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图书馆在农村后扶贫时期的服务模式

2020-12-19 02:37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书屋智库精准

张 方

(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70)

摆脱贫困是世界性难题,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天距“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和承诺[1],可以说近在咫尺。我国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公路、铁路的建设,取消农业税收,厕所革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使多数农民都富裕起来。新中国成立71年来,已有超过7 亿人摆脱贫困,扶贫成就和扶贫模式获得全球认可和高度评价。然而,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如何防止农民脱贫后返贫,是否能够形成连续稳定的机制,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农业高校在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村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是缺乏知识和技术。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作为农业文献与信息的集散地,农业文献的信息中心[2],一直都在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才的培养提供着重要支撑和服务。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农业知识和技术储备相对集中的优势,在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1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具备精准扶贫的人才和资源优势

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蕴藏了比较丰富、全面和珍贵的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资源体系,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积极为精准扶贫服务。农业高校里还聚集了我国掌握农业技术知识的专家学者,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农业人才的同时,他们通过实践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图书馆可以通过建设专家库,建立农民需求档案库[2],为知识和技术扶贫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

2 助推全民阅读活动向广大农村延伸

推广阅读是高等农业院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项目之一,在助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服务优势,将阅读推向广大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农民朋友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素养。

2.1 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延伸服务

为了使农民稳定脱贫,实现真正富裕,不仅是靠“钱”来支撑,而是从根本上、文化上、思想上扶持和支持,就是要“富脑袋”,提升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读书是“富脑袋”的主要路径。为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有关部门下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国实施“农家书屋”工程[2]。农家书屋建设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读书难”的问题,既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又改善了乡村文化环境。其建设有助于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有助于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广。为保障“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延伸服务,使“农家书屋”不仅是拥有几千册图书的小书屋,而是将其建成农民心目中的“农民大学”,农民朋友在“农民大学”里看书,学习绘画、书法、剪纸,参加技术培训等,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农家书屋”合作,制定长期有效的机制。依靠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乡村文化活动服务、科学技术知识服务等,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3]。

2.2 推进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

助理馆员和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已成为近年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趋势。他们充分利用课后闲余时间和节假日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为巩固扶贫成果、推动扶贫工作持续发展,图书馆应吸纳助理馆员和志愿者参与扶贫工作,为图书馆开展扶贫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能够缓解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

农业高校的生源许多来自农村,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与农户之间搭建起推广阅读的桥梁,利用学生寒暑假、节假日返乡,了解当地农户的需求,将当地农村及农户的需求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可根据农民的需求信息为他们开展文化帮扶,提供阅读推广服务。为了增强他们的服务水平,更好服务农民,图书馆应定期为其开展图书馆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要求同学们对贫困家庭“留守儿童”这一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一系列帮扶,如为“留守儿童”辅导课程,举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设置少年儿童专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4];做义务讲解员,普及法律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既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为文化扶贫工作出份力,使其成为图书馆在脱贫攻坚战中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2.3 加强学科馆员阅读推广服务

各农业高校图书馆都有学科馆员,多数学科馆员同时具备农业知识和图书情报学知识,可以根据贫困地区农民阅读偏好,开展精准、个性化的文化扶贫。他们可以利用长达2 个多月的寒暑假或节假日分散到各个“农家书屋”,指导书屋管理人员正确使用现代技术,提高业务技能,以提升“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2]。

乡村“留守儿童”众多,且平时文娱活动匮乏,为培养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学科馆员充分依托人才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推广阅读活动,如辅导阅读、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竞赛等[4]。连云港市图书馆推出的“书乡少年”项目,改善了农村贫困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缺失的状况[4],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通过全民阅读进农村,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为精准扶贫、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广大乡村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进而助推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提升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成效。

3 助力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农村人才培养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农业高校里集中了大批具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长期为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各类优秀农技人才。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能够利用资源优势,针对各地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联系和邀请相关专家,利用专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农民群众传授农业知识和技术。

3.1 举办培训班

农业高校一直以来肩负着为社会服务、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以丰富的文献资源为依托,以提升农业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及能力培训为核心,举办各种培训班。发挥高校在教育、科研、培训、推广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探索各种培训模式,拓宽培训领域,提升培训水平。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农村的适用技术。培养“持证上岗”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研人员、农业经营管理人,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3.2 深入田间地头培训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讲座一直都是专家培训农民的一种模式,这是一种最实用的培训模式,图书馆应与农户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利用丰富的网络和馆藏资源,自编成对广大农民实用和通俗易懂的科普类口袋书提供给专家,发放给农民朋友[2]。围绕贫困村或贫困户的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指导、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等服务。

4 建立农业智库,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智库是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或思想库。智库专家运用他们具备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适用的方案。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新型智库,并将智库应用于扶贫攻坚[5]。例如,山西财经大学设立了“智库帮扶小组”,将智库与扶贫结合起来,走进农村,帮助贫困人民脱离贫困[5];兰州大学智库团队于2015年入选首批“甘肃高校精准扶贫智库”,为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供高水平的资政咨询和建议[5]。农业需要智库,需要真正懂得农民需求的智库。图书馆应该发挥引领作用,依托农业高校、农科院和企业,创建农业智库,集农业高校、农科院所、企业专家于一体,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5 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扶贫

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可以突破服务于传统扶贫模式的局限,借助互联网技术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服务。指导农民朋友通过互联网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朋友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信心,改变其固有的贫困观念。为农民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协助其搭建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6],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他们的QQ、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与当地的贫困农民保持联系和沟通,根据他们的需求,为其定期或不定期地推送相关的科学与技术信息[7]。同时,农业高等院校图书馆还可以为贫困地区农民开通图书馆使用权限[7],使其能够享受到高等院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猜你喜欢
书屋智库精准
篽箖·上野书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梦幻书屋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微智库
微智库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