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悦,曹群,郎丽丽,牛荣,李英平
胸膜活检术是胸膜肿瘤或胸膜良性病变常用的确诊方法之一。目前胸腔镜胸膜活检术是胸膜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技术费用昂贵,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开窗式胸膜活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以及能显著降低住院费用等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胸膜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优缺点、术中注意要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胸膜活检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 年6 月—2020 年6 月甘肃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胸膜活检患者74 例,根据活检手术方式分为2组,开窗式活检组29例(其中25例有胸腔积液),胸腔镜活检组45 例(其中31 例有胸腔积液)。纳入标准: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阴性;原发肿瘤位置不详;原发病灶位置特殊病理不易获取;前、后、侧胸壁有胸膜增厚(正常胸膜厚度1~2 mm)。排除标准:开窗式胸膜活检未能确诊中转胸腔镜活检;高龄(年龄大于70岁);因心肺功能欠佳不能耐受手术活检;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开窗式活检患者双肺通气,胸腔镜活检患者单肺通气。开窗式活检术:术前在超声或CT 引导下行增厚部位胸膜定位,可多点定位,选取胸膜相对较厚(≥5 mm)部位行开窗活检,开窗大小为1.5~2.0 cm,沿肋间隙平行层面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层至壁层胸膜,随后活检钳咬取部分增厚胸膜送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阳性(发现癌细胞、郎格尔汉斯细胞或炎性细胞),结束手术;若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阴性,即刻转胸腔镜胸膜活检,此时开窗活检孔可作为胸腔镜照明孔或操作孔。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以腋中线第七肋间作为胸腔镜孔,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选取胸腔镜操作孔,可对病变胸膜行多点取材活检,若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阳性,结束手术;若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阴性,可换位置再次活检,直到确诊为止。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 疼痛评分标准)、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组患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29 例开窗式胸膜活检确诊患者中有22 例胸膜厚度大于5 mm。其中,肺癌术后胸膜转移6例,结核性胸膜炎8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膜转移3 例,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3 例,胃癌术后胸膜转移2 例,恶性胸膜间皮瘤3 例,局限性间皮瘤2 例,非特异性胸膜炎2例;45例胸腔镜胸膜活检组中,肺癌术后胸膜转移8 例,结核性胸膜炎9 例,非霍奇金淋巴瘤胸膜转移4 例,乳腺癌术后胸膜转移5 例,胃癌术后胸膜转移3 例,骨肉瘤术后胸膜转移4 例,恶性胸膜间皮瘤5 例,局限性间皮瘤4 例,非特异性胸膜炎3 例。开窗式活检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少于胸腔镜活检组(P<0.01);开窗式活检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胸腔镜活检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腔镜活检组肺漏气4例,切口感染2例;开窗式活检组房颤1 例,切口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表1 2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
胸膜病变包括恶性胸膜病变和良性胸膜病变,前者以原发恶性胸膜肿瘤或胸膜继发性转移瘤为主,后者以结核性胸膜炎或胸膜良性肿瘤多见[1]。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手段无法鉴别病变胸膜性质,病变胸膜的定性诊断或病因诊断是后续治疗的关键。
超声或CT 引导下胸膜穿刺主要适合于胸膜增厚(大于5 mm)或胸膜结节患者,但穿刺容易引起气胸、血胸、穿刺道肿瘤种植转移等并发症,肺功能欠佳不能屏气或胸膜厚度小于5 mm 是该技术的相对禁忌证,文献报道该方法诊断灵敏度为70%~94%[2]。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可以在直视下多点取材,取材成功率高,灵敏度大于90%[3],但胸腔广泛粘连、合并慢性心肺疾病则是该诊断方法的禁忌证。外科胸腔镜胸膜活检是诊断率较高的检查方法(90%~95%)[4],高龄、体质衰弱、心肺功能欠佳、胸腔广泛粘连仍是该诊断方法的相对禁忌证[5]。开窗式胸膜活检是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全新术式,截至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胸膜病变认知的提高,笔者对部分患者采用了开窗式胸膜活检术,该手术路径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本研究发现,29例开窗式胸膜活检确诊患者中有22例胸膜厚度大于5 mm,前期研究中有6 例开窗活检未能确诊,其胸膜厚度均小于5 mm,故胸膜厚度小于5 mm 的患者不建议开窗活检。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常规行B 超或CT 胸膜定位,开窗部位限于前、后、侧胸壁胸膜,且胸膜厚度大于5 mm。与胸腔镜胸膜活检相比,开窗式胸膜活检尤其适合胸膜腔广泛粘连,或不宜单肺通气患者,因该手术路径不需要完全进入胸膜腔,有时仅钳取部分壁层胸膜就可确诊,且该术式可在双肺通气下进行,对肺功能欠佳的患者尤为有利,因此,开窗式胸膜活检术是对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相对禁忌证的有效补充,2 种手术方式相结合不仅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而且减少了部分患者的手术创伤,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
本研究发现,与胸腔镜活检组相比,开窗式活检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开窗式活检组只需要1个或2个活检孔,且不需要进入胸膜腔游离胸膜腔粘连,胸腔镜活检组部分患者需要游离胸腔粘连,导致渗血增多,手术时间延长,甚至术后肺漏气等并发症。胸腔镜活检组术后需留置胸腔引流管,而开窗式活检组不需要进胸膜腔,即使进入胸膜腔术后也无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因此术后疼痛明显轻于胸腔镜活检组。本研究中胸腔镜活检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开窗式活检组,主要是胸腔镜的使用费用所致,因此开窗式胸膜活检更加经济。
术后肺漏气是胸腔镜活检组的主要并发症[6],主要与胸膜腔粘连游离后肺破损有关,2 组均有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多考虑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或部分患有糖尿病有关,但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显示,胸膜良性病变或肿瘤主要包括结核性胸膜炎、局限性间皮瘤、脂肪瘤及胸膜转移瘤等[7],但本研究中以结核性胸膜炎和胸膜转移瘤为主,良性胸膜肿瘤少见,可能与本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有关。
综上所述,开窗式胸膜活检术更加微创和经济,是对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相对禁忌证的有效补充。本研究探索出适合开窗式胸膜活检术的患者群体,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还为该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