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长治校的战略思考

2020-12-18 17:10俞祝强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长课程学校

□俞祝强 王 晨

学校工作头绪多、涉及面广、临时任务不断。校长如何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应付自如、开拓创新并形成学校特色品牌呢? 作为一校之长,一定要有总揽大局的战略思考。

一、校长眼界要宽,高屋建瓴观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大家:“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这对中小学校长如何领导学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工作是一个多要素交织、多层次交汇的有机整体,为了防止顾此失彼,工作中校长务必做到如下几点:

一是全方位洞察。校长只有洞察本单位的一切,才能弄清学校内部的各种联系,才能明了总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各项活动与总体目标相一致。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从校内情况到校外环境,从上级部署到基层需求,从教师配备到学生来源,从硬件设施到精神风貌,以及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定位与愿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否则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是全过程关注。学校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的、静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总会出现一些与现实不合拍的情况。作为校长必须及时审视学校发展的情态,分析当前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可用资源,并根据事物的发展与态势修正过去的策略和路径,制定相应的要求与措施,引领学校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三是全员化覆盖。一所学校不是靠校长一个人就能办好的,也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就能办好。只有当全校师生包括全体家长通力合作、同舟共济,方能让学校系统中的各要素以最佳的方式相组合,形成合力,发挥功效。对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教学背景、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家长的基本情况、教育理念、疑难与问题、建议与需求等等,都要通过实际观察、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才能切实了解、精准把握。只有摸清了 “家底”,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更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四是全要素统筹。学校管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不外乎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 六个要素。校长只有把握好学校发展的趋势,用战略的眼光、系统的观念,优化各种要素配置,凝聚各方积极力量,力争做到“人” 尽其才、“财” 尽其力、“物”尽其用,“时间管理” 体现张弛有度、“空间管理” 注重 “三位一体”(家庭、学校、社区)、“信息管理”力争快捷通畅,才能在 “十个指头” 的和谐配合中,既抓住要害又统筹兼顾,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弹奏出学校和谐发展的优美乐章。

五是全面性考量。任何决策与行动,其结果总会有得有失、有利有弊。这就需要我们在决策时,切实比对其得失,权衡其利弊,尽量做到趋利避弊、扬长补短,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让成功释放出最大值,把遗憾降低到最低度。

二、校长眼光要远,深谋远虑看未来

细节决定成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需要明确的是,细节诚然重要,有时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确实会决定某项工作的成败乃至一个人的命运。但谈论 “细节”,必须建立在战略指导正确的前提之下。战略上出现了偏差,发生了失误,任你如何注重小事、细节也是枉费心机,白花功夫。正所谓: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对于校长来说,看问题、办事情,应从长计议,往远看,往前看,要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为了确保各项工作 “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校长应特别注重战略思考。

一是方向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这是教育行动的纲领,学校管理的方向。明确了方向,于教师而言,就行有所遵,动有所奉;于学生而言,则学有所旨,习有所归。

二是前瞻性。教育决策的前瞻性即是指要认真分析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明晰先进的教育理念,明了最新的教科成果,明察未来的发展走向,因地制宜地做好顶层设计、订好教育规划。有些校长之所以 “看得近”,主要是因为他们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传统观念,满足于已有成绩,热衷于纵向比较。这样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故步自封、孤芳自赏。作为新时期的校长,我们应多些国际视野、多些长远眼光,这样方能 “跳得出” “看得远”,把握未来。

三是创新性。面对变化了的国情、变化了的学生,以及由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多元、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和教育需求,教育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与超越。墨守成规必致裹足不前,邯郸学步只会贻笑大方。因此,校长要努力创新与构建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和成长路径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学校发展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希望在于不断地创新之中!

四是可行性。即从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支撑诸方面来说,决策都必须是可以执行的。假如做出的决策无论从学校的外部环境还是从学校的内部条件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那么这样的决策显然是不可行,抑或行难见效、行难致远的。就好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都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学生的努力,是能接受、能掌握、能达成教育目的的,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否则,一味地标新立异或偏高过难,只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五是预见性。所有改革都不可能在一片赞扬声中走完全程。因为,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它必然会冲击原有的秩序和价值观,必然会引起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阻力。所以在决策过程中,校长既要考虑有利因素,也要考虑不利因素;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可能存在的风险、可能带来的干扰,做到准确预判,力争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顺利走完“最后一公里”。

六是民主性。俗话说: “千人吃饭,一人做主”。但是校长的本领再强、水平再高,离开了上级支持,缺少了教师配合,一切良好的愿望、美好的蓝图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在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通过公开征求大家对决策的看法与意见,为各种观点提供畅述的机会、协商的平台,让教师陈述诉求、表达意愿,更有助于凝聚共识。校长要知道,集众智方能聚民心。

三、校长眼神要准,审时度势抓关键

校长的战略思考还体现在想问题要想在点子上,抓工作要抓到点子上。所谓点子,就是关键问题和适当时机。校长在管理学校时,应特别关注与处理好下列关键因素。

一是基础性项目。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性项目是指在学校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对整体发展起着制约和决定作用,规定与反映着各项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运行速度的根本性项目。比如,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一所学校、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基础。但是学校与机关不同、与企业迥异,因此要十分注意制度创新,做到规范性与人文性相融、约束性与自主性同重、集中性与民主性兼顾、惩戒性与激励性并举,让冷冷的 “条条框框” 敷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 的厚重底色。

二是全局性工作。学校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作为校长,如果事无巨细,样样都去亲自抓、亲自管,势必陷进事务堆里,分散抓全局性工作的精力。所以校长要 “有所为,有所不为”,摆脱日常事务的束缚,集中主要精力抓好那些参与面广、涉及人多、影响度深的全局性工作。比如德育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德育绝非哪个人、哪个学科、哪个部门的事情。作为校长,需协调各方力量,调动各种因素,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局面。

三是关键性环节。指事物发展最关紧要的部分或节点,对工作开展和情况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抓住了 “关键性” 环节,就能“一着棋活而全盘活”。比如,课程是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产品,但是从 “有效供给”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的课程设置,尚有诸多的问题与不足。简言之,一是配比不当,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知识课程轻实践课程,重考试课程轻非考课程,重国家课程轻地方 (校本) 课程;二是质量不高,在有限的地方 (校本) 课程中也是才艺性 (如音、体、美)课程居多,能满足学生创新性学习、深度学习的精品课程很少,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差异化需要;三是融合不够,学科融合是提高学科教学的理性诉求,也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然走向,现实教学中鲜有不同学科元素的有机渗透与融合。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普遍兴味不浓、兴致不高、兴趣不大。因此,如何抓住课程建设这个关键因素,使课程建设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及个性化发展,十分值得探索与突破。

四是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带来严重危害的意外事件。对待这些事件,如果处理不当,以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言之,毫不为过。作为校长,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缘由、何种门类、何种性质的突发事件,都应立刻作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局面,沉着冷静安定人心,以有效的举措去赢得时间,以果断的行动去化解矛盾。比如,今年年初发生的 “新冠疫情”,无论是开学前的线上教学,还是开学后的各项工作,牵涉到千家万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作为校长,无疑要紧绷每一根弦,打起十二分精神,鼓足十二分干劲,做到全力以赴、全心投入,真正做到一丝不苟,使疫情防控与教学工作两不误。

五是敏感性问题。它是指那些特别容易引起人们情绪激烈反应的问题。情绪看似小事,其实积极的情绪可成就人,推动人;消极的情绪则可制约人,损害人。情绪是决定我们谋事、办事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善待与消解消极情绪,挖掘与强化积极情绪,做到标本兼治、权责兼顾,方能让员工真正心儿顺、气儿畅、劲儿足。比如,让 “钱袋子”鼓起来,是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们既不必讳言,更不容忽视。尤其是延时津贴、绩效工资的核发,校长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要有十分详尽的方案并由教代会通过。每次发放津贴前都要先行张榜公布,做到公平、公正 “阳光” 核发,才会真正体现 “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贡献就有收获”,使教职员工由衷地感到工作更有盼头,生活更有奔头,无不 “撸起袖子加油干”。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项战略思考的背后,无不蕴含着管理者的站位与格局,拷问着决策者的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校长只有在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具备了深厚的教育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广阔的教育视野,方能思之周、思之深、思之新,方能在决策之时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方能使所决之策更接地气、更具底气、更富生气。

猜你喜欢
校长课程学校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