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涟水县杨口中心小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小学生寻求知识的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形成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外,这种方法是通过科学的问题导引,将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提前预热,这样在后期就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深度,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小学语文老师在任务驱动下,可以采取丰富的手段,把问题化、简单化的内容通过任务进行传输,让小学生不断成长,让小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教学,爱上语文课堂。我认为要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驱动,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设情境就是假设场景,虚拟进度,通过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将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创设相关课堂情境,把握文章主旨,这种情境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中,老师可以自带鹅卵石、大理石等丰富的石头品种,然后根据石头自身属性和文章内容,进行正确的任务引导,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当中逐渐学会自学和自我激励。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预习片段、课外内容,在讲课之前,利用五分钟时间引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质效,丰富课堂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本充满了兴趣色彩,从德育培养到知识教学都可以渗透问题导引。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特点、优势的不同,进行问题讨论小组的划分。让学生组成问题小组,选择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可以民主推荐小组长,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这样有利于同伴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问题的多方面解决,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特长。例如,教学小学课文《吃墨水》时,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文章主人公为什么会吃墨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回答,最后由小组长汇总报给老师。这个方法科学得当,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可以达到以学促进的效果。
提问式的语文教学应该经常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课前问题导引,更重要的是,把问题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任务驱动问题化。把学生的思维模式牵引到正确的地方,提炼阅读和写作知识点,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维。语文老师要积极启发,试图正确引导,把课文内容系统化,让学生感知到文章主旨。老师也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启发小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模式。例如,在《小音乐家杨科》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带着若干启发问题进行教学:杨科都做了什么呢?为什么叫他小音乐家?他的成就在哪里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导引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把握课堂趋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坚持任务发送、任务思考、任务综合、任务解决四个阶段。在明确任务中,要带领小学生明白课堂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学生按照相应的任务驱动步骤来进行问题探索,任务驱动在于任务和驱动之间的关联。没有任务和问题就不涉及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例如,小学语文老师在强化学生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任务分类型派发,把问题简单化、实用化,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充实的课堂内容、和谐的课堂氛围、严格的课堂纪律。这都需要语文老师在宏观上把握好教学节奏。此外,在教学检验上要进行合理设置。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教学检验的一种方式,教学检验包括成果检验、学习标准检验两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应试考题,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测试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是否明显。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很广泛,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例如,教学资源不平衡;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到位;老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下方式方法过于简单,提问方式和问题引导达不到良好效果。此外,为了提升课堂教学速度,在提问的时候,有些老师直接就把问题回答出来了,这样会使小学生产生问题依赖症,不利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任务驱动法,明确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的本质区别和优势互补。目前,小学语文应试化教育仍存在,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忽略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运用好任务驱动,把任务下派,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任务驱动模式,掌握每位学生的学科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各自优势,让他们不断地在问题引导和任务驱动下完成课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