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丘陵山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

2020-12-18 20:12:04吴志源李忠才余添发刘爱民杨静波江保龙邓贵元
中国种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秧盘赤霉素父本

吴志源 李忠才 张 琳 余添发 刘爱民 朱 彦 杨静波 江保龙 邓贵元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 350018;2 福建省建宁县农业农村局,三明 354500;3 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长沙 410001;4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5 福建福民种业有限公司,福州 350007)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山地丘陵面积有1000 万hm2左右,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1]。福建省是杂交水稻制种大省,2019 年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2.01 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21.9%[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镇和城市,传统杂交水稻制种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急需用工少、劳动强度轻、生产成本低的机械化制种技术[3]。

为加快福建丘陵山区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福建丘陵山区杂交水稻制种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建宁县农业农村局等根据福建省区域地势特点,在现有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破母本机插、父本割除、种子烘干等关键环节机械化,集成一套适于本地区的机械化制种技术[4-7],2018年在长汀县南山镇示范7.2hm2,入库精选产量达3.35t/hm2;2019 年在建宁县溪口镇示范6.8hm2,现场验收干谷产量达3.78t/hm2。以此技术为核心的“建宁县杂交水稻轻简制种技术推广与应用”获2016-2018 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三等奖,现将福建丘陵山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福建丘陵山区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仍采用传统1∶8 行比制种模式,在母本育插秧、喷施农药及赤霉素、父本割除、种子烘干等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环节实现机械化,其技术路线为机械耕整→秧盘育秧→母本机插→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植保无人机喷施赤霉素→机械割除父本→机械收获→烤烟房烘干种子。

1 机械耕整

母本机插采用小苗移栽,对耕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大田耕整要求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一般在旋耕前5~7d 灌水泡田,促进落粒谷发芽;选用与小型拖拉机匹配的旋耕机带水旋耕2~3 遍,旋耕深度10~15cm,泥浆深度5~8cm,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基肥,水整后拉平田面,使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cm;平整后进行适度沉实,不宜现整现插,一般沙质田沉实1d,粘性土质田沉实2~3d,待沉实后灌薄水插秧。

2 秧盘育秧

父本采用湿润育秧,管理同人工制种。母本采用秧盘育秧,主要管理技术如下。

2.1 调整播差期机械化制种采用秧盘育秧及机插秧,与人工制种采用湿润育秧及人工插秧对比,机械化制种母本播始历期比人工制种延长2~4d。因此,在花期安排上,参照人工制种时,播差期应适当缩短2~4d,即母本提早2~4d 播种。

2.2 育秧前准备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田块作为秧田,秧田与制种田比例1∶80。播种前3~4d 制作秧畦,秧畦宽150cm,秧沟宽50~70cm、深15~20cm,四周开排水沟;播种前2d 整理秧畦,使畦面达到“实、平、光、直”。苗床土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与细土按1∶2 混合做成。

2.3 播种母本用种量为22.5~26.25kg/hm2,采用与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相配套的秧盘,如规格为15.5cm×56cm×2cm 秧盘约需630 盘/hm2,播种量约为干谷35~40g/盘。

种子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后,破胸露白晾干,用拌种剂拌种,播种均匀,播后均匀撒盖种土,以盖没种子为宜,不能过厚;早季用薄膜搭拱覆盖,中晚季用防虫网搭拱覆盖。

2.4 秧苗管理出苗前保温保湿促齐苗;齐苗后间接灌溉,以湿为主,干湿交替;移栽前3~4d 控水炼苗,以干为主;在起秧栽插前,若遇雨天需盖膜遮雨,防止苗盘土含水过高。看苗施“送嫁”肥,对叶色退淡的苗,每hm2用尿素60~67.5kg 兑水7.5t 于傍晚洒施。1 叶1 心时用敌克松防立枯病,在移栽前1~2d 务必喷施“送嫁”药。

3 母本机插

母本秧龄控制在2.8~3.5 叶移栽。随秧龄期的增加,机插秧不育系的播始历期有较大幅度增加,导致制种花期不遇。选用宁波协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XL2Z-8 型水稻制种专用插秧机或星月神2ZG-8S 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行距20cm)。根据具体组合选择先插父本或母本,父本行离田埂2m 处不插父本,留作母本机插工作道;父本与母本的间距视具体组合而定,一般为26~30cm;母本机插时田块四周预留1 个插幅宽度暂不插秧,待中间插完后,插秧机沿周边绕插1 圈,完成全田插秧。母本插植规格一般为17.5cm×20cm,丛插2~3 粒谷,插秧深度2cm 左右,机插结束后及时补苗。

4 肥水管理

与常规手插对比,采用机插秧苗细小,素质弱,机械移栽植伤重,扎根返青活棵慢,其分蘖具有爆发性,封行迟,分蘖期也较长,导致其茎蘖数过多而成穗率低、穗数多而穗型小、株高降低且茎秆细弱、根量小且根系分布浅。因此,需根据机插水稻的生产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

在施肥上,所需肥料种类和总量与常规手插大致相同,但各个时期如何施用有所不同,重点是降低基肥比例,提高蘖肥比例,采用“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一般在机插后5~7d 结合使用小苗除草剂施1次少量返青分蘖肥,机插后12~14d 再重点施1 次分蘖肥,在母本进入幼穗分化Ⅱ期看苗施穗肥,在母本幼穗分化Ⅶ期初巧施“破口”肥。薄水栽插,栽后2~7d 间歇灌溉促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分蘖中后期及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做到“早搁、轻搁、多次搁”,切忌重烤田;抽穗扬花期灌深水,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在收获前5d 断水。

5 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和赤霉素

5.1 喷施农药根据病虫预报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全程病虫害防治,一般在移栽后8~10d、封行烤田前、幼穗分化Ⅶ期、第2 次喷施赤霉素时、授粉结束时等关键时期进行防治,稻瘟病防治使用75%三环唑或富士一号,稻曲病、稻粒黑粉病使用阿米妙收或者氟环唑。其他病虫害防治同一般水稻防治,药剂选用植保飞防专用药剂,或内吸性强、药效期长的悬浮剂、乳油剂、水剂类农药,慎用粉剂农药。

5.2 喷施赤霉素植保无人机喷施赤霉素的时期、喷施次数参照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植保无人机喷施量为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的80%~100%。飞行速度4.0~4.5m/s,飞行高度离稻株冠层2m,应在每天露水未干前喷施完毕,也可选择夜航喷施,避免重喷或漏喷。对于生长发育不均匀的田块,应做好标记,酌情增加或减少喷施量。

6 机械割除父本

授粉结实后及时割除父本,可减轻制种病虫危害,省时省工,便于抢收,增加粒重。选用背负式小型割草机(搭配40 齿锯片及扶禾架)或制种父本割除机进行割除,留桩高度不超过20cm(母本易倒伏的品种,父本可以高留桩),使父本倒平在工作行中自行腐烂。割除后进行检查,不得残留个别父本稻穗或割除的父本稻穗斜靠在母本行中,影响种子纯度。

7 机械收获

一般品种成熟度达到85%时即可选用联合收割机抢晴收割,收割前先清洗干净收割机,应在雨露水基本消失后作业,收割后3h 内种子进入烤烟房烘干。

通过对密集烤烟房进行简易的改造,可用于种子烘干。密集式烤烟房分上升式和下降式,现以上升式密集烤房为例进行介绍。

8 改造技术总结

8.1 改造要点用支撑架、钢筋网在烤烟房内铺设烘干床,烘干床略高于热风进风口,烘干床后端有挡风板围挡密闭。温湿度自控仪传感器挂置于烘干床下方的热风进口处[7]。

8.2 烘干技术要点将种子均匀轻倒在烘干床上,种子层厚度不超过50cm;烘干12h,打开循环风机维修口、冷风进风口、排湿口和烤房门,风机高速运转,以自然气温排湿为主;烘干24h,打开冷风进风口、排湿口和烤房门,关闭一半循环风机维修口,风机高速运转,点火缓慢升温,温度控制在35℃以内,以低温烘干为主;烘干24h,打开冷风进风口、排湿口和烤房门,关闭循环风机维修口,风机低速运转,温度控制在38℃以内,以适当高温烘干为主,直至表层种子水分低于12%烘干结束,总需烘干时间60~72h。

8.3 其他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选择、播种期与播差期的确定、花期预测与调节技术、人工辅助授粉、防杂保纯技术等参照常规杂交水稻制种。

猜你喜欢
秧盘赤霉素父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分蘖洋葱实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吉林蔬菜(2022年4期)2022-11-04 07:22:20
一种插秧机钵育秧盘的低成本3D打印技术研究
秸秆秧盘育苗效果研究
新农民(2019年36期)2019-02-20 04:12:07
水稻秧盘形变测度方法与等级评价研究
水稻秧盘高速播种配套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中国稻米(2016年5期)2016-10-28 08:46:24
赤霉素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噻苯隆与赤霉素在骏枣上配合使用效果初报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茶叶通讯(2014年1期)2014-02-27 07: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