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12-19 02:3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养殖业种养粪污

姚 剑

(平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平凉744000)

我国是养殖业大国,畜禽粪污随意排放、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环境污染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畜禽粪污通过集中收集处置、资源化利用后变废为宝,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最低,有力促进了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1]。以粪污无害化处理、全量化还田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理、以用促治、利用优先,促进畜禽粪污低成本还田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探索循环绿色发展之路将是养殖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利用现状

通过建立沼气池,收集微生物发酵、净化和反应产生的大量沼气,再通过沼气发电来实现资源化利用;有些企业对畜禽粪污做微生物高温发酵处理,通过加入药剂配制能改善农作物品质和改良土壤吸附特性作用的定向有机肥料,但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大多数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以致大量的畜禽粪污被闲置遗弃,没有被最大化利用[2];部分养殖场为满足畜禽养殖的饲料需求,经消毒、干燥及热喷法后直接饲喂,实现了粪污饲料化利用,节省了粮食资源[3]。

2 存在的问题

2.1 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低

虽然部分养殖场按照环保要求配套了污染治理设备,但是由于环保治理设施后期的运行维保成本较高,出现了停用、弃用现象。“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的环保理念还未融入规模养殖场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违法排污,造成可利用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农业农村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2 粪污利用商品化程度低

目前畜禽粪污大多进行堆腐发酵,然后做成有机肥料,属于粗放使用[4],还有部分通过建立沼气池、外置发酵床、生物质燃料利用、粪水肥料利用等方式处理畜禽粪污[5],尚未形成“养殖—粪污利用—有机肥生产、沼液还田、植物生产”种养高效结合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和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3 养殖业与种植业脱节

近年来,养殖业由传统散养迅速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逐渐出现了种养主体分离问题,加之土地资源配套不足,养殖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殖,使得种养循环通道受阻。此外,资源化利用设施不完善、不充分、生态化路线不畅等因素导致粪污就近消纳能力低,资源实现不了循环利用[6]。

2.4 技术体系薄弱、监管难到位

畜禽养殖粪污的污染监测和治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缺乏成套成熟的配套技术。畜禽养殖场(户)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加之监管人员有限、行政监管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监管全覆盖,难以有效落实[7]。

3 发展建议

3.1 优化规划布局

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明确粪污利用目标、途径和任务,加强对种养结合发展的分类指导。协调和配合现代化养殖基地、蔬菜林果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根据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统筹安排种养业发展空间,保持合理养殖密度。

3.2 减少粪污总量

支持规模养殖场采用现代化设施装备,改进畜禽养殖和粪污贮存发酵工艺,推广使用节水式饮水器,建设漏缝地板+机械刮板、舍(棚)贮存池、自动清粪系统、控源截污等设施,有效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总量,提高后期粪污处理效率,从而降低处理、利用难度。

3.3 拓宽利用渠道

把畜禽粪污作为化肥的重要替代品,加大堆(沤)肥、液态粪肥利用,充分利用粪污养分资源,推动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全量肥料化利用。引导生产商品有机肥,扩大还田利用半径。鼓励通过机械深施、注射施肥等方式进行粪污还田,为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植物对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因氨气挥发造成的氮素流失。

3.4 创新利用模式

探索建立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社会资本开展规模化、全量化、效益化粪污利用,在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大背景下,努力深入推进畜禽养殖业粪污利用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鼓励第三方社会资本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各方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互联互补格局。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养殖场主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处置所产生的畜禽粪污,在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又保护环境。因此,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养殖业种养粪污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