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懿哲,涂康
(莆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福建 莆田 351100)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称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是我国四大经济养殖贝类之一,单种产量在我国养殖贝类中最高。菲律宾蛤仔有多个壳色品系,例如斑马蛤、两道红等等,斑马蛤因其贝壳表面有类似斑马条纹而得以命名,在莆田天然群体中约占0.24%,且存在稳定的性状遗传基础。相比于其他品系,斑马蛤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和存活率。同时斑马蛤相比于普通本地菲律宾蛤仔具有更加美观的壳色,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行情远优于普通蛤仔。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愈加重视,2018年年初,由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响应国家号召,笔者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中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斑马蛤生态循环水工厂化育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试验基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灵川镇书峰村,育苗车间内育苗池规格为6 m×7 m×1.4 m,车间同步配套以完善的水、电、气等设备,同时搭配饵料单胞藻培育车间。育肥场原为对虾养殖池,占地13 000 m2/口,一共6口。育肥场与育苗车间通过管道相连,可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育苗车间及相关操作工具在使用前用200~300 mg/L的漂白粉浸泡消毒3 d,然后用8~10 mg/L的高锰酸钾浸泡30 min以冲洗残留漂白粉,清洁海水冲洗3遍备用。提前1周将所需育苗用水抽入暗沉淀池中备用。
该次育苗所用亲贝来自广东潮州饶平县,由大连海洋大学经菲律宾蛤仔多代定向选育得到的1—2龄“斑马蛤”。亲贝挑选要求:壳高2.5~4.0 cm,壳面光滑无破损,活力好,性腺发育成熟度高。
亲贝运回后先用清水冲洗表面污垢,而后用5~8 mg/L的高锰酸钾浸泡消毒15 min,消毒过程中反复搅拌,以防止亲贝开口而导致高锰酸钾进入壳内。调节水温和盐度使其与亲贝暂养池水体条件接近,按每池50 kg要求将亲贝平铺于框中入池充气暂养3~5 d,期间以角毛藻和扁藻为饵料,保持饵料浓度在 1×105~1.5×105c/mL,每天投喂 2~3 次,可依据亲贝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
由于部分亲贝性腺成熟度较高,经过脱水长途运输后,清洗消毒后可直接入筐悬挂在催产池中进行催产,一般5~12 h内即可产卵。产卵过程中可观察到池水逐渐变浑浊,当受精卵密度达到25~35 c/mL后,将亲贝转移到其他空池中以避免布卵密度过高,产卵完成后将亲贝移出。
受精卵孵化时间与所处水温有关,一般保持水温 20~23℃,孵化时间在 18~26 h,即产卵 1 d后发育到D型幼虫阶段。
由于产卵时亲贝所排放较多的代谢产物,极易引发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幼虫成活率,故发育到达D型幼虫阶段,立即开始选幼。提前准备好清洁育苗池,调整水温在20~23℃,淡化海水盐度至18~20,pH值在8~8.2之间,施加浓度在2-3 mg/L的EDTA以络合水中重金属离子,同时添加浓度为1~1.5 mg/L的土霉素以预防病害。幼虫采用300目筛绢网袋过滤后移入准备好的育苗池中培育,培育密度为8~12个/mL为宜。
D型幼虫阶段每天换水1/2,每两天倒1次池,期间根据幼虫大小依次替换网目较大的筛绢过滤筛苗。开口饵料选择金藻,第1天投喂2次,第2~3天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在1×104~3×104c/mL为宜,第4天开始投喂角毛藻和扁藻等单胞藻类,投喂量根据幼虫摄食情况作适当调节。浮游期幼虫经过7 d左右生长开始变态发育为匍匐期幼虫(稚贝)。
投放稚贝前,先向育苗池中泼洒2~3 kg煮沸冷却后的海泥,提供稚贝附着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虾塘水培育的饵料藻类,通过管道导入育苗池供应稚贝摄食,并依据藻类浓度更换不同虾塘进行投喂。稚贝投放后,采用流水充气法进行培育,根据池内水质情况每隔5~7 d倒1次池。
经过3~4周培育,稚贝规格达到30×104粒/kg以上后,将其转移至室外育肥池进行中间育成,密度保持在 3×104~8×104粒/m2。观察并检测潮水水质适当进排水,定期追肥培育饵料单胞藻,同时检测水质清除敌害以保证稚贝正常生长。稚贝培育后期,规格达到10×104粒/kg以上即可出库下海培养。
斑马蛤浮游幼虫期培育适盐范围较低,一般水温20~23℃时,盐度范围保持在18~20左右,因此斑马蛤生态化循环水育苗对淡水需求量较大,育苗场选址应考虑周边淡水供应情况,有河流或充沛的地下水为佳。
稚贝期培育对于饵料单胞藻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远超过饵料车间所能供应的上限,因此单纯依靠人工藻来培育幼虫已不现实。作者采用流水培育的方法,将富含单胞藻的虾塘水注入育苗池,同时在池内对角处将尾水排出,既能为稚贝提供源源不断、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饵料,又可以及时将代谢废物注入虾塘,循环利用培育饵料单胞藻,达到生态培育、循环利用的目的。培育出的苗种规格整齐,绿色环保,养殖成活高。
对于当前贝类育苗来说,室外土池育苗受海区水质环境和气候等变化影响,苗种培育环境不可控因素较多,苗种培育生产不稳定。室内水泥池育苗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两者都无法实现绿色健康养殖。因此作者创新了海水贝类育种模式,围绕传统育苗饵料供应不足和尾水利用问题,利用育苗尾水为虾塘供肥,虾塘培水养藻供给育苗所需,既提高育苗尾水的利用率,又降低环境污染,从而达到循环供饵的目的。这种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十分契合当前绿色健康养殖的理念,能够为我国海产贝类当前规模化养殖的需求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