹和因强降雨导致的山洪直接造成银川产区酿酒葡萄大面积减产,给葡萄酒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而2020年4月份的连续晚霜冻更是十年未遇的冻害,产区内各葡萄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据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的统计,银川葡萄受灾面积达5300 hm2。因此,如何防范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也是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
根据SWOT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将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交叉对比分析,本着充分发挥自身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发展机遇的原则,提出以下发展策略[11]。
在政府层面,要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把握住当前机会,积极稳步地推进葡萄酒产业发展。一是统筹规划,针对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的不同情况,分类指导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定位。二是完善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国内外企业来银川投资葡萄酒庄、葡萄酒旅游和产业配套项目。三是推进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路线开发,将酒庄与周边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升银川市葡萄酒旅游影响力。四是加大产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传递产区声音,讲好产区故事,做响做强产区品牌,培育产区内的龙头品牌和一批精品酒庄品牌。对企业而言,要抓住葡萄酒产品和葡萄酒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明确酒庄功能定位,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并积极创新营销方式,抢占葡萄酒市场。
针对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目前存在的劣势,为抓住机遇,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策略建议。一是通过标准化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建立种植、酿造、灌装、检测等社会化服务机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统筹规划,实施一批通信、互联网、天然气、防洪设施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产区内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三是通过规划建设葡萄酒产业配套服务基地,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酒瓶、酒帽、木塞、橡木桶及酿造设备等生产企业和葡萄酒皮渣深加工企业入驻,形成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12]。
ST策略制定的原则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当前挑战。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的高品质在国际国内葡萄酒界已经获得了高度认可,因此,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和中低档葡萄酒的市场竞争,酒庄要对自己的产品明确定位,加强市场营销,占领国内中高档葡萄酒市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酿酒葡萄品质,只有从原料抓起,才能保障葡萄酒的高品质。另一方面,加强种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可以更好地抵御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面对自身劣势和外部挑战,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内动力,才有能力面对外部挑战。一是要加大对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扩宽投融资渠道,可以通过设立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基金,充分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撬动社会金融资本助力产业发展,同时利用农业投融资平台对葡萄酒产业进行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对葡萄酒产业的扶持政策,建议国家参照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做法,将我国葡萄酒由工业产品列入农产品范畴,减免葡萄酒相关(增值税、消费税)税率,提升国产葡萄酒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升产业核心科技竞争力。依托科研院校开展新优品种引进培育、机械设备改进研发和种植、酿造技术提升等科研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技术力量。
葡萄酒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银川市葡萄酒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后要坚持发挥地域、政策等优势,处理好产业规模与发展速度的关系,扬长补短,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围绕“高端化引领、规模化种植、系列化生产、标准化酿造、品牌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在产业基础设施配套、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及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葡萄种植、酿造加工、文化旅游三产有机融合发展,同步提升品质品牌、市场份额、综合效益,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将银川市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葡萄酒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