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琴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着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成引人入胜的课堂”发展目标,积极建构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深化学科关键能力研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幸福成长。
基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课堂变革,不仅要改变学科教学价值取向,还要改变教学方式,重构教与学的全流程。如何让学科关键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呢?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学校逐渐明晰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幸福”路径。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有机连接学生的问题与学科核心问题,积极建构动态变化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用问题引领学生的好奇与自信,也用问题引领学生的探索与交流、思考与实践、发现与创造。教师课前以让学生填写问学单、反馈单,了解导学案等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授课中,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回顾反思问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学习的奥妙和乐趣。学生基于自己的真实问题开展学习,具体包括:学会提问,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问导学,促进学生在深度思考与持续参与中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问学相成,更好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通过项目研究、辩论赛、福娃讲坛等多种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发现“为什么”“如何解决”,从学科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的角度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学校在教学中着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挑战性学习任务,以核心问题为抓手,为学生设立“思维爬坡”的目标,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二是整块学习时间,使学生能从容地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触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究。三是团组化探究模式,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走向独立、合作、开放的全新学习方式。四是自由表达的空间,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梳理和建构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积极构筑深度对话。教学中的话题设计不是简单的认识性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指向深层思维训练的开放性话题。教师通过经验激活、支架搭建、内化体验、促进迁移等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自我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在整体视野下将知识技能“串联”起来。学校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技能与经验世界的高度融通,促成基本技能向学科关键能力的自主建构。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着力在学习活动,尤其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运行中,强化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精心设计阅读、讨论、游戏、操作、探究、表演、朗诵等学习活动,着力确保学生活动时间更充分,活动参与更全面,活动指向更明确,活动质量更优质。学生不仅“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还在获取知识时丰富活动体验,增强动力,提升有效沟通和合作共创能力,实现胜而越己的目标。
引人入胜的“幸福课堂”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学科教学。学校建设虚拟体验馆、数字资源库、创客空间等混合式教学空间,对每一间教室进行人工智能覆盖。学生借助智慧平台搜集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调整学习进度,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利用“云平台”,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模型等,为学生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努力让个性化培养学科关键能力成为可能。
学校完善评价机制是立足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学校以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为主要指标,完善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反思重建等多项教学评价制度,建构了体现参与度、互动度、推进度、挑战度和提升度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五度”评价标准,以学生表现为评价内容,加重了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知识点动态生成等要素的评价比例,强化了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长、以评促创,充分发挥了评价反馈的保障和激励功能。该评价体系不仅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表现状况,也能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推进教学的深度改革。
指向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引人入胜“幸福课堂”建设,正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变革的持续交互,促进教学改革的正向发展和师生的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