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建筑师的小说认知(观念)

2020-12-18 04:17汤成难
鸭绿江 2020年8期
关键词:张力小说建筑

汤成难

写小说就像造房子。这个比喻似乎没什么新意,但对于一个从事建筑十多年,又写了十多年小说的人来说,能想到的也只是它了。这是个诚实的比方,散发着混凝土块那样憨厚的气息,这么多年来,你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每一篇小说的。如果把长篇小说形容成建筑群,那么短篇小说更像是单体建筑。建筑物最终呈现出什么模样,取决于创造者的想法和实际能力。写小说亦是如此。

建筑房屋需要材料,同样,小说创作需要素材。自然界中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有很多,石头、树木、沙等等,但作为建筑中的承重结构,材料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能不能承重,主要看它们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有些材料你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或进行再加工。如果幸运的话,你有可能搜集到钢材、砖块、混凝土、空心砖等等。

石头、树木、沙,是比较原始的材料,就像生活中的一阵风、一抹阳光,或者一句诗,在某个瞬间突然触动了你,被你记录在备忘录里,成为日后某篇小说的素材。而钢材、砖块、混凝土、空心砖等等,更像是道听途说来的一个故事,或某个新闻画面,它们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极好的建筑材料。

材料的收集,与创造者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你也许会抱怨:为什么很难找到素材?生活中似乎没什么可写的。这看起来是你的敏锐度不高,你缺乏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其实是你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你获取题材的能力。

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对建筑材料有着特殊的敏锐感,即使在走路时,都会嗅出草丛中藏匿的石头。你看到石头会想到砌筑地基,看见木头会想到可制造屋架,但你看见棉花,不会想着用它来建房子,因为棉花不是承重材料,显然,你已经能迅速分辨出哪些可作为主材,哪些只能作为辅材,你会将棉花、麻绳、布匹这些既产生“弹性变形”又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收集回来,用作后期的建筑装饰部分。

你的备忘录里记录了很多杂碎的句子,每一个句子都有成为小说素材的可能,就如同你的小仓库里堆满了零碎的杂物,它们也可能作为建筑的某一处主材。你时常走进仓库,打量它们——一截木头、一堆砖块、一捆钢筋……你的大脑迅速出现建筑物的雏形,计算着这些材料可以完成的部分。突然,你看见一些短木头,它们是某次建筑完工后的边角料,看似无用,但以你目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重新发现了它们的价值,你将短木头清理出来,测量、测试、修整、打磨、开孔、隼接、进行力学计算,你居然用它们制造出非常出色的木结构桁架柱梁。材料的独特性,使这座建筑也与众不同。

如果圖纸设计等同于小说构思的话,这一项工作也可放在素材搜集前完成,这样便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来寻找对应的建筑材料,貌似有点儿麻烦。当然,这取决于你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可你并不喜欢这种主旨先行的方式,你更倾向于搜集材料过程中,面对一块石头的诚意。而这些真诚、天真、诚恳的部分,正是你当初从事小说创作的原动力。

你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图纸设计了,这项工作需花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竟这部分是整个事情的灵魂,体现了你的才华是不是横溢。你想造一座什么样风格的建筑——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还是拜占庭式的?或者仅是徽派风格?这都取决于你的审美、情怀,以及对已有材料的认知能力。你一定参观过世界著名建筑,即使没有实地考察,一定也看过有关它们的介绍及图片,就像你阅读过世界文学中的优秀小说一样,它们对你的文学观有建立、修正和引领作用。

很大程度上,材料的属性,决定了建筑物的气质。是轻钢龙骨的,是砖混的,还是纯木结构的?它们能承受多少荷载、造出多大跨度、如何减轻自重、是否形成静定结构以及造型外观等等,都是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中张力的产生,一部分来自材料本身,这是材料力学分析的范畴——材料和构件,本身是有预应力的,每个部件的预应力,都应该成为整个建筑力学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互相抵触和消弭;另一部分来源于外力作用,这是结构力学的范畴——构件与构件的联结方式,杆件的拉伸与压缩,材料的弯曲内力,梁的弯矩和剪力,都可以准确计算出张力的大小。小说中张力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关系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是人物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欲望与能力、现实与梦想、实力与境遇等等的表面张力。除此之外,还有更深的隐性张力,譬如感性与理性、自由与孤独、爱情与死亡、超我与本我……历史上所有的伟大作品,无一不是在隐性张力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设计完成后,就开始建造吧。现场是否具备了“三通一平”?各种许可证是否到位?当然,写小说不必如此繁复,你只需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坐在电脑前敲下奠基石一样的开头即可。

《宋飞正传》里有句话十分喜欢。克雷默焦虑不安地冲进杰里的房间,不说话,只来回踱步,杰里一脸不耐烦,忍不住问:“到底出什么事了?”克雷默回答:“我没有叙事弧线。”

叙事,便是你接下来要做的事了。而做到弧线叙事,就需要你对节奏、起伏有驾驭能力。一条叙事弧线会随着时间推移向前延伸,看起来就像一股即将撞碎的波浪,蓄势待发,下一秒就要迸溅成浪花。

你要一个字一个字像砖块一样砌筑而成,要留出诗意的窗口,要有意味深长的走廊,还要有缜密的房间布局……这些均需要你长期以来积累的技艺和经验。当然,也有半途而废的,推翻重建,或重新设计,这往往是你对材料、对自己的能力估算不足,也有可能是忽略了某个荷载的作用,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呢。

常有人说,小说写到一半,小说中的人物活了,后半部分不再根据原有的设计进行,而是小说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对于这个说法,千万别相信是短篇小说干出的事。你也不要相信房屋建了一半,梁、柱或楼板自己长出了翅膀,按照它们自己的意图生长成另一个模样。

欧洲哥特式建筑又尖又高的塔尖被视为接近上帝的通道。据说在米兰大教堂顶端耸立的135个尖塔,每个塔尖都有一个精致的人物雕刻,向往着上帝之光。屋顶是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说的精神,是主题,是作者引领读者所到之处。当读者们走到这里,小说中的人物渐次消隐,就只剩他一个人。此时,他应该抬头可见苍穹,俯首可观大地,在接近神祇的位置,开始自己的思考。

小说主题必然来自作者的价值观,来自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当你在谈论小说情节及其主题时,你探索的其实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信念。我们知道那些永恒的主题,据说最多可罗列出十二个,如爱情、寻找、冒险、重生、救赎、探索等等,完全新颖的主题可能缺少最重要的要素——普遍性,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均具有某些共通性,所以不要尝试着去建一个完全新颖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屋顶,你大可在人字坡屋顶、平顶、拱形屋顶、尖顶等等永恒的范围内探索更多的因果、理智和秩序。

一座建筑,必有其使用年限,一篇小说也有其生命长度。我们阅读的经典之作有些来自一千多年前,它们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一篇小说被阅读,就如同一座建筑被使用。不同的是,有的小说,只被一个人住着,住的人走了,就人去楼空;有的小说,却被人视为信仰,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责任编辑】 陈昌平

猜你喜欢
张力小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建筑的“芯”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张力
张力2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