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身在职场的你,如果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专业人士,需要培养职场工匠精神。
如果你常刷各类视频软件,一定知道阿木爷爷。
阿木爷爷不是流量明星,也没有刻意博人眼球,走红,全凭一双巧手。阿木爷爷的代表作之一“微型世博会中国馆”,榫卯互锁,环环相扣,见者无不叹为观止。这背后,是他整整耗时5天,才做出了40多根榫卯棱柱、27道锁。每个零件比手指还细,孔洞、凹槽,每一个细节都要丝毫不差,倾注的全是功夫。
对于阿木爷爷走红的原因,央视网刊发的一则评论表示:“工匠精神,匠心为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说到工匠,很多人会想当然觉得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对职场人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主要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体现,是职场人士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体现在工作本身,就是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身在职场的你,如果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专业人士,需要培养职场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
什么是古代的工匠精神?每个人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
不过,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那位不需要用眼睛看,只用精神去感应就可以沿着牛的脉络,并将其非常熟练地解剖开来的厨师绝对算得上是诠释古代工匠精神的一个优秀案例。
庄子的这个故事诠释了“技进乎道”的思想,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只有做到心到、神到、手到,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工匠精神的核心便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更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所造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人们自古及今孜孜以求的。事实上,这样的能工巧匠在我国的历史上层出不穷。
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中国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6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传统手工业作为古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直到工业革命前,手工业一直是科技乃至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承载者和传播者:农业生产的进步、商业活动半径的扩大、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军事实力的增强、文化内容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降低、居住环境的改善等,都离不开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
比如鲁班,一生有许多非常实用的技术发明,成为后世很多行业的祖师爷,除了木瓦石匠之外,搭棚、扎彩、玉器、皮箱、梳篦、钟表、编织、制盐、制糖等行业都供奉鲁班,定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再如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设计者李冰,也是精益求精的代表。他用“分流守江、筑堰引水”的方法,建造了分水鱼嘴、飞砂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工程。
由于手工业在经济上的支柱地位,在明后期的江南地区,许多市镇的居民都从事某一种手工业的生产,可为“全民皆匠”。这一时期的匠人们逐渐拥有自己的品牌,这在《长物志》《遵生八笺》等著作中都有体现,其中记录着有影响力的工匠名字,包括玉匠陆子冈、青铜匠胡文明等。
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然,工匠的范畴远远不止于木匠、铁匠、泥瓦匠等这些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职业。各行各业都有那些“任一职白首,择一业终老”的能工巧匠。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长久以来,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定下图景底色。他们远离浮躁、焦急的心态,心无旁骛、气定神闲,在斗室之中揣摩作品;他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对作品进行创新、对技术进行更新;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节操、经得住诱惑,既敢于探索,也敢于失败,在炉火纯青中呈现出最美的精品,并赋予它们历史传承价值。
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在古代,木匠们可以不用一个铆钉就将木材建造成坚实稳固的房屋,凭借的是高超的技艺和对高品质的要求。这也说明,我们的祖辈,已经拥有工匠精神,并从中获益。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即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工匠,如郝建秀、倪志福等。1951年,不到16岁的郝建秀就摸索出“细纱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后,纺织业产量大幅提高;1953年,倪志福创造三尖七刃麻花钻,被称为“倪志福钻头”,大大提高了钻头的切削性能,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
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一群领跑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所提的工匠精神,是具有新时代内涵的。
从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共识。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4个方面的内容。
实践证明,科技强国,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平凡的岗位,人们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落实到个人层面,其实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爱岗敬业,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一行爱一行,认真对待每个流程,努力做得更好,才能走向极致。
这些年来,各行各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2020年5月13日,“2019最美铁路人”网上报告会通过“学习强国”平臺面向全国全程直播。报告会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选树的10位2019年“最美铁路人”依次登场,向大家讲述了铁路人奔跑追梦的奋斗故事,分享了平凡岗位上不凡的人生经历。这10位来自大江南北、有着不同岗位的铁路人,用自己平凡又伟大的事迹展现了铁路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诠释了新时期工匠精神的标准和要求。
2020年9月10日,河北雄安新区“项目一线百日行”总结大会暨“十月突破”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高铁站枢纽片区施工现场举行。仪式上,雄安新区评选出了100名“雄安工匠”。“雄安工匠”覆盖钢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架子工等16个专业工种,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1.7岁,涉及参建企业33家。“工匠是一种敬业、专注的精神,从图纸到钢筋绑扎、再到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等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一丝不苟地去对待,精工细作。”雄安工匠代表周向东表示,未来的工作中,将从每一个细节去认真落实,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真正落实“雄安质量”。
工匠精神展现的是一种做事方法,传承一种理念,从而树立有个性特色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有事半功倍的利益收获。
对职场人来说,即便再普通的工作,多用一些心思,多做一些功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知不觉达到另一个高度。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想在职场中有所改变与突破,成为岗位上不可或缺的员工,请用工匠精神过好每一天,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