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健
宿舍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构建校园文化、塑造人文情怀、培养品德的第二课堂。为了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功能,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第二中学 (以下简称 “学校”)以“教学质量年”为契机,通过不懈努力,构建 “宿管处—物业公司—宿管员—楼层长—宿舍长”的宿舍网络化管理模式,完善 “内务+习惯+文化”的寝室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寝室风采展示等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富有成效的宿舍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学校政教处、宿管处开展以文明宿舍建设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寝室文化活动,把创建文明宿舍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宿舍的布置要求时代感足、充满书香活力,以及从活动中体现寝室文化特色。寄宿生在责任教师和管理员的积极鼓励、悉心指导下,打造一批文明寝室,增强寝室成员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营造 “安全、文明、和谐”的学生宿舍文化氛围,由此赢得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食堂是为师生提供饮食服务、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规范食堂管理、保障师生餐饮质量、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以及营造师生在校用餐时的温暖,学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打造安全和 “色品味”俱佳的餐饮区这个核心,针对食品安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等问题,进行多次专题研判和强力整改,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食堂管理模式。
学校由校长主抓、专人管理,制定系列管理制度,比如校长负责制、饮食安全卫生制度、索证制度、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餐具洗消制度、防疫消杀制度等,促使食堂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全面建立食堂安全监控系统,将后厨食品加工区直接向师生实时透明、公开。所有窗口严格通过正规渠道、有资质的商场、超市购买米面菜肉等食品原材料,食管员每天对食材进行检测登记,实现食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达到食品安全无死角、无漏洞。要求经营人员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卫生健康为第一,留心师生饮食爱好,认真听取师生对伙食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菜谱,增加花色品种,变换各种烧法,尽量满足师生不同口味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和食堂职工严格执行所有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制度,使广大师生吃得放心,真正吃出健康、吃出幸福感。
学校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对餐饮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规范训练和安全培训,强化监管和整治力度,重点推进食堂明厨亮灶、食品安全量化等级提升、隐患清除等工作,促使食堂提档升级;学校面向广大师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学校管理人员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和改善师生的餐饮质量;学校督导室做好师生对食堂的测评工作,教育学生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每周一抽调教师对食堂进行考核测评,公平、公正地填写测评表;学校宿管处每周四带领学生干部对食堂进行打分、评比,主管部门根据师生测评情况,评出最受欢迎的窗口,对评比靠后的窗口要求及时整改。
校长和行政人员亲自参与培训、陪餐、自查、整改等所有环节,通过多种举措调动老师在学校就餐的积极性,强化教师对食堂的监督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目前“教师陪餐制”的推行效果明显,早餐时几乎所有教师都能在食堂就餐,午餐和晚餐在食堂就餐的教师人数明显上升,有效促进了食堂管理科学化和菜品质量的改善。
安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行为习惯,同时又是一种修养。让学生学会安静,也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学校出台 “安静”礼仪常识和校园公共场所安静条例,并在教室、寝室、餐厅等地方进行张贴。各班每天在黑板的名言栏里写一条关于 “安静”的名言警句,并进行专项考评。充分利用班会、课间集会、国旗下献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使学生时时刻刻地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安静要求。学校政教处将遵守安静条例的情况纳入班级考评,及时通报违反条例的学生和班级。
学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安全、安静的校园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履职、服务群众的重要体现。只有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到督政与督学紧密结合,大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解决好周边社会矛盾,保证学校正常秩序和生活环境不受影响,教师才能真正静心教学、潜心育人,从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园是清净的场所,是远离世俗喧嚣的 “象牙塔”。如何让学校从忙乱累的怪态走向新的常态?我们应通过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变以往以分数衡量区县的政绩观,让校长、教师静下心来办学、搞教育。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让学校紧紧围绕一个 “实”字和一个 “静”字,不折腾、不作秀,安安静静、扎扎实实地为师生的成长服务,以及为学校的发展谋划;让校长不追风、不攀比,静心思考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令教师潜心育人,以自然、淡雅、从容的姿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用书香静气涵养学生;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解放心灵、放松自我的清净空间,促使他们慢下来、静下来。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建文化娱乐和健身的活动区,积极探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式,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目前,学校已经形成浓郁的体艺活动氛围,田径、足球运动会、“两操一课”、诗歌朗诵比赛、节假日征文比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遍地开花,学生在体格和品格上更有喜人进步,艺体班的许多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和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学校也多次受到相关部门的表彰。
加强家校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思路,搭建更好家校沟通平台,就成为学校和家庭育人的新模式探索的新方向。
学校实施半寄宿制,为了让家长准确掌握学生上下学情况,确保学生离校后的安全有人监督,因而建立现代信息工具联系网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在老师、家长、学生的沟通体系中又有一个困扰性问题,便是智能手机对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危害。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创新思路,2018年率先建立校园安全预警系统,平台的门禁系统具有学生出入校门的考勤功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功能。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处安装座机,便捷学生联系家长,又规避智能手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实现学生与家长沟通渠道的畅通。
学校深入探索、积极改革,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校园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配合、支持和监督学校工作,让学校和家长真正 “通”起来,让家校互联成为线上线下、纵深左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泛在式平台。特别是家长委员会成立后,学校在校风建设、教学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收到诸多好的建议,对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影响力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体现亲情化、个性化的全新教育模式,学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 “对学生学习上精准辅导、生活上精准关怀、思想上精准沟通”的教育管理途径,推行诸如心理辅导课、住宿生导师制管理、培优辅差等活动和机制,既能畅通沟通渠道,又能增强师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互信度。
搭建家长、老师、学生 “三位一体”的非智能手机沟通平台,便于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监督。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无疑这是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学校将继续秉持 “阳光自信、人尽其才、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扎实开展 “2020教育质量提升年”,开拓创新,破解各项难题,促使上述工作更加系统和完善,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
组建好志愿服务团队,不仅需要学习社会工作理念、健全管理制度,还需要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志愿者在服务中的收获、服务中的困惑、困难并及时给予疏通和解决,以及跟踪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帮助建立彼此信任关系,从而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志愿服务可以充当学生成长的实践课堂,学校要拓宽志愿服务渠道,为学生志愿服务搭台铺路,在校内让学生志愿者为班级代言、为年级代言,在校外为学校代言、为公益和感恩代言、为党团政策代言,时时处处彰显学校的良好形象。比如,将志愿者引入学校图书馆或其他公益岗位,引导学生志愿者参与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或以环境卫生为切入点,开展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活动等,由此让学生志愿服务遍布校园,进社区、进公园、进革命历史馆所、进养老院,以及下乡村看望孤寡老人、进烈士陵园扫墓等,从而为学生志愿者成长、学校和社会健康发展,都带来深远的影响。