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职业大学 朱 建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功能上,思政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人格,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端正立场、正确判断和处理事物。但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在工作中明确了思政教育的作用,却由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固化,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高职思政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探索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长时间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主要是因为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思政教育则是保证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关键一环。如果思政教育作用不明显,导致学生思想、观念、立场等方面不正确,则学生专业水平再高,也很难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即为思想政治在高职教育中的根本作用。
围绕思政教育的根本作用,结合新发展理念,可知高职思政教育具有4 项功能作用,分别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三观”、党政理念学习和提升精神素养,下文将对各项功能进行分析。
1.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事实上,我国大多数学生本身还是比较爱国的,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并不深刻,因此在面对一些特殊事件时,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冷漠,同时这种相对偏弱的情怀代表了学生的爱国之心不够坚定。这时,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外部信息影响,导致其思想与行为出现偏差,并愈演愈烈,这是我们不乐于看见的。例如,现在网络中就存在很多本身是中国人,却认为中国“不好”,更向往其他国家的言论,这类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普遍较大,可见缺乏爱国情怀对社会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因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紧抓爱国奉献主调,强化思政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大限度地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爱国之心,进而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影响人的判断、立场、规划决策的因素,即如果人的“三观”不正确,则其在处理事物时容易站在错误立场上进行判断、规划结果,而错误的立场必然产生错误的判断、决策结果,这时人与周边环境就会背道而驰,难以融入社会。假设某人在价值观上存在误差,认为“钱”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这时他为了钱就必然会放弃很多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他放弃这些东西也必然会被周围人诟病,甚至指责。这时不但周围的人不理解此人的行为,此人也不会理解周围人的行为,可见双方无法相容,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价值观错误。但通过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因为表面信息的误导而出现观念上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党政理念代表了我国的政治立场,是信仰与理想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方面的体现。任何社会的行为都要紧跟党政理念,不能有损于党的利益。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信仰与理想培育,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因而在思政教育当中,要紧抓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理念,体会党的作用,逐渐形成政治认同感。
4.促进学生提升精神素养
精神素养与人的思维有关,精神素养越好,则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越丰富,思想维度也会越多,代表人能更全面地理解事物。例如,当人具备勇于批判的精神时,就会容易从批判的角度去审视事物,针对其中值得批判的部分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人认识到事物的负面效果,从而避免在工作中犯类似的错误。而思政教育正是精神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思政教育通过对精神和文化的宣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注重对我国特色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根据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讲话中可知,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方向与先导因素,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因此,现代高职思政教育也应围绕新发展理念开展相应的变革。但事实上部分高职思政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点,高校思政教育的做法与新发展理念之间还存在较大的距离,显现出不少问题。
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时代,各行各业必须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自己的发展理念。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上的发展理念严重落后于时代,依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堪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政教育形式滞后、教育内容脱节。
1.思政教育形式滞后
在当前国内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多数高职院校依旧延续传统的教学形式,即思政教育只在线下课堂开展,在课堂以外则很少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一现象导致教育形式不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难适应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现代高职学生的需求,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同时采用传统形式进行教育的行为,与新发展理念中的技术创新相悖,说明高职思政教育存在发展方向上的偏差。
德瑞那和列瓦诺以及德拉木尔,三者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灵魂被金钱所腐蚀,可谓是利欲熏心,在贵族和教会二者的黑暗统治下,大众群体日渐冷漠起来,没有亲情和人情可言,均以赚钱为生活目的,这些要素均在作品中被展现出来。司汤达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与现实世界相似,作者本人也都经历过这些种种事件,大众将钱财视为核心,逐渐失去了梦想和灵魂,被金钱蒙蔽双眼,作者的诉求就是推翻黑暗统治,还给人民一片湛蓝的天空。
2.思政教育内容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然而社会的道德发展状况却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思政教育中枯燥空洞的纯理论“说教”既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经济下的真实情况,也不能有效地说服学生。然而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依然限于简单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和学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表现也是思政教育方向偏差问题的体现。
在新发展理念下,针对传统思政教育中思政实际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认为这一问题的成因在于院校内的思政教育力量、资源未能整合,没有形成协同关系,因此思政教育作用难以发挥。这一问题在很多案例中都得到了验证,说明问题确实存在,具体表现见下文。
1.思政教育未与其他学科融合
现代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没有太多联系,说明各学科之间存在隔阂,协同性不足。在这一条件下,思政教育在独立教育过程中显得有些浮于表面,学生通常会通过其他学科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思政内容,即根据教师、课本所传达的内容进行记忆与思考活动。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并不相同,单纯通过教师与课本的文字内容,并不能直挂体现思政教育的作用,学生学习体验浅薄,思政教育质量无法保障。
2.思政教学元素开发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也意识到了协同性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响应新发展理念,尝试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但是很快这些院校就发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难以深入,只能通过一些表面信息传达思政教育内容,这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同时在部分课程中,院校也不知道如何将学科与思政教育融合。以上种种表现的成因,在于院校没有对其他学科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地开发,只能在已知范畴内进行改进。
根据前文中所提到的存在问题可知,加快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改革很有必要,主要可从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方面下功夫。
1.思政教育形式与先进技术的融合
首先,传统思政教育形式虽然存在缺陷,但不代表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上,传统思政教育形式的长期存在就显现出其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创新中要合理传承传统教育形式的框架。其次,积极开发思政教育新形式,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注重新技术、新媒体的学习培训,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采用先进技术构建新的教育形式,并积极推动新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形式的结合,由此既可体现新发展理念,又可有效保证思政教育质量的有序提升。以新媒体技术为例,借助该项技术构建线上教育模式,设立多元化教育平台,这样就可以将思政教育拓展到网络空间。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元化途径学习思政内容,通过多元方式理解思政内容,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体现了思政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另外,新媒体技术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兴趣,采用内部多媒体功能,结合学生兴趣取向进行教育,这样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更好地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2.紧抓时代特征,创新教育内容
依据新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的原则,现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时代特征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情况,在传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对内容进行创新,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多地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形成多元化教育内容体系。一方面注重思政教育的过程体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在新发展理念下,不能再把思政教育视为一个孤立的学科,应当在保障思政教育相对独立的基础上,注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素的协同,构建大思政协同教育模式。高职思政教育要想更好地发挥效力,最重要的是要对思政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整体协同效能。思政教育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门(企业)的协同。在思政教育中,涉及的高职院校的部门很多,如学校党委、宣传部、心理咨询、学生管理、思政理论课教学等多个部门。但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这些部门之间并没有能够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力量协同。另外,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在于高职教育中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要和(实习)企业打交道,学校的思政教育要想落到实处,需要注重学校与(实习)企业之间的力量协同。因此,加强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考核和资源共享等机制的创新研究,注重发挥思政教育的机构汇聚效应成为了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效果的重中之重。二是思政教育人员(队伍)的协同。高职思政教育人员是一只数量庞大的队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是指从事思政教育管理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教职员工。但在新发展理念中,学校的每一位员工都是思政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协同教育理念,加强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和协调好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思政教育功能,注重教育队伍的力量整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三是思政教育内容的整合协同。思政教育的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包含多门课程,在传统教学系统中,各门课程各尽其责,但不同课程间存在一定的教学内容重复和交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顶层设计,强化不同课程间的沟通与整合,注重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化协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整体育人效应。
2.思政跨学科教育内容创新
思政跨学科教育内容创新就是对其他学科的思政元素进行开发。结合现代思政教育理论可知,思政教学实际上是可以与任何学科相融合的,加强对其他学科思政元素的开发能够让思政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教育作用也会逐渐提升。教育作用的提升代表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愈发深入。
以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提出思政主题,再围绕主题提出引导性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对英语与思政内容同时进行思考,实现思政与英语的融合。如某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尝试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行翻译,并进行英文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同时对英语与思政内容进行思考。但除了这种元素体现外,教师还应该开发出其他的英语思政元素,且对其他学科的思政元素进行分析,如英语思政元素还可以包括其他国家评论我国的文章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其民族自豪感、政治认同感等都会逐渐提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他学科也具有思政元素,如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党”的生日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去理解“党”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学习。
思政教育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高职学生的接受程度。要想更好地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效果,必须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重视对当前高职学生需求的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守正创新,整合思政教育的各方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