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作为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长久以来困扰师生的一个难题。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只有改变传统,另辟蹊径,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成效。
写作与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文思泉涌。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好书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教材的重要阅读价值。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都来源于各种名篇佳作,文笔优美、题材广泛,适合学生当下的阅读能力,有很高的思想文化价值,更有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蕴含其中,是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教材为依托,以敏锐的悟性充分挖掘教材中作文教学的切入点,为习作铺设一个缓坡。
选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精彩绝伦。有的课文对话写得精彩,提示语位置变化巧妙,有的课文环境描写很有特色,有的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还有的课文情感真挚感人,每篇课文总有一两处供学生模仿的精彩片段。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的开头“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来写一写无锡的春夏秋冬,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千层浪:“三月,从湖边的柳树抽出第一根嫩芽开始,无锡的春天也就来了。”“六月,从池塘边的榕树上第一声蝉鸣开始,无锡的夏天也就来了。”这种随课文的仿写为学生提供了可模仿的样板,学生写起来也非常轻松。
除了模仿名篇名段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留白之处,激发想象,指导学生进行补写或续写训练。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课文在写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长安求学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抓住文中的这一处留白,精心设计了小练笔,以此激发学生想象。
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也为作文练习做了进一步的准备。陶行知认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和‘文’分别表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者的结合就是‘语文’。”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是枝叶相连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单元口语教学的契机,大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说中促进写,在写中促进说,让习作和口语交际相辅相成,必能不断加深习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乃至玩乐,都蕴藏着大量的“活水”,为写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要想作文写得好,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随时随地注意搜集素材,把握与捕捉瞬间的体验,及时摄取鲜活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的笔下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呈现。
有一次上课时,突然教室里一阵骚动,原来飞进来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蜜蜂,胆小的女生吓得大叫,双手抱头躲在桌子底下,生怕小蜜蜂的细针刺向自己;胆大的男生拿着书本挥动着,想把小蜜蜂赶走,安静的教室突然热闹起来。我突然灵机一动: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刚才那只小蜜蜂,你飞回蜂巢之后准备怎样向你的小伙伴们描述这次冒险之旅呢?请你以第一人称自述一下吧!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学生都觉得是个很有趣的尝试,迫不及待地写了下来。此时,他们不是为了完成作文作业而动笔,而是不带任何压力地快乐表达心之所想。“惊鸿一瞥”总是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捕捉生活的瞬间和平凡的小事,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写作素材的积累自然不是难事。
还有一个素材积累的渠道,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文课堂,就要与其他各项教学活动和谐互动共振。如科学课上的奇妙实验、体育课中的有趣游戏、音乐课中的优美舞蹈、艺术节中的炫丽舞台,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素材。有效的学科融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开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于突破作文的束缚、打造佳作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只有自己熟练地掌握了游泳的方法,才能够教导别人游泳。只有自己身体力行,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下水作文”正是从这一层面引申而来的,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且亲自写作文。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作文,教师经常动笔练习,可更好地为学生做榜样,提升教学效果。”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一下水就什么都知道了。”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适当增加“下水”文章的环节,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亲自尝试写作,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教师亲自作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教师“下水”,能更多地了解情况,体会学生的写作状态,并以此为基础找寻影响学生写作的主要因素。教师“下水”,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可以为学生提供示范引领,对学生写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课堂上,不可能每篇作文都要“下水”,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具体操作,当学生审题出现障碍、创作思维打不开时,教师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所有的“下水”努力,都是为了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当前所处的生理、心理乃至生活环境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给予灵活的方法指导,为学生铺垫丰厚的文字和生活积累,引导他们感受作文的魅力,就一定会让学生喜欢上作文,作文教学也会显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