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20-12-19 02:25:53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原木树枝交流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

纹理不一、形态各异的原木,是一种优质的美术创作媒材,能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平面和立体美术作品,它个性独特,表现力丰富,纯朴自然,能有效激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正因如此,原木画创作被纳入了我校的校本课程。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选择原木作为创作媒材,对小学生有多重教育意义。首先,通过以原木为媒材的创作,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创新能力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可以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使其养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创作,切身体会美术创作和劳动技术以及审美能力之间的联系,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后,可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关心社会,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他们保护环境及和谐处理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责任感。

基于上述目的,我选择原木画创作进行教学,并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自主参与、自我创作、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自主探索——作品鉴赏,探求新知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居高临下地替代学生去展示个人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而是把作品鉴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和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体验创造性发现的乐趣,在欣赏感受中,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和技法。

在作品展示中,我先把学生分成六小组,然后出示了几幅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的照片,接着展示师生共同创作的两幅作品,让学生比较照片和原木作品构图的区别,从而发现原木材料的特殊性,构图更需简洁明了。同时,对学生观察、鉴赏、比较、讨论,提出要求:看哪组能找出这些原木画的具体制作方法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作品进行评价鉴赏。这样,课堂气氛顿时热烈了起来,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表达看法,我则适时进行引导和归纳。在帮助他们认识剪切、拼贴、立面、重叠等制作技法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实物的展示往往比单一的多媒体图片欣赏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基于直接经验和积累,在体验与感受中,进行自主探索,学生学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自主参与——搜集材料,拓展构思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设法发动和吸引学生参与。课前我发动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材料的收集。我首先让学生明白:要想进行艺术创作,就要深入生活认真观察。良好的观察是创作艺术形象的基础。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搜集了一些照片和图片。这里已经渗透了学生自己的审美取向。另外也收集了许多树枝和枝干。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故宜随时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传统的手工制作课是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学生只是教师的遥控器,学生的作品是教师的仿制品,毫无自主、创意可言。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观察,对原木的观察要看它的外形特征、横切面的花纹、肌理效果,以及树枝的颜色等。经过细心观察学生对树枝的自然形态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从中产生了相应的美感反应,想象利用它可能做成什么。只有选取适合材料,经过艺术构思,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同时根据不同的树枝、选择最适合表现的内容进行艺术创作。

三、自我创作——模仿创新,发散思维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我在原木画教学中,运用了先拆后做的方法。所谓先拆后做,就是让学生在拆的过程中,寻找制作方法,为更好地“做”打好基础。对于原木艺术,我也一直在创新和摸索中。学生在拆的过程中,激起了好奇心。因为“拆”本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让学生拆,则提高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引导学生注重拆的次序和方法。先拆后做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拆”是“做”的手段,“做”是“拆”的目的。“做”不是临摹而是设计,需要学生活用拆的知识来设计出新的作品。

为此,在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我都把学生当作主体,自己尽可能少讲,引导学生自主发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评价,我只在关键时起点拨解惑作用。

在创作过程中,树枝被锯成圆片或长条。我鼓励学生多质疑、多交流,观察它们的特征。它们可以制作成什么,怎样摆放等。学生通过质疑,对切割的树枝产生了好奇心,经过小组交流,丰富了自身的创意,通过吸收、借鉴别人的设想来完善自己的创作构思。在制作过程中,我反复强调树可以千姿百态,不一定要按老师的做,要抓住树型特征大胆创造。期间,我还鼓励他们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最出色。

四、自我评价——展览交流,反思检讨

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成功与否。因此,我把学生的作品都进行了展览,进行横向的交流和评价;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表现和作业表现设计了相应的自我评价表。

在评价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来讲述其作品的创意并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简要评价鉴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大胆参与集体讨论。凡能够言之有理或能自圆其说的创意,都给予鼓励和肯定,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也让学生在探讨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检讨自己的作品,锻炼审美情趣,强化创作意念。

经过探索、参与、创作和评价四个教学环节,学生的个性、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充分释放,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实现了有效沟通,创新能力在评价交流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从中获得自信心,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的交流评价中,我也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了解到本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与学各环节存在的优缺点,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以上是笔者对原木画创作的几点探索与实践,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

猜你喜欢
原木树枝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猴叔叔剪树枝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3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树枝
原木、锯材
国际木业(2016年8期)2017-01-15 13:55:21
原木、锯材
国际木业(2016年3期)2016-12-01 05:04:51
大玩原木设计,写意自在又轻松!
幸福(2016年9期)2016-12-01 03:08:42
原木、锯材
国际木业(2016年12期)2016-03-10 16:10:00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