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霞
(甘肃省古浪县水务局,甘肃古浪733100)
2019年古浪县严格按照省、市要求,以落实“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为重点,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组织实施了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和国家节水行动,促进了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支脉乌鞘岭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东西长约102 km,南北宽约88 km,国土总面积5 046.5 km2。全县19个乡(镇)、271个村委会、7个居委会,2 078个村民小组,人口38.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28万人,201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5.65亿元(2015年可比价),工业增加值7.06亿元(2015年可比价),工业总产值47.58亿元。
古浪县地跨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黄河流域内无常流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为少量引洪漫地和人畜饮水。石羊河流域占县域面积的90%,是古浪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区域内河流主要有古浪河系和大靖河系。在县境东北部、大靖河系下游,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工程提取黄河水入境,灌溉面积2.29万hm2。
古浪县水资源总量为2.74亿m3,包括地表水1.06亿m3、调入水1.55亿m3、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净地下水0.1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19 m3,与武威市持平,分别是甘肃省和全国的2/3、1/3,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3 660 m3/hm2,与武威市持平,分别是甘肃省和全国的1/2、1/7,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
古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家节水行动,成立由古浪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古浪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古浪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分领域制定了农业、城镇、工业等专项节水方案,对重点领域节水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推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政府召开古浪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现场推进会议,实地查看了城镇、农业、工业节水情况,通报了全县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中存在的问题,对节水行动重点工作进一步做了安排部署,并督促相关部门、乡(镇)贯彻落实。坚持把节水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为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古浪提供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根据省市分配的水权总量指标,按照“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的总体要求,每年制定印发全县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严格落实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行业、各乡(镇)的水权,做到了有计划用水。2019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529亿m3,实际用水量2.471亿m3,其中地表水0.757 9亿m3、地下水0.521 8亿m3、调入黄河水1.191亿m3。实际用水量未突破用水总量指标。
严格落实古浪县水资源配置方案,地表水实行灌季计划、轮次调节,即根据水库调蓄、水情和灌溉需求情况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各灌区按轮次配水;地下水实行刷卡取水、轮次控制,落实“三级”审批制度,即由用水小组依据水权配置方案和农业结构调整计划,按照用水轮次确定的轮次水量,提出用水计划申请,经过协会(村委会)签署意见,上报乡(镇)政府审批后,到水管单位购买水量,水管单位审批后,经过登记打卡上水,用水户在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上刷卡取水。实行有计划按轮次配水,加强用水过程性监管,推进全县水资源的有序利用和有效管控。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在全县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置了警示标志、宣传牌、围栏等保护设施。按照规范要求对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开展自检工作,同时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对水质进行季度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保证了水质安全达标。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将解决贫困群众饮水问题作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强弱项、补短板,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完成古浪河灌区、柳条河2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谋划的绿洲小城镇供水管道延伸工程,并投入运行,进一步提升了7个乡(镇)、63个行政村、2.87万户、11.23万人的生活饮水保障水平;扎实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行动,采取改造深埋管道、增设入户水表井、在水表井内安装冬季取水软管等措施,扎实解决自来水冬季冻管问题;采取走访入户、面对面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全面深入宣传饮水安全政策及自来水冬季防护等管护知识,引导、督促用水户对供水设施进行保温防冻,群众冬季供水保障水平、冬季管护意识、满意度和政策知晓率不断提升。通过自来水、集中供水点、小电井、引泉等多种饮水方式相结合,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4项安全饮水指标达标标准,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古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河湖管理工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3次,安排部署河(湖)长制推进落实、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等工作。全面推进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覆盖全县河湖的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全县共设立河长278名、湖长20名,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职,开展河湖巡查,县级河长巡河106次,乡(镇)级河长巡河1 720次,组织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各项措施。认真组织开展河湖突出问题整治,完成上级督察发现10个问题的整改落实,从河(湖)长建设管理、河道垃圾清理、河道违规建设整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了全县河(湖)长制工作。组织全县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26个,清理河湖垃圾5 446 m3,累计拆除违法建筑占用河道岸线面积36 197 m2。
尽管古浪县在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地下水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是古浪县的基本县情,一直以来都是古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农业和生态作物无法实行充分灌溉,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生态环境修复存在困难。预计到2025年、2035年,古浪县需水总量将分别达到3.93亿m3、4.51亿m3,与现有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相比,缺水量分别为1.13亿m3、1.77亿m3,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水资源管理手段有待加强。古浪县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薄弱,专项投入不足,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对水量、水质信息的采集不够准确全面,水资源科学、精细、高效的综合管理方式仍需不断改进提高,人力资源和管理设施能力亟需加强。三是河道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大量项目资金支撑,治理资金投入压力巨大。
古浪县将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控,做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水资源配置方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灌区、乡(镇)、村组(企业)水资源配置制度,有效控制用水总量,实现水资源有序利用,确保取用水量不突破控制目标。二是加强水资源监管工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实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全面落实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各项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持续开展饮水安全宣传,对农村饮水安全政策、供水服务、自来水管护、冬季防冻及节水知识等进行细致全面的宣传讲解,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自来水管网管护,进一步提高群众管护和防冻意识。四是建立健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积极推进落实“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加大日常联合巡查力度,不断加强行业和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联动协作,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管、共治的工作模式,形成河道保护管理合力。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古浪县乡镇、村级河长巡河制度》,认真履行巡河责任,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全面推进河长巡河、护河、治河常态化,促进河湖治理工作长效化。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促进人水和谐、生态修复、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负总责,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方可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