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产业扶贫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020-12-19 01:25窦家德
云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劳动力全县贫困户

窦家德

(文山州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文山 663000)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西部,全县国土面积3822 km2,辖4镇7乡,86个村委会、21个社区,2018年底总人口51.65万人,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开发地区。近年来,砚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按照省、州统一部署,举全县之力,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4月3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砚山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文山州历史上第一批脱贫摘帽县之一。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砚山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展改革、财政、扶贫、农业农村、林草等26个部门为成员的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产业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全县产业扶贫工作,成立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产业发展处,负责统筹协调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政策落实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砚山实际,制定出台《砚山县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2017-2020年)》《砚山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方案》《砚山县企业(合作社)与建档立卡户利益联动实施方案》《砚山县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抓实砚山县产业扶贫能力技术培训的方案》《砚山县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砚山县商务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为产业扶贫提供政策保障。

(三)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与湖南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辣椒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成新品种、新技术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稼依片区高产蔬菜科技示范园;依托以上技术合作与示范成果,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文山试验站、云南省24个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四)强化资金保障

砚山县脱贫攻坚2018-2020年实施方案(项目库)规划总投资21.22亿元。2019年,项目库中产业扶贫规划投资8966.34万元,占项目库规划年度总投资的31.5%,其中特色种养业资金2356.51万元,农产品加工业资金117.69万元,特色林产业资金2261.98万元,乡村旅游业资金3947.47万元,现代服务业资金282.69万元。

二、抓实技能培训和引导就业,多途径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为精准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打好基础

一是充分发动各挂包帮单位、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员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三摸清”(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地点清、就业单位清、联系电话清)统计调查工作,并建立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县、乡、村三级台账。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村劳动力底数、转移就业情况以及就业、培训意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4.4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65万人。全县农村劳动力共实现转移就业11.2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万人。二是建立或完善风险户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台账。重点摸清“两不愁,三保障”摸排工作中疑似漏评或错退风险户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培训情况,并有针对性加大对风险户未转移就业劳动力就业帮扶力度,鼓励引导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二)调动资源,形成合力,抓好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印发《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县人社、农科、林草、工信、工会、妇联、残联、科协、团县委等部门的优势资源,针对不同的培训意愿和培训工种需求,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2019年,全县共开展技能、引导培训33 867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4749人次),通过“订单培训、产业助推、能人帮带”培训促就业模式,让每个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会干活、有活干、可挣钱”。

(三)搭建平台,对接服务,多形式多方向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充分抓住春节前后农村劳动力返乡、返岗的重要契机,召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招聘会”、农民工座谈会等加大宣传,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019年,举办沪滇劳务协作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上海市对口支援砚山县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易地扶贫搬迁锦绣家园安置点就业招聘会等3场,达成就业意向234人。

2.加强与县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到就业扶贫环境中,通过政策的保障作用、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县内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的市场化、组织化。2019年以来,县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263人。

3.以砚山县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为依托,通过鼓励和引导等措施,将无法到县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到县内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就近就地就业。今年来,共有1206人到砚山县工业园区实现就业。

4.做好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育工作,壮大县内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工作队伍。2020年共开展农村劳务经纪人培训1期,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110人。

(四)加大投入,增加收入

为帮助农村劳动力增加务工收入,全县以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为主要抓手,以交通补贴、一次性务工生活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稳岗补贴等为重要措施,推动县内农村劳动力规模化、组织化输出。一是到县内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就业的县内贫困劳动力及劳务经纪人,按规定给予岗前培训生活补贴、稳定就业补贴、交通补贴和组织推荐奖励。2019年已审核通过253人,发放补贴112.11万元。二是对符合条件外出务工,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给予最高不超过500元每人的一次性交通费补助。三是对异地转移并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外出务工一次性生活补贴。2020年共对符合条件213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外出务工一次性生活补贴20.75万元。四是严格按照省州职业培训相关文件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对培训合格的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2019年共兑现职业培训补贴1519人119.37万元,鉴定补贴861人8.61万元。

三、细化产业分类和工作措施,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

结合砚山县贫困地区主要处于山区半山区的实际,实施短、平、快增收致富产业发展与中、长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贫困群众解决当前贫困现状与“造血式”发展相结合,达到产业扶贫巩固增收的目的。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蔬菜(含辣椒)、烤烟、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9.33万hm2余,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2820 hm2;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存栏7.39万头(只、羽、群),出栏6.4万头(只、羽、群)。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 652户42 608人增收。

(一)生态农业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态取胜,坚定不移走“阳光雨露、绿色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子,以绿色生态产品增强竞争力、提升影响力、开拓新市场。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全程“看得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立“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溯源机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10个,砚山县获评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坚持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制定技术标准和监管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生态植保技术,完成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9833.33 hm2,实施绿色防控4666.67 hm2,实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覆盖率达100%。累计推广植保无人机、太阳能杀虫灯等防治智能设备1.2万套,覆盖面积超过6666.67 hm2。全县共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面积7.15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02%。13家企业的54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有40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蔬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二)品牌农业发展

“云松南”牌奶白菜、中康银丝王白菜荣获云南省十大名菜,奶白菜、上海青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砚系”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外向度不断扩大。与上海蔬菜集团建立生产和批发销售的紧密型联合体,签定精准扶贫产销合作协议,依托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设置销售机构9个,实现蔬菜产品“产地直销”,年实现2000吨“云品入沪”、5万吨“云品入粤”。县内农业龙头企业与香港李锦记、康师傅等企业签订辣椒订单合同,实现订单生产。以冷链、脱水、腌制等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海外,年出口3万余吨,出口总额2亿余元。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省林业和草原局、文山学院等挂联部门和干部职工为重点,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供沪蔬菜销售近1000吨,静安区订单采购红蜜桃2000万元,4户企业在上海销售花色米线、刺绣、萝诗蓝玫瑰鸡蛋等产品540万元,兵装集团消费扶贫90余万元,带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农产品集中销售。

(三)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实施林业产业扶贫项目。将陡坡地生态治理等林业项目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项目安排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2018年全县林业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先建后补”建设特色经济林果,投资3627.5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314.98万元,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中长期林果产业,持续增收稳固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21人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发放补助9000余元,每年发放补助资金1783万元。

(四)乡村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营销宣传推广。发掘地方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指导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把乡村旅游营销纳入全县整体旅游营销计划,使乡村文化旅游深入人心。二是认真组织实施《砚山县旅游发展规划(修编)2017 - 2030年》,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完成《龙坝岗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2015 - 2030年》《龙坝岗休闲度假区设计方案》《砚山县八嘎乡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送审稿)》《砚山县八嘎奇幻花谷漂流项目规划》等一批乡村旅游的重点项目,突出自然生态及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八嘎三星村、六主村乡村旅游;突出美丽乡村及省级非遗项目“顶灯跳弦”,打造黑鱼洞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突出民族聚居村寨文化特色,积极推进响水龙、白石岩、法土龙乡村旅游发展。三是农旅融合,走出休闲农业发展路子。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充分挖掘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澳生态园、果蔬特色小镇、维摩国家石漠公园、阿舍黑巴南国草原和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等农旅结合旅游景区(点),连续举办蔬果花园艺博览会、乡村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广泛展示砚山蔬果花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业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四、抓实电子商务扶贫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强化软硬环境建设,先后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配套的物流服务站1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4个,已全部正式营运。同时,加强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截至目前,累计成功举办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培训28期共25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400余人次。县级服务中心营运以来,培育了多户网络零售龙头企业,2018年1月至今,县域内在监测的电商网络零售额达1600余万元。全县11个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依托地域特色,培育出了具有彝族特色的维摩乡白沙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回族特色的平远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整合快递资源以下行为主的八嘎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借助自建平台“买得着”商城推广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江那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利用区位优势与当地“赶集”文化结合的盘龙、稼依、者腊、蚌峨、干河等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同时以电商站点为载体,融汇进“云农12316”app以及“汇青春·沪滇情”新颜衣橱等信息服务资源,进一步拓展和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五、扶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

近年来,全县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加大对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强、意愿强的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3家(省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5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28个,州级示范社22个,县级示范社87个)。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遵循“因户施策选择联结纽带,因地制宜建立联结关系”的原则,通过资金合作挂联、土地流转挂联、务工挂联、产品赊销挂联等方式,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挂联条件的均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抵抗风险能力。其中土地流转挂联1141户,带动贫困户增收584.73万元;劳务合作挂联5690户,带动贫困户增收845万元;产品销售挂联5274户,带动贫困户增收426.62万元;上海对口帮扶、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定点帮扶、挂联帮扶、群众自筹资金合作挂联11 547户,合作资金18 042万元余,带动贫困户增收922.7万元。

猜你喜欢
劳动力全县贫困户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