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思与行

2020-12-18 16:06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潘晨珺
家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常规集体规则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潘晨珺

一、何为幼儿园常规

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的常规,是指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是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幼儿在各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幼儿健康、全面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为何要进行幼儿园常规教育

(一)有利于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形成集体意识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的重要阶段,常规教育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有利于幼儿在集体中生活、交往、学习;让幼儿适应集体的同时,学会在集体中按照集体的规则去生活、游戏、交往,对社会集体有初步的认知与理解,对于培养终身的集体观念、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规则意识

3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学习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从幼儿早期开始,坚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班级常规管理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一辈子受益,坏习惯一辈子吃亏,就是想改掉坏习惯也不容易。”由此可见,形成良好习惯对幼儿终身的个性与习惯、良好品德的重要作用。科学地培养幼儿的秩序感,有利于幼儿终身规则意识的养成。

(三)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前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交往与互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使幼儿尽快适应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丰富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发展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儿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理解他人,克服自我中心化。常规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而是在幼儿自理生活、人际交往、对人对事对己的情感态度中渗透。

(四)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在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及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参与生活管理,通过常规训练成为一个自觉的人。《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的生活常规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控制,认识到不良习惯对自己身体的影响,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五)有利于保障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个班级抓好了常规管理,就抓住了管理的重点,抓住了管理的核心,抓住了管理的关键。良好的常规对于班级正常保教秩序的开展和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常规,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在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在集体中,通过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建立常规,才能保障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进行。

三、幼儿园常规教育之“思”

(一)常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式单一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常规的保证,在组织一日生活开展的活动中,教师要面向幼儿强调活动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人际交往的规则、玩具材料的操作规则等,当前教育者把规则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规则被当成一种规矩,且成了教育的目的,其重要性往往被置于个体发展之上,使规则教育过分强调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分限制幼儿的自由,多采用强制性要求的方式,不能根据保教活动的特点与内容适时调整常规教育的方式。

(二)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清,常规教育的主体不明确

教师在常规教育的定位应该是明确的,比如小班教师和中大班教师角色明显不同,小班的教师既要做教师的事情,也要扮演妈妈的角色,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中大班的幼儿在常规建立时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所以,教师也要发挥平等的原则和幼儿一同遵守规则,发挥榜样、同伴的示范作用,发挥常规教育主体的功能。

(三)师生比不平衡,常规秩序混乱

班级规模过大,幼儿师生比不均衡。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我国全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3名专任教师,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至1:9,半日制幼儿园每班要配备2 名专任教师,有条件的可配备1名保育员,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11至1:13。据调查在大多民办全日制幼儿园中,虽然能达到班级保教人员配备人数,但师生比大多不达标,大多数幼儿园师生比不均衡,导致常规活动的开展难以进行,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特点维持常规,导致秩序混乱。

(四)家长不配合,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孩子自控力差,对家长有强烈的依赖。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放假回来就又回到了原点,这样反复循环,不但对幼儿的坏习惯根深蒂固,而且常规的培养完全没有作用,幼儿园教师在相关领域活动中没有加强幼儿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欠缺和家长的沟通工作,目前很多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幼儿园,而幼儿园的重要工作就是让家长转变观念,参与到常规教育中,幼儿常规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四、幼儿园常规教育之“行”

常规教育应该与幼儿园的生活、教学、游戏、幼儿自主活动等结合,教育者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常规教育理念,从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方面进行,塑造幼儿良好的常规,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理念

在常规培养方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智慧,所以就如同要求孩子一样,每个教师在常规培养的策略上也都是百花齐放。孩子常规培养和建立也不是一位教师、一个班级的事情,幼儿园常规教育除了贯穿于日常生活方面外,还应该贯穿于每个环节,如教学、游戏甚至环境创设等方面,时时刻刻都要有常规教育的意识。一位教师说她们班的常规不好。我问她哪里可以看出来,她说道,“孩子皮,管不住,特别乱。”从这里我想可以反映出大多数教师对常规的理解。教师的观念中常规就是幼儿在日常行为中的纪律好坏,而对于常规的培养,每个教师也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通常通过一些指令,行为强化让儿童遵守规则。而这种常规教育是把儿童看作是客观的接收者,没有考虑儿童是作为主动的主体常规,原本是儿童自然生理特征与文化传统的自然结合,原本是为了促使儿童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但现在,它却反过来压抑了儿童的自由与主动性。”所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原则,常规教育会成为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采用多元化的常规教育方法

1. 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安全感,建立“关爱共同体”,让孩子融入集体。幼儿在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是给予幼儿精神支持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里幼儿同样需要得到这种精神支持,而亲密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幼儿积极生活和学习的来源;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每个幼儿不同需要的关怀与呵护,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被信任”,这是亲密师幼关系的基础。

2.在体验中让幼儿主动感知规则、秩序,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控能有效预测个体良好的调节能力,较高的成绩,和谐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更少的病理表现,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与他人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核心和基础, 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班级的活动中给予幼儿体验集体规范的机会,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尝试探索有价值和有挑战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体验自我效能感。

3. 重视教学活动组织的方式对常规的重要影响。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体活动规则,让他们明白自己不能扰乱集体活动,例如排队,常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有时用停车的方法让幼儿踮脚尖,不仅解决了排队问题,也增加了乐趣。有些幼儿不愿意排队,教师就可以说,没有你,我们的火车开不起来,幼儿就很乐意参与进去。用儿童巧妙的语言与儿童沟通是很起作用的。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如果幼儿不能接受规则的约束,或者不注意听或做小动作,就会影响到别人和自己,通过类似的体验可以让幼儿知道该怎么做,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集体活动常规,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规则自身行为到形成动力定型。

4. 提供模仿的榜样示范,努力做幼儿的表率。幼儿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模仿,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常规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在幼儿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知道哪件事应该怎样做才是符合要求的。因此,平常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三)让环境成为常规教育的手段

环境创设中,教师用心设计,区域材料操作也都很丰富,其中有些问题就涉及常规,材料和玩具使用后的归位,每天收拾区域环境材料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有就是幼儿在自选活动时,有处理不完的问题,而这些原因归结起来的问题就是环境创设中的问题,把环境创设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方面,包括硬件环境的设置、分配,如下:

1. 标识的作用。比如有些幼儿园有这样的标识,三角形、圆形、红色、蓝色、它们和对应材料无关,只是柜子上的一些标识而已,这样的标识不但不容易让幼儿直观地看到盘子中的材料,而且容易产生混乱,带来麻烦。标识可以潜移默化地成为幼儿操作材料的指南,不论是操作材料时还是归位时,幼儿都可以根据标识自主进行整理和使用。

2. 规则可以自定。游戏区域中的规则,不要认为幼儿小,就全部由教师代替,剥夺了幼儿学习的权利机会,通过幼儿的游戏发现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制订规则、遵守规则、修改规则,才能使幼儿理解和内化规则,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用性。在环境创设时,考虑幼儿实际情况,设置的标识过于成人化,采用汉字的形式,幼儿不能理解。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区域,如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不久,缺乏安全感,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半开放式,以角色区为重点,氛围温馨而宽松,除了必须遵守的规则外,教师要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和负担;中大班的区域要强调功能和作用,合理安排集体学习、小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探索,并有机会主动探索成长环境,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四)教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持续性

教师之间密切配合,要求一致、坚持下去,是做好常规的基础。一周的情况可以利用班会的形式进行协商探讨,对上周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拟订计划改进。再通过实践,让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升。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会影响到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所以班级各教师之间要达成一致,不能一个教师一个要求,造成幼儿混乱,而且常规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达成一致的常规教育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在家庭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幼儿园的时间,而家长作为孩子主要的教育者,对孩子常规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向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幼儿园在此方面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要求与家长取得沟通,家园共同配合,做到目标一致,为教师及家长平时对常规教育的实际管理操作奠定一致性基础,让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在幼儿园养成的习惯一到家里,又是两样,因此,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要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求也要一致,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从细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常规集体规则
我为集体献一计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常规之外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警犬集体过生日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