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杨庆然,杨维林,李卫娟,李银江
(1.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龙陵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龙陵 678300)
除了杂粮、杂豆资源外,云南省还富有常年均衡生产的蔬菜和水果资源。本文以蔬菜为主,水果仅作补充。这类资源是云南省农村养殖业饲草料投入物的重要补充。蔬菜是云南省种植业中第一个产值破百亿的产业。作为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2014年,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达93.3万hm2,产量2100万t,其中1350万t供应省外,包括67.8万t出口国外;经济效益达420亿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蔬菜在收获、采收后处理、贮存、加工包装、运输和消费等不同阶段产生的折损比分别为10%、8%、2%、8%和15%,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折损比为36.55%(FAO,2011年)。由于云南蔬菜60%以上外销,对分级、整理的要求较高,因此加大了蔬菜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运输和消费环节不算,蔬菜废弃物的产地比例可达20%以上,对于云南而言,一年生产的蔬菜废弃物在产地可达到42万t(2014年)以上,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和处理负担。
云南蔬菜产业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资源优势特点。云南是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地形,立体多样的气候资源优势突出,常常表现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及“一天分四季,夜冬昼夏”的光、湿、热特征,可以满足大部分蔬菜喜阳喜温喜凉的特性,加之云南省地域广阔,农业生态类型多样,大多数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在云南找到其最适宜的生产区域。因此,形成了常年蔬菜均衡供应的格局,如滇南及低热河谷区冬春蔬菜优势产业区、滇东滇东北夏秋蔬菜优势产业区、滇中及滇西北设施蔬菜优势产业区、滇东南特色辣椒优势产业区、滇西北滇南林下特色蔬菜优势产业区等五大优势区域生产基地。
(2)成本优势特点。云南蔬菜生产成本低,如笔者在云南蔬菜生产基地元谋县、通海县、呈贡区等地考察发现,本地蔬菜生产成本较我国内地大部分省份同种蔬菜的生产成本低50%左右[1]。
(3)区位优势特点。云南蔬菜除满足省内需求外,以大量外销和出口为主,“云菜”现已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的50多个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及地区。主要出口品种有鲜蒜头、鲜豌豆、花椰菜、马铃薯、青花菜、结球甘蓝和结球生菜。鲜菜主要销往2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鲜蔬菜占到全省出口量的95%以上[2]。
云南蔬菜产地多,蔬菜生产以小农户为主,菜农数量也很庞大,对于蔬菜废弃物的处理也具有云南山地的分散特色,主要是用于菜农自有的畜禽养殖或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从饲用价值看,蔬菜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云南畜牧业80%以上非工业饲草料来源的重要成分之一。
蔬菜可归为青绿饲草资源,富含水分。从实验室和参考文献得到蔬菜废弃物水分和干物质含量,高山萝卜的水分和干物质含量为86.95%~88.0%、12.0%~13.1%,各类蔬菜的水分和干物质含量为95.9%~79.12%、4%~28.8%,其干物质基础上的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作为多汁性青绿原料,最大的安全问题是农药残留,特别是夏秋季节。其次是因为堆放不当而出现的亚硝酸盐中毒和霉菌毒素污染问题。两方面的案例每年都会频繁发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表1 干物质基础上的部分营养含量 单位:%
1.3.1在猪、鸡养殖中饲用
云南农村传统养猪都有“找猪草”之说,现在人们吃到的很多蔬菜也是过去的猪草,如牛皮菜、红薯茎叶梢及大部分野菜,所以说蔬菜废弃物仍然可以饲喂猪、鸡。在饲喂前,首先要判断农药残留的问题,如果是自种蔬菜或根茎类(萝卜、蔓菁、红薯藤、花生秧、籽粒苋等),猪、鸡、牛、羊均可食用。因为蔬菜的水分含量高,养分的浓度低,如含水分90%的蔬菜1kg,除去水分后只有0.1kg的干物质了,光吃蔬菜就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饲养动物一天的采食量刚好是1kg的话,这只动物吃了1kg的蔬菜后还要再提供0.9kg的玉米面+豆面+矿物质,而蔬菜只能作为饲料种类多样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补充,猪、鸡在采食蔬菜的同时还必须补充谷物类能量饲料和豆科类的蛋白质类饲料以及矿物质。经常听到农村养鸡户说喂家里的粮食和自己种的蔬菜,怎么鸡总下软壳蛋,这就是鸡吃的饲粮中缺乏矿物质特别是钙的原因导致的。对于较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最好能采购点蛋白质浓缩饲料和家里的玉米、大麦和蔬菜混合后使用,应用模式可参见蚕(豌)豆茎叶的推荐策略。
1.3.2在牛、羊养殖中饲用
一般蔬菜废弃物在牛、羊养殖中应用较多,主要是通过蔬菜集散地冷库获得的蔬菜废弃物,以叶菜为主,可以成为牛、羊的主要青绿饲料来源。应用时需要视条件补充精料和舔砖。如果采用夏秋季节的蔬菜,则要注意农药污染的问题,建议仅用于肉牛育肥期,且保证新鲜度,当天收集当天用完;摊开晾晒,防止亚硝酸盐中毒或霉菌毒素污染。与此同时,家中也要常备阿托品、解磷啶、水解多维、小苏打等物品,以防采食过多的动物出现问题。
1.3.3蔬菜在肉牛家庭牧场养殖的供料策略
(1)犊牛料(200kg以内):45%蔬菜废弃物干物质+20%玉米+20%专用蛋白质浓缩料+13%秸秆糠+2%糖蜜。
(2)育肥料(200~500kg):55%蔬菜废弃物干物质+15%玉米+5%专用蛋白质浓缩料+25%秸秆糠。
专用蛋白质浓缩饲料为豆粕、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预混料、小苏打、矿物质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活菌剂。不添加预防和促生长用药物添加剂。
本策略提供了蔬菜产地肉牛家庭牧场利用蔬菜集散地废弃新鲜蔬菜叶、自有全株谷物和副产物的节本、降耗、优质、安全、高效的供给方案,可提供高效肉牛产品。
在云南,和“云菜”齐名的还有“云果”,除了品种丰富、产量可观的南方热带水果如香蕉、芒果、火龙果、甘蔗之外,也不缺乏北方冷凉地区的水果如苹果、梨、枣等。作为生鲜食品,与蔬菜同样存在不易保存和运输的问题,如果在产地进行深加工和流转,必然产生一定量的废弃物。这方面在云南省的研究尚待开展,但在一些地区已有应用,如传统木瓜用于喂猪,用甘蔗梢喂肉牛、糖蜜用于牛、羊精料补料,河口县用香蕉次品喂猪等。目前可推荐的方案主要是用于山地禽的饲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用干柠檬皮粉碎添加到饲料里喂蛋鸡,取得较好的鸡蛋品质,被称为“柠檬鸡蛋”。因山地鸡、鸭、鹅等的规模不大,也是家庭农场主要的养殖类型,可以效仿“柠檬鸡蛋”的做法来节约饲料资源。对家庭农场来说,也可少量圈养几只羊,形成“林-果-鸡-肥”的循环农业模式,或“林-果、蔬-羊-肥”的果、蔬套种立体循环的景观农业模式。
栎树属于壳斗科植物中的栎属(QuercusL.),云南省的壳斗科植物资源无论从属数还是种数都居全国首位。栎属壳斗科植物是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51种14变种1变型。其中三棱栎属壳斗科植物资源仅有1种,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南部至西南地区。栎树作为龙陵县森林的主要原生树种,每年9—10月结果,当地称为栎果(我国大部分地区统称为橡实),常被以全果的形式饲喂家养动物。
笔者在保山市龙陵县进行调研。龙陵县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地处高黎贡山南麓的怒江和龙川江之间,国土面积2884km2,国境线长19.71km,山区面积占98%,山丘、盆地占2%。全县森林覆盖率70.08%,人均林地面积约0.8 hm2,是人均耕地面积的10倍左右,居保山地区之首。境内地形复杂、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5.0℃,年均降雨量2112.6mm,有“滇西雨屏”之称。龙陵县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富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千余种,动物200多种。在部分林区,以笔者调查的勐蚌村为例,栎树是该村的主要树种,占森林面积的67%以上,栎树果实——栎果是当地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据龙陵县畜牧部门不完全统计,当地有泡丝栎、青冈栎、灰叶栎、长叶栎、甜茶栎、锥栎、尖叶栎、包头栎、刺叶栎等9种主要栎树资源,全县约有1.33万hm2栎树,年产栎果2.5万t。
2018年11月,共采集龙陵县5个乡(镇)的7个品种的鲜果样品各3份,按果仁、果皮、全果分别进行粗水分、风干样品基础上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总磷、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果皮除外)的国标法测定。
3.1.1栎果果仁营养
龙陵县7种栎果果仁养分检测值见表2。
表2 龙陵县7种栎果果仁养分检测值 单位:%
由表2可见,龙陵县7种主产栎果果仁粗水分19.90%~42.95%;粗蛋白、脂肪、矿物质、纤维和淀粉等8项指标均为在干物质基础上,其中粗蛋白3.53%~5.77%,以长叶栎最低,尖叶栎最高,4个品种超过5%;粗脂肪1.11%~3.11%;钙含量0.16%~0.25%,除锥栎最低外,其他6种均在0.20%及以上,差异较小;总磷0.09%~0.15%,灰叶栎最低,尖叶栎最高,差异不大;酸性洗涤纤维1.95%~6.23%;中性洗涤纤维6.94%~19.24%;淀粉含量39.10%~63.72%,锥栎最高,长叶栎、灰叶栎、锥栎相近,均超过60%。
3.1.2栎果全果营养
由表3可见,龙陵县7种栎果全果粗水分19.70%~54.02%,各品种全果水分含量与果仁相近;粗蛋白3.81%~4.95%;粗脂肪1.51%~4.13%;钙含量0.23%~0.28%,品种间差异小,一致性强,微高于果仁;总磷0.05%~0.09%,品种间差异小,一致性强,略低于果仁;酸性洗涤纤维19.00%~52.96%,7个品种的全果酸性洗涤纤维均较大幅度超过相应品种的果仁;中性洗涤纤维28.15%~60.99%,较果仁增加1~7倍;各品种较相应的果仁淀粉减少16%~74%。
3.1.3栎果果皮营养
表3 龙陵县7种栎果全果养分检测值 单位:%
表4 龙陵县7种栎果果皮养分检测值 单位:%
由表4可见,龙陵县7种栎果果皮粗水分19.97%~39.72%,果皮总体水分与果仁相近;粗蛋白2.82%~3.96%;粗脂肪0.31%~0.88%,各品种间差异不大,明显低于果仁;钙含量0.22%~0.44%,品种间差异小,但差异略高于果仁;总磷0.02%~0.04%,品种间差异小,一致性强,明显低于果仁;酸性洗涤纤维56.31%~76.76%,较果仁增加9~36倍;中性洗涤纤维60.14%~89.9%,较果仁增加3~12倍。
国内关于橡实的养分检测分析多以果仁为对象,饲喂研究也基本以果仁喂猪为主,但没有看到用全果作饲料的报道,也没有对全果进行养分分析检测的。笔者的调查发现云南地方猪对栎果全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随着人们对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的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对维护肠道健康、改善机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栎果全果富含膳食纤维,吃栎果全果的猪看起来既健康长得又好,并且养殖全程没有使用过抗生素[4]。而且,有研究表明,栎果皮富含多酚类物质,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所挥发的芳香成分对猪具有诱食效果,可能也参与形成了栎果猪肉独特的肉品质特征。
综上所述,如果从供能和替代玉米的角度出发,栎果脱皮只喂果仁,效果更好;而从方便、经济的角度出发,带皮栎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物美价廉的饲料来源。对于山区养殖农户来说,既可替代一部分玉米节约成本,又减少了栎果脱皮加工的工序,且保障猪只日粮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以维护肠道健康。适宜于栎树山区发展山地适度规模家庭养猪进行开发应用。
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保山猪进行,尚无其他畜种的饲喂经验推荐。栎果产区在栎果成熟季节于林下捡拾成熟落果,以全果形式晾晒干收存。每日可按每头育肥猪单独投喂全果500 g,或粉碎后与煮熟的自采猪菜(草)混匀饲喂,全果栎果粉的饲喂量每头猪500~600g;如果有条件生产营养全面的栎果日粮,则可按如下操作。
(1)地方猪乳、仔猪(5~20kg):采购品质优良的全价乳、仔猪膨化颗粒料。
(2)地方猪育肥前期(20~60kg):5%~20%栎果全果粉+60%~45%玉米+25%专用浓缩饲料(粗蛋白40%)+10%蔬菜,煮熟饲喂。
(3)地方猪育肥后期(60~120kg):10%~25%栎果全果粉+45%~35%玉米+20%专用浓缩饲料(粗蛋白40%)+20%蔬菜,煮熟饲喂。
(4)地方猪妊娠母猪(配种~孕85d):15%~25%栎果全果粉+40%~30%玉米+20%专用浓缩饲料(粗蛋白40%)+25%蔬菜,煮熟饲喂。
(5)地方猪泌乳母猪(孕85d~配种前1周):5%~15%栎果全果粉+60%~50%玉米+25%专用浓缩饲料(粗蛋白40%)+10%蔬菜,煮熟饲喂。
专用蛋白质浓缩饲料为豆粕、氨基酸、石粉、磷酸氢钙、氯化钠预混料、矿物质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栎果含有抗菌、抗氧化的多酚物质,无须添加预防和促生长用药物。
这一策略提供了林山栎果产区地方猪家庭牧场利用收采的栎果、蔬菜、玉米等其他饲料资源的节本、降耗、优质、安全、高效的供给方案;保护地方猪无抗养殖;可提供无抗、优质的地方猪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