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对策研究①

2020-12-18 16:50何建湘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培育特色

何建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海口571101)

2018年机构改革时,农业农村部组建乡村产业发展司,首次将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职能写入“三定”方案,并设立了特色产业处。按照司领导班子分工,笔者分管乡村特色产业这一项全新职能。根据组织安排,笔者于2019年7月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院里专门成立了产业发展处,笔者大力指导推进院系统产业整合,梳理热区乡村产业需求,推进落实科技支撑热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统筹推进全院科技扶贫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笔者认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准确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外延,从“三个维度”出发,坚持“六点”发力,“六业”并举,为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1 准确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乡村是指人口分布较城市分散、居民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地区;特色是指事物表现出独特优异的地方;产业是指农、矿、工、商等经济事业的总称。因此,“乡村特色产业”是指在我国乡村区域范围内,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资源条件、明显区域特征、特殊产品品质、特定消费市场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乡村特色产业可以分为9 个种类:特色粮食(如荞麦、绿豆、蚕豆等);特色油料(如油茶、油葵等);特色蔬菜(如莲藕、茭白等);特色果品(如葡萄、石榴等);特色饮料(如咖啡、白茶等);特色花卉(如盆栽植物、鲜切花等);特色畜禽(如湖南宁乡花猪、海南文昌鸡等);特色食品加工(如传统米面制品、风味小吃、酒醋酿造等);传统手工艺(如锦绣、草木竹编、剪纸刻绘等)。

1.2 把握乡村特色产业内涵外延需要坚持三个原则

1.2.1 坚持“特”字当先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明本》中提道:“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中描写道:“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稀,不是指物品数量稀少,而是指供小于求,有需求的稀才有价值。因此,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做到物以稀为贵,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1.2.2 坚持发挥天赋

特色产业的“特”来源于其“天赋”,即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中国地域辽阔,天南海北、东西迥异,地形地貌复杂,高山丘陵平原错落,江河湖海湿地交叉;气候变化多样,南北差异大,东西各不同。从南方的热带农业到北方的寒带农业,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山地高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丰富多样,与之相伴而生的农业文化自然形成了带有很强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了各地区的生态特点,是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共同产物,如北方的游牧文化、岭南糯稻文化、江南圩田文化、西部竹楼文化、东南庭园文化等,都是带有很强生态环境特点的地域文化。特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独特而又丰富的民俗文化,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底色。

1.2.3 坚持挖掘传统

特色产业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继承性、延续性。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不仅体现在农业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传统文化反过来加强了农业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中华农业文化节,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一部中国农业史,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元交汇的历史。因此,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就要深挖乡村特色产业文化传统来源,讲好每种特色产业故事。

2 坚持“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重大意义

2.1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5个振兴,并把产业振兴放在首位,同时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1]。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时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中国乡村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色品种、传统工艺、民族风情等,通过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形成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助力乡村振兴[2]。

2.2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中共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3]指出,要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发展特色手工业、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4]。2019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5],进一步明确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育壮大乡村特色种植、特色畜禽蜂、特色水产、特色食品、特色手工、道地药材等,打造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助力产业兴旺。

2.3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战的主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6]。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7]。贫困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资源、特征鲜明的产品、特性突出的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通过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将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将特色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贫困地区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3 坚持“六点”发力,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3.1 精选主导产业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首先要精心挑选“小而美”“骨架小”“颜值高”的特色产业;要从一种特色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重点突破,要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色点上,深度挖掘潜力,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领先优势,要突出特色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全方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消费理念,努力打造、精心呵护。坚决防止因“眉毛胡子一把抓,撒胡椒面,面面俱到”而导致“火力”分散。

3.2 坚持适度规模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主导产业,必须坚持适度规模,才能产生最佳效益。规模过大,供过于求,产品积压,滞销卖难,效益下降,农民利益受损;规模过小,供不应求,效益上不来,声誉受损;规模适度,是最佳状态。达到规模适度采用饥饿疗法,让产品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要通过严谨的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高成本优势和低成本运作能力,使特色主导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获得领先地位。

3.3 培育融合主体

着力培育扎根于当地乡村,在本乡本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管理规范、运营良好、联农带农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加强村企合作、村社合作,建立以资本、土地、劳动力为纽带,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为主要形式,以合作共建、风险共担、互利共赢为根本出发点的良性发展机制,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4 创新利益机制

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股权式、契约式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农户多分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政策红利,调动广大农户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3.5 助力脱贫攻坚

实践证明,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要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特点、产品特征、文化传承、民俗风情等,积极研究特色产业发展规律,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深度挖掘、高度凝练特色产业文化内涵,提升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深耕文化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收益链,提高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带动贫困地区走特色产业脱贫之路。

3.6 加强典型示范

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总体思路,突出特色扶贫的重要作用,挖掘特产富农的功能定位,加大对特色产业富民先进典型的培育和选树力度,供各地交流借鉴。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宣传,增大特色产业先进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领军人物典型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4 坚持“六业”并举,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跨越发展

4.1 做精乡土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业,推进绿色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传承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发掘能工巧匠,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发展特色食品、特色制造、特色手工等乡土特色产业;开发乡土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产品,传承传统技艺,保护乡村文化多样性。

4.2 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道地药材等主产区和优势区,培植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同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加工基地。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设,促进加工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导加工企业工艺技术“鸟枪换炮”,生产流程“机器换人”,营销渠道“电商换市”,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

4.3 做优休闲农业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挖掘特色景观、特色产品、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特色资源,丰富特色文化内涵,拓展特色农业功能,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集休闲观光、乡村住宿、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景点,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

4.4 做大龙头企业

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队伍,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重点特色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扶持一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带动小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4.5 做活创新创业

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宣传推介特色产业突出的创新创业带头人、优秀企业家典型和典型县,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示范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4.6 做通乡村各业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特色产业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融合跨界限、创新促进创业、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增收,形成县乡联动、产镇融合、产村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特色加工在乡、特色基地在村、特产增收在户,努力打造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5 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的对策措施

5.1 构建制度体系

着力构建起以“一个文件+一个规划+一外名录+一个项目”“四个一”为核心的乡村特色产业制度体系。“一个文件”指国务院印发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一个规划”指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编织、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乡土产业;“一个名录”指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名录》,摸清全国特色产业现状,遴选出一批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宣传推介;“一个项目”指组织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项目,精心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5.2 创响特色品牌

唱响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特产富农的主旋律,从《乡村特色产业名录》中遴选出一批重点特色产业,组织实施特色产业品牌提升行动,挖掘一批特色产业文化内涵,讲好一批特色产业故事,做大、做强、做响中国特色产业品牌,让“土字号”“乡字号”走向全国,飞出国门。

5.3 做大特色规模

着力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培育壮大一批乡村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

5.4 点亮特色扶贫

明确特色产业扶贫思路,坚持布局优先、工作优先、经费优先、活动优先的“四优先”原则,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环京津地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和村企对接活动,组织科研院所送特色技术下乡,让特产特起来;组织金融社会资本进村,让特产强起来;开展村企村超村社对接活动,让特产走出来。

6 结论

近两年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理清工作思路、抓好顶层设计、谋划好政策、搭建好平台、挖掘出亮点、打造出特色等方面,努力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开好局、起好步。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培育特色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