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基础学习而被提出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其自身知识素养的形成。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停留在解答课本问题的基础层面,未进行合理的情感深化、问题剖析。深度学习能将情感、社交、功利感等因素引入学习,让学生从自身角度综合看待学习的意义,从而进入真正的思维课堂的阵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教育事业日益重视。但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数字教育”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唯高分论”将小学教育变成了解题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发展严重偏离了教育轨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一现象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维高度发展的阶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
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当前的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对课本题目进行解答,对于深度学习并未提出相应要求。因此,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深度学习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化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深度学习的策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应优化教育模式,使学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深度学习的学习意义,从而完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制定。这样,学生对于深度学习会有更加明确的认知,更容易参与其中。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尚不健全,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发展状况,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设立相应的解答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完成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经过具体的情境教学后,能加快思维转化,进行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有效的学习。
以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为例。第一章节《工具和机械》的主要内容包括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等。在上述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杠杆、轮轴,对杠杆、轮轴的使用展开教学,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让他们充分了解杠杆、轮轴的使用,充分发散学生思维,完成有效的思维能力的拓展。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分清主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习行为变成一个主动的行为。学生在进行主动行为时,更容易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养成深度学习的习惯;且有利于知识的输入,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文问题,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的自学,使其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圆明园的毁灭这件事,而后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让学生知晓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清政府统治下中国的社会状态、国际地位的思考。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点拨,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历史事件,更能从历史中深刻理解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能寻找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小学生由于视野和认知都受到年龄及身心的限制,导致其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较多。在有的教师看来,学生所提出的部分问题不够成熟,有时甚至会质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现象本身。人的成长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小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提问题,是小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其完成有效的思维建设,而不是直接告诉其答案。好奇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其好学与好奇的程度都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师帮助学生以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方式满足他的好奇心,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发展。
学习是人的重要行为,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小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对他们进行科学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承担自身教育责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应准确地定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为小学生创造适合其学习的科学的情境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要创设科学的条件引导学生完成思考和问题的解答,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深度学习、思维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