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赟,侯 锋
(1.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甘肃高台734300;2.甘肃省高台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高台734300)
一是人类生产活动对鸟类的影响。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20 世纪80年代以前,保护区内的主要天然湖塘被改造成了农业灌溉水库,这些水库通过人工适时定量蓄水,水量充沛、水草丰茂、鱼虾等水生动物丰富,为鸟类迁徙停留和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目前保护区鸟类活动就分布在这些黑河沿岸的大小水库。由于水库是调蓄水量、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设施,需要进行除险加固、清淤疏浚等建设活动,部分水库还具有生态旅游的用途,这些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繁衍影响较大。二是保护区及周边村庄群众生产生活对鸟类的影响。高台县黑河湿地主要分布在黑河沿岸,同时黑河沿岸也分布着大量村庄农田,有些村庄农田与水鸟栖息地相连,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农机具噪音、农作物投施的农药和化肥、废弃的地膜等农业生产垃圾对鸟类活动存在潜在威胁。三是无序观光摄影活动对鸟类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享受后,在精神层面有了新的需求,参与湿地风景观光游和采风摄影活动的人逐年增多,湿地鸟类就成了人们争相观赏和拍摄的目标。由于保护分布面积广,加之管理力量不足,管护设施薄弱,无序观光摄影活动得不到规范管理,尤其频繁使用无人机拍摄给鸟类安静的栖息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干扰,前些年在湿地保护区栖息的灰鹤、大雁等鸟类因人为干扰频繁,在保护区的数量大大减少,原有的牛背鹭、鸳鸯等个别鸟类甚至绝迹。
近年来,黑河来水量减少,造成湿地区域补水不足,县境内部分库塘湖泊水域由永久性演变成了季节性,湿地功能退化,湿地植被正在从水生优势向旱生演替,鸟类栖息觅食的生境受到很大影响。
一是缺乏资金保障。由于保护区分布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管理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而且因无项目支撑和地方财政足额保障,在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培训、资源和生态监测设备购置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鸟类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监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鸟类监测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监测质量和水平不高。监测工作仅停留在肉眼观测和数据统计阶段,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无法开展科学的资源和生态监测分析,对湿地鸟类的生活习性、繁殖条件、迁徙规律没有条件进行深层次探讨和科学研究。
一是严格依法管理。依据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强化对保护区内的水利、交通、旅游等设施常态化监管,将生产活动对鸟类的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二是开展环境治理。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保护区内及保护区周边离鸟类栖息地距离近的居民点搬迁至保护区外进行集中建设。三是加强对湿地旅游观光和摄影活动的规范管理,强化鸟类保护工作,对无序的湿地观光游和摄影活动开展整治行动,在重点区域设置围栏,阻止人类和车辆进入鸟类栖息区域,保护鸟类栖息环境。
为做好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破坏,对保护区内影响候鸟栖息繁殖的耕地、养殖场、鱼池及管理房、其他人工设施进行拆除并退出生产经营。因禁止群众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影响了部分农民经济收入,应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同行业的经验及做法,制定合理的补偿措施,进行相应的经济补偿。
为加强湿地保护,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对湿地保护区实施禁止放牧的管护活动。加大对周边养殖农户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户将长期牛羊放养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圈养模式。湿地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此项工作委托保护区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实施禁牧的监督管理;并提请县人民政府安排环保、国土资源、林草、畜牧兽医、水务、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及自然保护区禁牧的相关配合工作。县财政部门应当在年度预算内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证湿地保护区禁牧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广泛开展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在全社会形成更加浓厚的爱鸟、护鸟社会氛围,为监测工作营造舆论支持和群众基础。二是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交流学习,拓展思路,提高鸟类监测的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聘请知名专家作科技顾问,提高监测能力。三是严格依法保护鸟类。加强鸟类保护巡查工作,及时对发现的干扰鸟类活动行为予以制止和说服教育,积极配合县野生动物管理站和森林公安分局严厉查处盗猎、捕杀保护区野生动物和候鸟的违法活动,确保候鸟栖息安全。
加强对现有监测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利用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等,逐步提高监测人员专业水平。积极争取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监测队伍,增强监测能力。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配合协作,开展湿地保护区鸟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从中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监测技术,进一步提高湿地鸟类监测水平,增强鸟类保护能力。
近年来,监测人员积极开展对伤、病、弱候鸟的救护工作,重点救护保护鸟类黑鹳2 只、白尾海雕1只、天鹅8 只、灰雁12 只、长耳鸮1 只、鸭类20 多只。自2013年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为了解决冬季河道封冻尤其是下雪天候鸟觅食困难的问题,在大天鹅等迁徙候鸟越冬的湿地公园黑河段等区域设立固定投食点,于每年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安排协管员为越冬迁徙候鸟投食,每天投食1 次,每年投食量约3000 kg,为大天鹅等越冬候鸟补充食物,恢复体力,以保证候鸟栖息越冬和春季长途迁徙。
积极协调改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候鸟的影响,采取水库适量蓄水排水、候鸟栖息繁殖区域设置围栏、增加冬季河道封冻区域的候鸟食物投放量、强化候鸟栖息区域的巡查保护,通过实施湿地生态恢复,逐步改善候鸟栖息繁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