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网箱养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2020-12-18 13:59穆新武
水产养殖 2020年1期
关键词:鳙鱼网箱宿迁

穆新武

(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江苏 宿迁 223800)

湖泊网箱养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到2004年,我国内陆天然湖泊中设有网箱养殖的面积达到5 310.2 hm2,产量达592 300 t。优越的湖泊渔业环境与高产的网箱养殖技术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捕捞作业模式,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增加了渔民的收入,促使湖泊网箱养殖迅速发展[1]。然而,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大、大量使用饲料投喂等不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导致的一系列诸如水体富营养化、底质退化、病害频发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2]。2016年以来,随着大范围环境保护督查行动的开展,淡水养殖尤其湖泊养殖面积骤减。据权威统计,2018年全国淡水养殖面积5 146 460 hm2,同比下降4.07%;湖泊养殖面积746 160 hm2,同比下降15.83%,占总面积比重14.5%[3]。网箱养殖随时面临全部退出湖泊的危险,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亟待我们的研究和思考。本文以江苏骆马湖为例,对骆马湖网箱养殖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淡水湖泊网箱养殖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1 骆马湖网箱养殖现状

骆马湖地处江苏北部,总面积37 500 hm2,横跨宿迁、徐州两市,是我省四大淡水湖泊之一。骆马湖蓄水位22.83 m,平均水深3.32 m,具有防洪、水资源供给、生态保护、渔业等功能,是浅水型、过水性湖泊。

骆马湖网箱养殖始于1997年,在“走水路、发水财、奔小康”和大力招商引资等各种鼓励扶持政策的的推动下,网箱养殖逐渐成为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骆马湖早期网箱都是竹竿固定式,以喂养草鱼为主,养殖密度较大,网箱分布散乱,遍布全湖。2012年江苏省骆马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骆马湖渔管办)研发的无框架漂浮式网箱技术在湖区开始推广,但进展缓慢。

2018年以来,随着江苏“263”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骆马湖也拉开了网箱养殖整治的序幕。作为湖区渔业主管单位,骆马湖渔管办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理念,大力推广“以鱼抑藻”工程,以无框架浮式网箱放养鳙鱼为主要载体,对湖区原有网箱养殖实施全面转型升级。宿迁片区现建成6个标准化示范区,安置“以鱼抑藻”生态网箱6 847只,面积54.78 hm2。每年可通过固氮、固磷、消耗藻类、输出碳汇等产出生态效益463万元,实现渔业产值4 446万元,每户渔民家庭增加纯收入5万余元(宿迁农委)。但是,占有湖区水域1/3面积的徐州片区受多种因素影响,仍存在大量框架式网箱,养殖草鱼、竹竿林立、分布杂乱的情况仍未彻底改变。

2 制约骆马湖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缺乏社会认同

当前,社会大众因认知水平不同,大部分人对网箱养殖存在误解。他们认为网箱养殖均需投饵用药,污染水体,危及用水安全,是湖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外,部分区域网箱分布杂乱,结构各异,影响通航和景观,制约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也受到地方政府排斥。

2.2 经济贡献率低

近年来,骆马湖周围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西岸紧邻京杭大运河,航运繁忙,东岸遍布旅游商业区,旅游业兴旺,带动了周边大批居民就业。从事网箱养殖的人口相对较少,老龄化严重,加之养殖户无需缴税,每户每年仅向渔业部门缴纳资源增殖保护费1元/m2,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微乎其微。地方政府并不重视湖区渔业发展,为了应对环保督查容易搞“一刀切”,随时可能全面取缔网箱养殖。

2.3 生态效益差

超过养殖容量的网箱养殖会对湖泊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产生负面影响。如今,骆马湖内已建成5个取水口,是徐州、宿迁、新沂等地居民的饮用水源地,保障饮水安全成为首要任务。过度的网箱养殖会造成水体N、P含量显著增加,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透明度降低,悬浮物浓度升高,底栖生物群落、浮游动植物群落等随着网箱区沉积物中有机物质和营养盐含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1],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易引起“水华”,危及引用水安全。

3 骆马湖渔业主管部门采取的有效措施

网箱养殖作为当地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自2018年以来,骆马湖渔管办为了保住渔民的“饭碗”,采取多项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摒弃以往高密度、高投饵式的养殖方式,实施“以鱼抑藻”生态网箱项目,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生态优先、渔民为主的绿色生态渔业发展之路。

3.1 打造集约网箱示范区

为避开旅游区、取水口和繁殖保护区等重要区位,骆马湖渔管办首先在宿迁片区开展试点,将原来分散杂乱的网箱压缩整合进入6个标准化示范区,统一为无框架浮式网箱,统一网箱安放间距,统一放箱、出水时间,占用水域面积节约率达53.4%,率先实现了集约高效的目标,并于2018年8月以优秀等次通过宿迁市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

3.2 统一养殖品种为鳙鱼

早在2012年,骆马湖渔管办即开始在全湖开展鳙鱼养殖推广。鳙鱼为滤食性鱼类,无需投饵用药,自然生长,有“水中清道夫”的美誉,适度养殖可起到净化水质,减少生物污染,抑制湖泊、水库水华的发生[4-6]。2018年以来,全湖开始全面禁养吃食性鱼类,统一养殖鳙鱼,强制拆除投饵机300余台,首次实现了从“以水养鱼”到“以鱼养水”的重大转变。

3.3 协调推进项目实施

为解决渔民后顾之忧,骆马湖渔管办通过对接收购商,帮助渔民处理多余鱼苗超过50 000 kg;集中清理麦黄草39 000 t,降低草灾爆发风险;强制取缔非法网箱2 000余只,严格执行“专业渔民不超过20只、兼业渔民不超过10只”的网箱分配限额,通过公开抽签的办法,完成了网箱分区安放工作,赢得了渔民群众和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

4 骆马湖网箱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统筹管理力度

湖区渔业发展受当地政策影响较大,南(宿迁)北(徐州)片区网箱管理办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北区仍有较多框架式网箱和养殖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存在,养殖习惯由来已久加之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整治难度较大。在后续管理中可采取统一政策,统一力度,南北协同,统筹推进网箱改革进程,确保同步实现养殖环境整治目标。

4.2 科学计算养殖容量

根据通用标准,网箱设置面积应占库区面积的1%[7]。骆马湖可用于网箱养殖面积仅375 hm2,约为目前养殖用水面积的1/5,无法满足周边渔民生存需要。在制定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养殖容量,合理划定养殖区域。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值模拟构建环境水动力与水质耦合模型进行养殖容量测算,同时,科学合理的选址和养殖管理,也可增加养殖容量[8]。另外,还可以试验推广小网箱[9],缩小网箱规格为6 m×6 m×4 m,间距缩短为5 m,行距为30 m,每箱800~1 000 g鱼种150条左右,也可在不改变养殖容量的基础上增加产量[7]。

4.3 引进先进管理模式

当前,湖区网箱养殖仍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弊端甚多。可尝试引进企业化经营模式,成立私营合作社或水产公司,全力打造特色水产品牌,提升骆马湖鳙鱼竞争力。同时,以企业为基础,吸纳原有养殖户为企业职工,既能解决渔民养老问题,又能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4.4 增加智能化设备投入

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建议定期开展人工水质检测,同时,在网箱养殖区内增设固定的环境监测设备,对网箱区内水质、底泥和水生植物进行动态监测[10]。如水质显著恶化,可通过降低该区域养殖密度或转移养殖区进行及时调节。

5 结语

骆马湖网箱养殖业已经超越捕捞业,成为专业渔村的支柱产业,是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兴旺,唯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湖泊网箱养殖只有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当前环境保护治理的浪潮中保留下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鳙鱼网箱宿迁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网衣的清洗方法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鳙鱼鱼肉不同酶解产物的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从新加坡到苏州再到宿迁
岗、黄两库鲢、鳙鱼放流效果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