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东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
当前国家对水利工程事业十分重视,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诸多能源,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1]。我国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使用水资源需要进行跨流域调配,需要对泵站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维修,保障其维修质量,确保泵站正常运行。
泵站机电设备的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主机组、电气设备和辅助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构成。目前,泵站建设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将两者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实现泵站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操作与管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成机电设备的故障监测,既可以降低劳动量,还能够提高泵站工作效率。泵站机电设备在运行与维修方面的成本支出相对较高,为了降低泵站机电设备维修成本,相关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关操作与故障判断能力,全面发挥泵站机电设备的优势与内在价值[2]。
泵站机电设备类型诸多,但人员技术水平却普遍较低,部分相关操作人员在操作之前没有完全掌握操作技术,使操作过程存在不标准和不规范的现象,进而使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即便少部分设备没有发生故障,也会对泵站机电设备造成一定的磨损,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期限。例如在开展离心泵停机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完全关闭出水阀开关就进行停机操作,导致水泵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出现旋转,不仅对设备造成磨损,还会对水泵轴承造成损坏,甚至引发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
泵站检查人员在对机电设备进行巡检的过程中,因为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较差,难以准确分析机电设备参数与运行状态,进而导致设备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问题发生时,检查人员也难以及时发现。例如某泵站在检修35 kV 变电所之后,将35 kV 电压互感器低压侧接线接错,使低压侧出现短路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检查人员没有到现场进行检查,也没有关注其运行参数,导致35 kV电压互感器出现炸裂[3]。如果检查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认真且全面的进行检查,就不会出现接线错误问题。因此,提升泵站机电设备检查人员技术水平与能力十分关键,有效的检查不仅可以消除隐患,同时还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扩大化。
泵站相关管理部门要将权利下放到下属单位,不仅可以节省层层汇报的时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在过程中要构建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可以提高其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专业指导,提高操作人员工作能力。首先,实行责任承包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进行考核,提升部门工作效率。其次,泵站机电设备维修机构要构建责任制度,有效的责任制度能够规范人员操作方式。最后,全面优化人员内部结构,积极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实现人员优化,借助招聘的方式引入新技术与新活力,以此来提升泵站机电设备维修的质量。
在机电设备运行时,如果发生故障,维修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机电设备温度进行诊断。全面检测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温度可以有效判断设备在特定环境下的运行温度,在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时,温度监测系统就会发出警报,以便相关监测人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还需要强化对泵站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主要对设备动力传送动能损耗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泵站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振动异常进行监测,保障机电设备传动力的稳定性,通过数据处理系统来准确找到机电设备故障的准确位置[4]。
提升泵站机电设备的维修质量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责任感。另外,在保障泵站机电设备正常运行与及时进行故障维修等方面,需要拥有一批素质较高且操作技能较强的队伍,对于加强泵站机电设备维修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泵站机电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要完善机电设备运行与操作规范制度,保障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相关规范制度进行操作。
泵站机电设备在技术性层面十分复杂且烦琐,其中包含高低压电器设备与水机设备,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水利、电气以及机械等多门学科才可以对泵站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从实际角度分析,便于对泵站机电设备技术资料进行存档处理。加强对泵站工程档案管理,有效的档案管理不仅有利于日常查阅,也可以为机电设备维修奠定坚实的基础[5]。在进行相关运行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备档案,同时构建设备维修记录档案,对所有机电设备维修都需要记录在册。另外,对测量数据信息内容也要进行记录,可以在各个阶段内对以往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机电设备日常配件的更换数量与维修材料的损耗等,可有效预防设备损耗,同时全面提升泵站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泵站是保障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的重点,应重视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与维修质量,有效且完善的维修可以保障泵站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良好的教育培训,以此来确保泵站机电设备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