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多样化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2020-12-18 19:52孙先亮
中小学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发展

□孙先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此要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对教育发展的新定位,也是给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不仅可以更好地引领义务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优质生源,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育人方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多样化育人方式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人,这意味着不仅要从人出发来设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而且其目标和价值,也必然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只有教育与人进行有机的对接和高度的融合,才能让教育所有的设计得以达成。

实践中,有些学校教育的多是既定传统的延续,虽然很多教学设计都会考虑学生的因素,但是社会共性因素,以及传统观念与思维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任何一个学生进入学校教育环境,就是按照学校所设定的“轨道”运行,至于学生的潜能是什么、个性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需要,很少有相应的教育内容给予认真关注,学生的诉求大多无法得到认可和理解。这样的教育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没有表达自身需求的机会,更没有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嵌入,以及民主、平等社会氛围的营造与发展,互联网思维尊重个性、崇尚自主、开放共享的特点,让社会关系中人的价值存在得到了重新定位。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灌输式”“教育霸权”等教育方式,不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剥夺了学生的表达权、思考权、选择权、发展权。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对未来发展的追求。教育需要真正让学习者的权利回归,让学生的内在需要成为自己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育思维方式的真正转变。教育的一切内容和方式,只有契合学生的心灵、情感和潜质发展的需要,才能释放出教育的最大效能;教育只有符合学生内在品质的独特诉求,才能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让每个学生的品质和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高水平的发挥。

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我在美国教育考察时发现,那儿的学校不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入学选拔的,而是完全根据学生自己的发展兴趣和个性特质来选择学校。因此,不管是海洋学校、航空航天工程学校,还是商科学校、艺术学校,都体现出对学生兴趣和个性潜质的尊重。而且,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能力和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是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进行学习的。其中既有可考入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也有直接通过学校的职业课程而就业的学生。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能力修习相应的课程,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是更加符合人性的选择,体现了教育对学生个性潜质的尊重和个性发展的支持。认识和理解高中的多样化育人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根本上重回教育的以人为本,从学生内在的独特品质出发,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条件和舞台,更加充分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颠覆传统,搭建丰富的个性化发展平台,探索育人新模式

普通高中多样化育人方式的变革,需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这是一个对高中学校充满挑战的选择。传统的高中教育以高考升学为唯一教育任务与目标,以课堂传授和考试训练为唯一方式,教学质量只是用单一的升学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是用单一的分数来评测。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学业和心理负担,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而且也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体学习和兴趣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就是要重新审视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标准,让每个生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并且赋予每个学生以生命的张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架构。好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使命与战略,而这必须通过组织架构的改造来体现。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存在和独特智能的差异,从而给教育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个性差异具有脑科学与心理学的基础。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深感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组织与资源支持,我校进行组织平台的重新建构,启动学生发展组织平台的Magnet Team(吸引力团队,简称MT)建设,即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组建人文、数学、外语、经济、生化、理工六个MT。学生进入我校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MT的选择。这样的选择看起来是非常有难度的,但是让学生进行选择,就能引导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奠定基础。这种选择也并非最终的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学生在选择时无需产生很大压力。

MT 既是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组织再造,也是学生创新发展的平台。学校打破了传统的以成绩作为分班标准的模式,在前期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设计了基本上能够涵盖学生的志趣和专业方向的六个大类,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进行自主选择。学校再按照国家高中新课程的要求,开足开齐基础课程,同时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综合素质发展、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资源和条件,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深刻的理解。学校还为MT 设计了“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即“自主管理、特色课程、特色社团、学术研究、实践基础”,把学生的培养融入这样丰富的内容和平台,每一部分内容都能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给予支持,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成为可能。

MT 运行中,自主管理是MT建设的基础。从MT 建设之初,学校就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管理,确保这个组织是一个既稳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发展共同体。在教师层面,建立首席导师、助理导师组成的教师指导团队,确立了“首席全权负责,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项目运行,团队自主发展”的“首席导师制”,使导师能够在团队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者、支持者、服务者。在学生层面,在导师指导下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团队,让学生根据团队的专业特点,组建不同风格但又具有管理实效的学生领导团队,强调学生自主管理,从班子搭建到团队发展战略决策,从常规管理到课程资源建设,都充分体现和保障学生的权利落实,体现对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MT 建设的初衷,决定了这个平台必须以充足的特色教育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MT 首席导师与学生管理团队一起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全面调动家长、企业、政府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同时,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创设具有MT 特色的活动社团和学术社团,体现MT 的独特追求。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不仅要展示和提高自己的独特才智,更要能够不断去认识和探索自己的发展志趣、专业方向和职业趋向,从而为自己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

MT 建设的价值追求,在于学生不仅要判断和选择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且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素养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上,那只能是让学生找到了方向。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创新素养和品质,他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开阔视野。因而,为满足MT 的发展,学校把建设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作为重要内容,在高校、创新性的企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中,给学生创设参观考察及开展实验的机会和条件。不仅如此,MT 还把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创新素质培养的起点,在高校、科学研究院所等机构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三、张扬个性,激发潜力,让生命在自主发展中得以解放

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符合学生发展和内在成长需要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这正如土壤对于一粒种子,固然种子的品质是其生长和产出果实的内在原因和根本依据,但是土质、养分、水分、空气、阳光等因素,对种子最终结出果实的质量与数量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可能去改变学生既已存在的潜质与禀赋,但是却可以通过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唤醒、引导、激发每个学生实现自我的最好发展。

自主开放的环境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氛围。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学生“六大解放”的观点,解放学生必须开放环境,这意味着教育要想让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但更是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平台。

结合教育的现实情况,我认为学校打造自主开放的环境,首先要建立生活化的校园。让生活的情景和内容无处不在,让学生在校园中可以自由地阅读和交往,可以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可以自主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校园活动。“生活即教育”,学校生活就应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生活化的环境,给学生以丰富的生活营养,让孩子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可以享受到校园生活带给自己的快乐。其次,学校要建设个性化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自己在各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潜质,能够在校园获得发展和提升。学校固然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内容和教育教学要求,但是只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从中获得自信和幸福感。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每个学生在学校环境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不管是在体育、艺术等技能方面,还是在科技创新、领导力等方面,学校都要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条件支持,在彰显学生才智的同时,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素质。第三,学校还应建设智慧化的校园。要敢于把学校中适合学生的活动交由学生自己去组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信心能够始终得以保持,也使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认识,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工作。以创新发展指导办公室为统领,以MT 为平台,为学生创新发展搭建高端平台并获得丰富的资源支持。近年来,我校先后与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401 医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十几家单位共建学生学术素养提升实践基地。由这些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指导学生进行全新课题的研究。学校也自主研发了“卓越计划校园课题管理系统”,以线上的方式监管学生的课题研究活动过程。学生以真实的研究课题为起点,全面体验选题、开题、科学研究、结题、学术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工作全过程,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许多学生的研究成果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术研究的兴趣。

为了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素质培养提供支持,学校积极筹集各类资金,采取对接国内一流高校的方式,建设了青岛二中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中心内的创新实验室完全按照青岛二中学生科技工程创新活动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中心不仅面向我校学生和教师开展创新活动,同时也与国内外高校、企业进行密切结合。与这些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了航空航天、机器人、现代加工、物联网、植物栽培等十多个创新实验室,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大量的校本课程,建设了许多学生学术社团,以及学生创新项目。

MT 团队的建设,让学生在个性发展的道路上如鱼得水。我校MT 实施“三个同步推进”,使其为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发挥最大效益。一是项目引进与学生后续学习课程开发同步推进;二是项目引进与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题研究同步推进;三是项目引进与加强学生工艺与技术培养同步推进。在这里学生靠兴趣驱动,进行各种科学、人文、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而且,由于MT 是以具有相同兴趣和个性的同学组成,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相关领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为学生的创新和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也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学校开展多样化育人方式的探索,是对传统育人模式的颠覆和创新,既需要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又需要丰富资源的支撑,更需要组织平台为载体。只有全方位发力,才能营造优秀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才能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发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