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12-18 16:54张伶俐吴晴晴顾晓慧
农产品加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食品

张伶俐,吴晴晴,顾晓慧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300)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训练基础上,依托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形成的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的教育制度[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具备的精益求精、敬畏职业并不断创造的精神。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正好符合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实践为基础的特点。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学徒”“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贯穿于专业技能的锻炼与职业精神的塑造中,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与创造力,将实践与认知相统一,最终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工匠型人才。因此,现代学徒制是人才培养手段,而工匠精神则是人才培养的精神引领,现代学徒制为工匠型人才提供了体制基础[2]。

1 基于学徒制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现状

1.1 工匠型人才短缺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以食品检验技术为特色,培养从事食品分析检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自2005年在部分轻工、农业院校设置以来,截止到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有近200所[3]。分析行业企业需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需求集中在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领域,占专业就业区域的35%,大部分食品高职毕业生从事一线生产、管理等工作。受制于对行业发展认识浅、就业期望值有落差等因素,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难以在初级岗位坚持,导致食品企业人才难招、学校就业率不达标这一供求不协调现状。在此基础上,稳定专注的工匠型人才更是企业所急需的。

1.2 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当下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重,且在课程实施时多注重实践,忽略人文精神的养成。工匠精神的培育仅限于思政教育,与其根植于职业精神的地位不符,从根本上暴露了培育体系中缺乏与培育目标相一致的组织管理。重技能、轻人文的培育现状使得工匠精神的渗透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尚未形成职业认同感,知识基础薄弱、自制力不足的弊端显露无疑。缺乏职业精神的引导,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盲目性且好高骛远,不能在基础岗位上有所坚持,工作中畏难情绪较重,缺乏专注力与创造力,自身不能长远发展且无法为企业制造效益,影响多方良性循环。

1.3 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双主体育人不到位是导致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的主要因素。首先,缺乏真实工作场景,虽然任务驱动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改革形式不断深入,但真实工作情境无法复制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导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校企配合不深入,企业更注重于追求效益,缺乏对传统教育的认可,对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高校虽然积极性较高,但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更注重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企业的需求,导致双方无法协同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再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高校以学分评价考核学生,学分的获取并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应付学分使得部分学生被动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接受文化引导与熏陶,难以提升自身素养[4]。

2 基于学徒制的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途径

发展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工匠人才培育提供完善的体制基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使其植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校企协同、社会保障,能够促进工匠精神的回归,为企业社会培育合格人才,最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2.1 弘扬工匠精神,加强精神培育

工匠精神的养成一方面需要依靠通识的思政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道德观与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到专业课程中,食品人才需要严谨细致同时保持对职业的敬畏与坚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课程标准时,要将技能目标与素养目标相结合,使工匠精神贯穿于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并将其作为课程评价尺度。

社会在弘扬工匠精神过程中承担着倡导者的作用,能够为其实施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山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遴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2072名学生在2019年被审核认定为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通知职业院校加强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号召学生要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为榜样,苦练技能、勇于创新,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为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及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导向作用[5]。

2.2 遴选优秀师父,明确指导内容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父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共同承担技能训练与精神塑造的职责。遴选技能精湛与品德高尚的师父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工艺创新,能够弥补工作情境无法复制的不足,确保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相符。明确指导内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实践中,能够避免技能训练与精神培育脱节的局面,同时将企业管理规范引入,能够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日常工作任务中,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2.3 变革考核形式,融合企业规范

准确考核评价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衡量培育的效果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德育考核及学生的日常行为来衡量学生对工匠精神认知层次,而企业则通过产品质量与创造效益来衡量人才培育效果。依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考核标准,规范生产全过程,以实际生产责任约束学生,改变其吃苦怕累、责任心不强的品德劣势,注重反思学生在管理中的不足,及时调整管理制度,使学生真正认同工匠内涵并自觉践行工匠精神要求。

2.4 优化实践环境,加强多方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对校企合作政策的理解,重视区域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遴选地方企业资源,优化学生实习实践环境。“政校企行”协同培育工匠人才。政府健全激励制度能够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人才,学校主动出击,密切接触合作企业,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工匠型人才培育提供平台与师资支持,多方努力维持工学结合广度与深度,才能培养满足企业、行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工匠赞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