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县胡集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有效利用文本中的空白资源,予以合理的补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文本恰当的地方进行补白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文首补白的方式巧妙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及文章的要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但它不可能把文章的全部内容提示出来,所以,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课题留白,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揭题解题思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有一篇充满浓浓的人文情怀的文章——《放小鸟》。讲的是姑妈送“我”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我”把它养在笼子里,可是小鸟不吃不喝,经过内心的思想斗争,“我”决心放小鸟回家。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小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鸟”前填上动词,“捉小鸟”“逗小鸟”“送小鸟”……孩子的主体意识在我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答案也异彩纷呈。而课题“放”小鸟是何用意呢?此时我揭示课题,让大家针对这个课题提出疑问,引导他们二次拓展。“谁放小鸟?为什么放小鸟?”孩子们很好奇,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去看个究竟。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诱发了他们积极读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有的课文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常用背景介绍导入新课。向学生补充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等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突破一些疑难问题助一臂之力。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一课,课前可以发动学生查找阅读有关的背景、故事、时间等,也可以放有关的影片资料等。这样读诗的时候,学生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动人的画面,想到许多长征的英雄,理解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大无畏精神,体会长征胜利的欢悦之情,朗读时感情的把握会更到位。这样的导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课文情境,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古人云:文有不言者。文质兼美的文章,无字处皆有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善于挖掘文本中精彩的“留白”,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从而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在第四节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处:“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们学校的司老师在教学这一处时,便抓住句末的省略号,引导学生仿照句式接着说下去,学生的思维很快地被激活了。因此,课堂上“生成”了一个个精彩而灵动的发言。有的说:“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远方发生的新鲜事。”有的说:“小虾游过来,告诉我新交了好朋友。”还有的说:“蝴蝶飞过来,告诉我翩翩起舞的乐趣。”孩子们的想象多么奇特啊!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不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优美绝伦的语言和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而且加深了对语言本身的印象,增强了语言积累的效果,同时也理解了这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作者或教材编辑者,由于构思炼意、布局谋篇的需要,常常在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省略一些情节。教师若能挖掘补白,就能使内容更丰满。
例如,《诚实的孩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妈妈叫他给姑妈写信,承认自己说了谎。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中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里就隐含了一个情节空白:列宁给姑妈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怎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想象。此处空白,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较多,思维的火花会一下子被点燃。经过合理的填充,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呈现出一个极具生命力的阅读课堂。
好文章的结尾正如林纾所言:有一种“似断非断,似了非了”的感觉。而这“似断非断”“似了非了”处,也正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将课文引向深处、引向课外延展的最佳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篇目可以在结尾处再唱续曲,再写续篇。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去年的树》一文,文字朴实、流畅,故事性强,如果过分分析,必将破坏文章的美,淡化情感。因此,在学生初步感受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最感人的细节,即文章的结尾部分,让学生在鸟儿凝视灯火、苦苦寻找树的影子、继而为树唱歌的细节描写中,体验鸟儿的心情,在忧伤的音乐声中写一写:此时此刻,鸟儿会唱些什么?会怎样唱?假如鸟儿不唱去年许诺的歌,会唱什么歌?学生说:鸟儿也许会唱关于人类伐木的歌;也许会唱环境保护的歌……通过这样的补白拓展,学生的体验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不仅展现了体验的丰富性,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空白资源无处不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巧妙挖掘文本的空白资源,并在课的开始部分、新授部分和结尾部分进行巧妙补白,把“补白”的全过程贯穿于每一个课堂环节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一个精彩而灵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